文|高英民~中國新聞雜志社副總編
檐角的雨珠墜向青石板時,總在落地前折射出一瞬的虹光。那短暫的明亮里,藏著世間最樸素的道理——雨是濕冷的,卻能養出檐下階前的苔花;虹是絢爛的,卻總要以烏云為底色。天地之間,從來沒有孤立的存在,好與壞并肩,美與丑共生,恰如晝夜輪轉,四季更迭,自有一份不動聲色的安排。
春深時踏過郊野,會為漫山杜鵑的熾烈而心動,也會在轉身時撞見腐葉堆里的霉菌。前者是造物的濃墨重彩,后者是生命循環的暗筆,少了哪一樣,山林便失了完整的呼吸。就像古畫里的留白,看似虛空,卻讓實處的山水有了透氣的縫隙;戲曲里的悲喜,從來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在喝彩與嘆息的交替里,釀出更綿長的余味。
市井巷陌的故事里,藏著更鮮活的印證。修鞋匠的攤前,總擺著兩排鞋:一雙是锃亮的新靴,等著綴上精致的銅扣;另一雙是磨穿的舊鞋,需要補上厚實的膠底。他說,新鞋總有磨舊的一天,舊鞋補好了,也能再走千里路。好與壞原是流動的河,今日的困頓或許是明日的伏筆,此刻的順遂也可能藏著看不見的考驗。就像陶工手中的泥,既要經烈火焚燒的淬煉,也要受冷水浸泡的洗禮,才能在裂痕與光澤的交織里,成為獨一無二的器皿。
有人厭惡丑,卻忘了丑是美的鏡子。峭壁上的孤松,枝干扭曲如鬼爪,卻偏在風雪里舒展著最倔強的綠,那份驚心動魄的美,正源于與丑的對峙。有人懼怕壞,卻不知壞是好的基石。破土的新芽要頂開堅硬的石塊,候鳥遷徙要穿越暴烈的雷雨,沒有與困頓的角力,便難有破繭成蝶的輕盈。
天地從不愛做單選題,它總在看似對立的事物里,埋下平衡的玄機。就像月有陰晴圓缺,海有潮起潮落,我們腳下的路,也總要在平坦與崎嶇的交替里,才能鋪向更遠的地方。不必為一時的好而沾沾自喜,也不必因暫時的壞而垂頭喪氣,萬物自有其節奏,所有的遇見,都是時光精心的安排。
當我們學會在好里看見警醒,在壞里尋得契機,在美中接納缺憾,在丑中發現力量,便懂得了這世間最溫柔的智慧——所謂安排,從不是宿命的枷鎖,而是讓我們在起落之間,學會與世界溫柔相擁的從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