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前言:
近日西班牙罕見的“稱贊”中國空軍,說中國飛行員年均飛行小時數已經到了200小時。而這已經接近了美軍冷戰巔峰時期的水平,可是相比之下美軍如今卻僅有120小時。
兩相比較之下就相當于,中國空軍如今的飛行訓練時間,已經接近美國的2倍。而飛行員的實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飛行訓練小時直接影響的,這意味著中國空軍的潛在實力已經開始遙遙領先美軍。
盡管并不知道西班牙媒體這樣的“稱贊”,究竟是不是不懷好意,但至少其提出的這項數據應該基本屬實。實際上也非常符合,對中美空軍目前的現狀反映。
哪怕這個數據即便是放在10年前,也會被認為是天方夜譚。可是在10年后的今天卻不得不相信就是這么神奇,當然我們既驚訝中國空軍進步的神速,更驚訝美國空軍不進反退的“厲害”。
畢竟在2010年代初期,美軍飛行員的年均飛行小時,還仍然保持在150-180小時。當時中國空軍才剛剛突破100小時大關,甚至對于隱身戰機和電子戰等高端科目更是空白。
當時我們的殲20戰機和殲16D先后還處于保密研發狀態,甚至為了打消外界的猜測,“局座”張召忠將軍還先后在軍事欄目上,“一本正經的辟謠”說是殲10改和殲11改。
然而到了2025年,短短10來年我們不僅連六代機都橫空出世了,而且中國空軍主力部隊,啥先進主力機型都摸過了,年飛行200小時更是已成常態。
然而此時美軍卻因為預算削減、裝備老化,以及戰備松懈等各種問題,直接將訓練時長腰斬到120小時,甚至部分非戰斗機飛行員僅有70多個小時。
這一巨大反差的背后,不僅是兩國空軍發展路徑的根本差異,更是國力和軍事戰略在不同狀態下的直觀體現。
就像周總理曾經說的那樣,中國人在走上坡路所以低著走,而西方人則恰好相反。簡直就如何一道精準的預言。
當然中國空軍的逆襲也不是輕輕松松就得來的,而是系統性發展的必然結果。2010年后中國經濟與科技實力爆發式增長,同時軍費投入穩步提升,才讓殲-20、空警-500、霹靂-15等新一代裝備快速列裝。
過去中國空軍側重基礎飛行,如今能夠全力模擬實戰,像復雜電磁環境和隱身戰機對抗,以及體系化聯合作戰等都成為了日常科目。
反觀美軍訓練時長的滑坡,則是多重因素疊加的惡果,其中軍費分配失衡就是首要問題,畢竟空軍訓練時長的增加就意味著油料的消耗,以及戰機維護保養的大量資金消耗。
可是盡管美國軍費常年全球第一,但大部分都被高昂的裝備采購與海外行動給吞噬。例如F-35項目超支嚴重,單機成本就超過1億美元,而維護費用更是天價,自然導致空軍被迫壓縮飛行時長來省錢。
特別是在2020年以后后,美軍的年均訓練預算被削減了12%,飛行員就只能開始依賴模擬器訓練,但是虛擬訓練始終無法替代真實飛行的戰術感知。
另外裝備老化也是拖累因素,比如美軍現役E-3預警機仍然是用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F-22也因為零件停產而導致妥善率不足50%。還有像B-52轟炸機這些“老爺機”,不僅故障頻發,更無法支持新型戰術訓練。
當然更主要的是之前美軍長期沉迷于反恐戰爭,將資源傾斜至無人機與特種作戰,忽視了大國對抗所需的空戰技能,直到2020年代才匆忙調整,但為時已晚。
訓練不足如今直接導致美軍陷入惡性循環,飛行員技術生疏更是引發事故激增。2023年美軍就摔了20架飛機,2024年飆升至41架。調查顯示其中80%的事故都源于操作失誤,而失誤的主要原因正是訓練短缺。
例如2024年B-1B墜毀事件中,飛行員月均飛行只有3次,面對突發狀況毫無應變能力。更嚴重的是,事故頻發進一步壓縮可用機隊,迫使美軍延長現役飛機壽命,形成“越摔越少飛,越少飛越摔”的死結。
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航空知識》主編,西媒認證中國空軍遙遙領先,飛行員一年飛訓200小時,是美軍近2倍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30577872935731746/?log_from=28eb4c24393fd_1753406264928 環球網,美媒:最新衛星圖顯示美軍墜毀B-1B戰略轟炸機遭到“毀滅性損壞”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687952647104686&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