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自序》
《吶喊·自序》是魯迅小說集《吶喊》的序言,寫于1922年。《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收錄的主要是魯迅在1918年到1922年之間的作品。里面的名篇很多,《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頭發的故事》《風波》《故鄉》都收錄在《吶喊》之中。
在《吶喊·自序》中,魯迅對“鐵屋子”作了的具體表述: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就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回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你對得起他們么?”
在魯迅意識中,我們就生活在一間如此堅固、封閉、令人窒息的黑暗的鐵屋子,它絕無窗戶、萬難破毀,國人的精神狀態就是昏睡,而他們的命運也只有一條——悶死。在這里魯迅的絕望很徹底,他甚至反對大嚷,因為他認為既然鐵屋子萬難破毀,悶死的命運便無法改變,你驚醒了幾個,只能增添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倒不如從昏睡入死滅。
很明顯,在這里魯迅用一個“鐵屋子”來象征自己徹底的絕望,我們也可以透過這“鐵屋子”窺見一個先驅者的孤獨的“荒原感”:寧愿孤獨地承受寂寞和痛苦,也不愿大聲叫醒其他人,絕望中顯出虛無和頑強。
可見,魯迅對“鐵屋子”是恨之入骨,但也無可奈何,我們能怎么辦呢?除了在“鐵屋子”里去適應生存法則,我們無路可走。所謂的“鐵屋子”其實就是個封閉的社會。而生活在這里的人就是被困在“鐵屋子”的人,他們改變不了的宿命。
被困在“鐵屋子”和宿命里的人
“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
這并非淡漠,而是清醒的決絕。可生命中偏偏存有某些無法全然釋懷的沉重碎片——正是這無法忘卻的痛楚,最終凝結為《吶喊》的魂靈,成為他一生中無法擺脫的宿命回響。
魯迅思想軌跡中那決定性的轉折點,發生在仙臺醫專的課堂上。日俄戰爭幻燈片中那刺目的場景:一個被指為俄軍偵探的同胞,頭顱被砍下示眾,而四周圍觀的竟是一群體格強健卻神情麻木的同胞,仿佛在“鑒賞”一場與己無關的“盛舉”。這幕慘劇如冰水澆頭,刺穿了魯迅所有懸壺濟世的幻夢——他猛然驚覺:“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生命之軀若無精神脊梁支撐,無異于行尸走肉;民族之魂若已朽爛,再高超的醫術亦不過徒勞。
這冰冷徹骨的覺悟使他毅然棄醫從文,奔赴東京。他洞見了民族沉疴的本質:“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于是文藝成為他選擇的利器,試圖劈開那籠罩整個民族的沉沉鐵幕。
“鐵屋子”這一意象,以其萬難破毀的窒息感,成為魯迅對舊社會最深刻的隱喻。這鐵屋禁錮著兩類人:一類是“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他們穿透層層迷霧,看清了鐵屋的堅固與自身處境的無望;另一類則是“熟睡的人們”,他們沉溺于混沌,在昏聵中走向滅亡而不自知。清醒者所承受的,正是洞悉一切卻無力回天的巨大煎熬——正如魯迅在《自序》中那錐心之問:“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這悲愴的質疑,道盡了先覺者面對麻木大眾時那份沉重的孤獨與深沉的道德困境。
鐵屋之所以堅固難摧,源于其內精密的權力結構。鐵屋的建造者與維護者,是高高在上、權力不受任何制約的君主。權力如密網自上而下籠罩,官吏只對授予其權柄的君主負責,對腳下螻蟻般的蒼生卻只有驅使與壓榨。這種統治模式催生了冷酷的主奴關系,形成魯迅筆下令人窒息的“主奴結構”——權力階梯上的每一層,都同時是上一層的奴隸,下一層的主子。在這等級森嚴的囚籠里,底層民眾被敲骨吸髓的經濟壓榨剝奪了生存的根基,永陷于赤貧的泥沼。
更令人心悸的是那無形的精神枷鎖。長期的專制馴化與文化禁錮,如密不透風的鐵壁,隔絕了外界的空氣與光線。民眾被馴服為坐井觀天的囚徒,將鐵屋的黑暗當作世界的全部光明。統治者的“盛舉”灌輸如毒藥般腐蝕人心,使麻木者不僅不以為苦,反而產生虛幻的優越感,甚至甘愿為囚禁自己的牢籠高唱頌歌。這便是魯迅所痛心疾首的“集體無意識”的沉疴,一場革命的風暴,也難以吹散這盤踞千年的精神霧瘴。
《吶喊》諸篇,正是魯迅在這窒息鐵屋中發出的嘶吼。無論是《藥》里蘸著烈士鮮血的人血饅頭,還是《阿Q正傳》中那在精神麻痹中自我麻醉的魂靈,抑或是《孔乙己》在眾人哄笑里走向毀滅的凄涼背影——魯迅用筆如刀,劃開那層包裹社會潰爛膿瘡的華麗表皮,暴露出其下根深蒂固的奴性、冷漠與精神痼疾。他撕開這鐵屋的每一道縫隙,讓微弱的光透入,只為驚起幾個半睡的人,哪怕只是徒增其清醒的痛苦。他深知喚醒之艱難,卻依然選擇吶喊,以筆為矛,刺向那看似堅不可摧的鐵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