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六十,就像莊稼到了秋收的時節,該收的收,該理的理,心里得有個譜了。年輕時總覺得日子還長,好多事能拖就拖,可真到了這把年紀,才明白有些事拖不得,早做早安心。
孔子說“六十而耳順”,到了這個歲數,啥風言風語都能聽進去,心里也該透亮了——咱這輩子活得咋樣,不光是自己的事,還牽著子孫后代。
老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這時候多做幾件實在事,不光自己沒遺憾,還能給孩子們鋪鋪路,這才是真聰明。人過六十,這三件事得盡早完成,別等將來留遺憾。
一、把家產和身后事說清楚,別讓子孫為了“錢”鬧翻臉,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
誰家沒點家產?房子、存款、老物件,看著不起眼,可真到了分的時候,最容易讓子孫紅了眼。鄰居家老爺子走得突然,沒來得及說清存款咋分,倆兒子為了這點錢,從親兄弟變成了陌路人,連老爺子的墳頭都沒人好好打理。
六十歲了,腦子還清楚,就該找個機會,把家里的家底跟孩子們交個底。房子想給誰,存款咋安排,哪怕是幾件傳家寶,也說清楚“這是給老大的,那是給老二的”。不用藏著掖著,更別覺得“說了傷感情”,其實啊,說清楚了才不傷感情。
老話說“親兄弟,明算賬”,提前把家產和身后事交代明白,不是不信任孩子,是為了讓他們將來少點爭執。你在世時沒說清,等你走了,他們為了這點東西鬧得雞飛狗跳,你在天上看著也不安心。
二、跟過去的恩怨和解,別把“氣”帶到棺材里,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
人活一輩子,誰還沒幾個過不去的坎、記恨的人?可能是年輕時跟兄弟爭過地,可能是跟老鄰居為了雞毛蒜皮的事紅過臉,甚至可能跟自己的老伴兒憋了一輩子氣。這些事像根刺,扎在心里幾十年,一想起來就不痛快。
六十歲了,該明白“啥都沒舒心日子重要”。當年跟兄弟鬧別扭,現在可以主動打個電話“來家里喝杯酒”;跟老鄰居有過嫌隙,碰面時笑著打個招呼“吃了嗎”;跟老伴兒有啥疙瘩,也可以坐下來好好說“以前是我不對”。
那些總把恩怨記在心里的人,天天琢磨著“他當年咋對我的”,越想越窩火,身體也跟著受罪。老話講“一笑泯恩仇”,和解不是認慫,是放過自己。你把氣放下了,日子才能過得踏實,子孫看著你舒心,他們也能少操心。
三、把身體養好,少給子女添麻煩,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老了更是
六十歲往后,身體就像老舊的機器,零件時不時出點小毛病。這時候最該做的,不是天天惦記著“孩子們啥時候來看我”,而是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按時吃飯,別總將就;沒事出去遛遛彎,別總窩在家里;該體檢就體檢,別總想著“扛一扛就過去了”。
你身體硬朗,自己不受罪,孩子們也能安心拼事業。要是天天病懨懨的,今天讓兒子送你去醫院,明天讓女兒來伺候你,一次兩次還行,時間長了,他們就算不說,心里也難免覺得累。不是他們不孝,是生活的壓力本就大,你再添點負擔,他們更喘不過氣。
老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寶”不是說你能給孩子們多少好處,是你能健健康康的,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你把自己照顧好,就是給子孫最好的“造福”。
人過六十,日子過一天少一天,別再稀里糊涂地過了。把家產說清,少點糾紛;把恩怨放下,多點舒心;把身體養好,少點麻煩。這三件事做好了,自己活得踏實,子孫也能安穩,就算將來閉眼了,也沒啥可遺憾的。
畢竟,老了最大的福氣,不是子孫多有出息,是自己活得明白,給他們留個清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