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那些星星之外是什么?再之外呢?小時候總覺得宇宙像個巨大的玻璃罩,罩著所有星星,可后來慢慢發現,這個想法太天真了。宇宙的沒邊兒,根本不是簡單的大,里面藏著科學、道理,還有古人早就琢磨過的智慧。
先說空間吧。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宇宙,大概930億光年寬,這是科學家算出來的可觀測范圍。為啥是這個數?因為光跑了138億年,剛好能被我們的望遠鏡接住。但這只是宇宙的一小角。你站在海邊,能看到的地平線之內是沙灘,地平線之外難道就沒水了嗎?肯定不是。科學家測過宇宙的形狀,發現它是平的,就像一張無限大的紙,不會彎曲回來形成一個閉環。要是真有邊界,邊界那邊的物理規律總得不一樣吧?可觀測到的宇宙背景輻射,各處都差不多,沒發現這種不一樣。古人其實早想過這個,莊子說“遠而無所至極”,張衡也說“宇之表無極”,意思就是空間沒頭沒尾,古人的直覺,居然和現在的科學觀測對上了。
再琢磨時間。我們常說宇宙始于138億年前的大爆炸,但大爆炸之前是什么?這問題像個坑,追問下去就沒完。有科學家說,那個奇點可能只是我們現有理論不夠用了,時間說不定根本沒有起點。你看,河水一直在流,你沒法說哪一滴是第一個浪頭。那未來呢?有人擔心過“熱寂”,即所有能量都耗完,宇宙變成一片死寂。但能量是守恒的呀,加上暗能量推著宇宙加速膨脹,物質總會變著法兒轉化,恒星燒完了變成星云,星云又能造出新星,這樣的循環怎么會有盡頭?物質一直在動,時間就跟著一直走,沒頭也沒尾。
還有物質本身,也藏著無限的可能。往小了看,微觀世界里,真空不是真的空,總在偷偷冒出又消失的虛粒子,不停的冒小泡泡。科學家說,夸克下面可能還有更小的結構,一層套一層,根本分不完。往大了看也一樣,恒星組成星系,星系聚成星系團,再往上還有超星系團,沒發現哪一層是最頂層。元代有個叫鄧牧的人說,虛空像棵大樹,天地只是上面結的果子,這比喻真妙,宇宙就像棵永遠長不完的果樹,結著無數個天地果子。并且呢,物質和能量能互相變,愛因斯坦那個著名的公式告訴我們,質量能變成能量,能量也能變成質量,總量不變,但形式永遠在換,從來不停。
其實有限和無限,本來就不是對著干的。我們現在知道的宇宙,是被技術和理論框住的有限,18世紀的人只知道太陽系,20世紀才發現還有河外星系。未來望遠鏡更厲害,說不定又能看到新的邊界之外。但從根本上說,宇宙是所有存在的總和,要是說它有限,那有限之外是什么?肯定還是宇宙的一部分啊,這不就繞回無限了嗎?現在還有人猜,我們的宇宙只是無數泡泡宇宙中的一個,每個泡泡有自己的物理規則,這樣一來,無限就更復雜了,不只是一個宇宙的無限,而是無數宇宙的無限。
說到底,宇宙的無限,其實和我們身邊的道理挺像。海邊的地平線永遠在前方,時間一分一秒從不停歇,手里的杯子拆成分子、原子,還能拆下去。它不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藏在抬頭看天的瞬間,藏在對“之后呢”的好奇里。
你覺得呢?宇宙真的沒邊嗎?要是有邊,那邊上會是什么樣子?來聊聊你的想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