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里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
人活在世間,總免不了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有些人進門,帶來的是歡聲笑語;
有些人常來,卻讓家里多了幾分晦暗。
窮氣,不單指錢財的匱乏,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消耗。
若家中常來這3種人,日子難免越過越累,福氣也會悄悄溜走。
1、消極抱怨之人
《荀子》有言:“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消極的人,心中充斥著滿腹牢騷。
他們終日被負面情緒所籠罩,一旦遭遇些許不如意之事,便會不休止地怨聲載道。
他們抱怨命運不公,抱怨生活艱難,抱怨他人不夠好。
卻未曾意識到,自身的消極態度,是獲取幸福的最大障礙。
與這樣的人長期相處,即便是再積極的人,也難免會被影響情緒。
作家海明威,有個朋友,經常向海明威訴苦。
從工作的不順,到感情的不如意,從社會的不公平,到天氣的糟糕。
似乎這世間萬物都在與他作對。
起初,海明威出于朋友的情誼,耐心傾聽,給予安慰和建議。
但時間一長,朋友的抱怨愈發變本加厲,每次見面,都沉浸在自己的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且絲毫沒有改變的意愿。
海明威發現,自己在與這位朋友頻繁接觸后,心情也變得沉重壓抑起來。
創作靈感本應如泉涌的他,卻陷入了思維的困境,寫作進展緩慢。
他意識到,朋友的消極抱怨,在慢慢侵蝕自己的生活和創作熱情。
于是,海明威果斷地減少了與他的往來,重新回歸到積極向上的社交圈子中。
終于,海明威的生活和創作逐漸重回正軌。
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與其在抱怨中沉淪,不如在行動中改變。
行動是實打實的力氣,哪怕只是往前挪一小步,也比原地抱怨強。
行動起來,心就不慌了,哪怕進展慢,也是在往前走。
即使不能立刻見效,卻也能一點點撕開困境的口子。
遠離那些滿身負能量的人,走著走著,就會發現,路其實沒那么難走。
改變,往往就藏在每一個不抱怨的行動里。
2、貪圖小利之人
《呂氏春秋》里講:“貪小便宜吃大虧。”
愛占便宜的人,眼里只有蠅頭小利,心里沒有半點情義。
他們今天蹭你一頓飯,明天借你一點錢,看似精明,實則丟了做人的根本。
和這樣的人交往,再厚的家底也會被慢慢掏空。
民國時期,上海灘有位富商,姓陳,為人慷慨,交友甚廣。
他有個遠房表弟,常來家中做客。
但他每次不是順手牽羊拿走些茶葉、糕點,就是借口手頭緊借點小錢。
陳富商念在親戚情分,從不計較。
一次,表弟得知陳家有一幅古畫價值連城,便假意前來拜訪,趁人不備將畫偷走。
事發后,陳富商痛心疾首,嘆道:“我待他如兄弟,他卻視我如肥羊。”
最終,表弟因盜竊入獄,而陳家也因此事陷入輿論風波,元氣大傷,家道中落。
俗話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陰險;可以計較,但不能貪婪。
生而為人,眼光要長遠,不追求一時的風光,而求長久的安穩。
用當下的克制和付出,為自己鋪就一條更寬、更遠的路。
堅持讀書、深耕技能,三五年后,這些積累會變成別人搶不走的底氣。
時間,總會給這樣的人最公正的回報。
遠離那些貪圖小利的人,才能守住家的福氣,人生便能走得安穩。
3、游手好閑之人
古人云:“事敗皆因懶,人廢皆因閑,家敗皆因奢。”
游手好閑的人,胸無大志,得過且過。
自己不努力,還總想拉別人下水,一起消磨時光。
和這樣的人廝混,再勤快的家庭也會染上懶散之氣。
清代學者顧炎武,年少時有個鄰居,整日無所事事,不是喝酒賭錢,就是四處閑逛。
一次,此人邀顧炎武同去游玩,說: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何必苦讀。”
顧炎武正色道:“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豈能虛度光陰?”
后來,顧炎武遍訪名山大川,著書立說,成為一代宗師;
而那位鄰居,終其一生碌碌無為,晚年窮困潦倒,無人問津。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懶惰是窮氣的根源,懈怠是福氣的殺手。
一個家庭若常來游手好閑之人,再好的家風也會被帶偏。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渾渾噩噩地活著。
遠離那些無所事事的人,人生才能充滿希望。
《易經》有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個家庭的興衰,藏在來往的人情里。
消極抱怨的人,會吸走你的能量;貪圖小利的人,會耗光你的福報;游手好閑的人,會帶偏你的家風。
擦亮雙眼,遠離消耗你的人,靠近滋養你的人。
如此,家宅才能安寧,福氣才能長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