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羅曼·羅蘭曾說:“有些人很早就停止了成長,余生只是在重復自己。”
人停止生長,非關年歲,無關境遇,不過是在某個路口,人心悄悄合上了門窗,從此只將舊日風景循環播放,再不肯向未知踏出半步。
這“重復”二字,看似尋常,卻如溫水煮蛙,最是消磨人的精神。
人一旦習慣了這般重復,便容易將熟悉當成安穩,把慣性當作真理,實則如同給心靈裹了小腳。
靈性漸失,如同蒙塵的鏡子,映照不出新光,精神天地便日益狹隘。
每日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不過是在舊地圖上反復描摹,早失了探索新天地的勇氣與興味。
這便如同在精神的曠野上,自己畫地為牢,甘愿囚禁于一方窄小天地,將無限可能都擋在了心門之外。
人們每每就此停步,常誤以為自己早已“完成”,再無需跋涉。殊不知,生命這趟旅程,從來沒有終點,唯有無盡的風景變換。
有人稍有所得便自滿自足,如同井底之蛙,守著井口大的天空便以為是全部;有人遭遇些微挫折便自認看透,在心的四周筑起高墻,從此拒絕一切可能。
更有甚者,是畏懼未知的代價——成長須得放下舊我,如同蛻皮換骨,其中痛楚,非勇敢者不能承受。
生命如樹,停止抽枝發芽之日,便是走向內部枯萎凋零之始。
真正“活”著的生命,恰如呼吸,須臾不停。一呼一吸之間,吐故納新,方得生機綿長。
精神之呼吸,便是永不停歇的自我更新與拓展。這呼吸,是日復一日的自我叩問:今日之我,可曾比昨日多知一點?
今日之心,可曾比昨日開闊一分?這呼吸,是在思想深處掘進,在認知邊界處拓荒,在靈魂幽微處點燈。
這精神上的吐納,不仰賴于驚天動地的變革,只蘊藏于平凡日子的縫隙里。
每日讀幾頁書,如同吸入一口新鮮空氣;每日靜思片刻,恰似讓奔涌的思緒沉淀澄清;每日嘗試些微改變,哪怕是換條路走走,嘗嘗未曾碰過的菜肴,亦是給生活注入新的氣息。
保持對未知的好奇,便是為靈魂打開一扇窗——這好奇,是對陌生領域真誠的探詢,是對不同聲音謙卑的傾聽,是對生命本身不息的驚嘆。
歲月在軀體上刻下年輪,但心靈卻可以拒絕風霜的侵蝕。
那些永不停止生長的人,并非不會老去,而是他們的心始終年輕,永遠向著光,向著未知,向著更深處伸展。
他們的生命,是奔流不息的河,而非一潭止水;是常青的樹,而非枯木。
羅曼·羅蘭那聲嘆息,細細聽來,實則是警醒:我們是否在某個清晨醒來,突然發覺自己已在原地踏步了太久?是否在某個午夜夢回,驚覺自己正將昨日的光陰循環播放?
人生最深的枯竭,是靈魂停止了生長,那重復的輪回,是活著卻不再更新的嘆息。
莫讓心過早地關閉了門窗。每日留一點空隙,為思想開扇窗,為精神透口氣,容那鮮活的風吹拂進來,讓生命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悄然生長,靜默更新。
活著從來不是年復一年的復制,而是日復一日的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