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背青鳉是通過人工對野生青鳉改良培育出來的小型淡水觀賞魚,其個體較小,體長3~4 厘米,色彩艷麗多變,具多種體形,因此衍生出許多極具觀賞性的品種。相比于孔雀魚、斑馬魚等小型熱帶魚,觀背青鳉最大的優點是在沒有過濾、增氧、加溫設備下也能正常生活,而與金魚、錦鯉等傳統觀賞魚相比較,觀背青鳉使用小容器就能飼養好。觀背青鳉喜靜水或微流水環境,常群游吃食。筆者結合養殖經驗進行總結,希望對大家養好觀背青鳉有所幫助。
一、日常飼養管理
1.飼養容器的選擇
室內飼養觀背青鳉可選用玻璃缸或深色容器,不能選擇熱彎玻璃缸,筆者就有因熱彎玻璃缸爆裂致魚死亡的經歷。深色容器可以選擇紫砂盆等,室外可以選擇深色周轉箱、陶盆等。盡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塑料容器可能會釋放毒素(尤其天熱時),建議常換水以減少毒素累積。玻璃缸飼養可選擇一些適合側視觀賞的品種,例如長鰭類、光體類、出目類、干支類等。深色容器飼養則可選擇一些錦系、單色系列。
2.飼養容器的布置
對養殖新手,建議采用裸缸飼養觀背青鳉,勤抽底換水,延長光照時間,先養水,否則再好的魚也養不好。等到水質穩定、養殖經驗豐富后,再對養殖容器進行改造升級。
(1)底沙:可適當添加天然深色底沙(勿選擇彩色人工染色底沙),深色底沙能為浮游生物提供庇護,其為青鳉提供天然餌料,有利于青鳉的發色并給其安全感。同時底沙易積累有害雜質,使水質變壞,建議定期用洗沙工具清理。
(2)氧氣需求:青鳉耗氧低,因此日常飼養中可以不用開啟增氧泵增氧。如果養殖密度大,可以進行增氧,使水體保持微流水狀態即可,同時建議飼養密度為1尾/升。
(3)過濾:青鳉愛靜水,如需要過濾,可選擇在缸中添加一個“水妖精”。換水建議吸底換水,切記勿全換水,換水量一般在1/4左右,以減少魚應激反應,換水頻率視氣溫而定。
(4)植物:水草和浮萍等植物不僅是為了飼養環境的美觀,還可以成為青鳉的“避難所”。此外,植物也可以充當產卵介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凈化水質。
(5)光照:養殖期間保持一定光照有利于魚的生長和肥水的培育,但要避免陽光直射。
(6)溫度:觀背青鳉對水溫要求不高,可生活在0~40℃水中,適宜生長溫度為15~30℃。冬季加溫可使其正常發色和生長。
3.日常的飼養與管理
(1)喂食:可以喂飼料,每天1~2 次,3 分鐘內吃完即可,魚食吃不完要撈走,以防污染水質。晚上最好不投喂,防止魚消化不良。在溫度低時可以減少投喂,每周喂食1次;低于10℃,可停止投喂。亦可以投喂一些水溞,使其營養均衡。
(2)光照:夏季室外避免陽光直射,散光即可,使用遮陽網可防止因日夜溫差過大而導致的水溫波動,其他季節光照盡量多點好,光照不夠的情況下可使用燈照補光,建議至少保證每天白天8小時以上光照,晚上可關燈。
(3)水質:建議水深15~25 厘米,水勿太淺,接近自然環境最好,水太淺會導致魚體畸形。鋪設底沙、不常清理糞便和換水的缸,水質易變壞,應當定時清理糞便和換水,換水量在1/3或者1/4。室外可在缸上方搭雨棚,若大量雨水進入缸內會造成缸內環境變化,同時水溢出來時魚兒有跳缸的危險。
圖1 觀背青鳉(左雄、右雌)
(4)植物:水草可適量添加以增強觀賞性,同時具有水體凈化功能。應選擇不易枯萎腐爛種類(如蜈蚣草),同時定期撈出多余水草,之前筆者就遇到過浮萍長滿水面導致魚缺氧死亡的情況。
(5)生物防范:由于觀背青鳉喜在水面游動,因此必須要做好貓、老鼠、鳥和蜻蜓幼蟲(豆娘)等的防范措施。
二、觀背青鳉的繁殖
1.親魚的鑒別
雄魚背鰭和臀鰭呈拉絲狀,缺口明顯;雌魚背鰭圓滑,邊緣沒有拉絲(圖1)。雌魚繁殖季節會
2.人工繁殖
一般3個月左右大的觀背青鳉就已性成熟,具備繁殖能力。喂食親魚時,應做到少量多餐,每天3 次。繁殖時雌雄按比例搭配(1雄2雌、2雄4雌或5雄10雌),按照2升水1尾青鳉比例放置 。在氣溫達到20℃以上和光照充足情況下,青鳉可穩定產卵,每天產卵量為2~50粒,可多次產卵。青鳉于野外產卵后會將卵掛在水草上,因此人工養殖時可加入蜈蚣草、金魚草或者收卵器(細孔生化棉)使其卵附著,收集到卵后將附有卵的水草或者收卵器置于新的孵化缸內,把成團塊狀的魚卵分離成單顆狀,避免單個卵污染整體。一般孵化時間為7~14天,溫度越高,孵化速度越快。
觀背青鳉的繁殖溫度為25~30℃,最適繁殖溫度為26℃,水溫超過18℃開始產卵,保持每天光照時長10~13小時,其產卵量最高(盡可能延長光照時間)。若要提高青鳉產卵量,可提高飼料中脂肪和維生素E的含量,效果顯著。
3.受精卵孵化
魚卵孵化最主要的工作是保持水質穩定,用純凈水或者曝氣過的自來水進行孵化,保持水溫26℃,過3~5 天換掉1/3 老水,加入新水。同時要將白色發霉卵(未受精卵)用吸管吸除,以免感染其他受精卵而影響孵化。受精卵呈無色透明或者黃色透明,未受精的魚卵一般不透明,卵內雜質較多,且看起來很渾濁(圖2)。
圖2 受精卵(左)與未受精卵(右)
4.收卵器的制作(細孔生化棉)
將細孔生化棉、百潔布等剪成條狀,綁成八爪魚狀,消毒后用清水沖洗再置于水中,待魚產卵(圖3)。
圖3 收卵器
5.苗種培育和幼魚飼養
(1)苗種培育:受精卵經過7~15 天的孵化會陸續發眼、成形,直到“破殼”而出。剛孵化的魚苗長2~3 毫米,經過1 天左右,吸收卵黃后,魚苗開始攝食。魚苗一般開口后以蛋黃、草履蟲、輪蟲等為食;經過1周左右,便可以用豐年蟲和粉末飼料等正常喂養了。
(2)幼魚飼養:1 周后把規格稍大的魚苗轉移到其他缸并喂粉末飼料,要大小分開避免大魚攻擊小魚,此階段注意換水、吸糞以及處理多余飼料等工作,不然水很容易長油膜。若出現油膜,可多換1次水,盡可能多地去除油膜。喂食建議是少量多餐、多點投喂,避免魚扎堆內斗和大小差異懸殊,一般養殖半個月的魚規格在1厘米。氣溫波動大時應該增添加熱裝置,同時魚苗時期注意水質變化,保證水質良好。養魚用水可使用除氯、增氧24小時以上的自來水。
作者(致謝):羅金強,白林
(備注:本網易號"養魚第一線"歡迎您的光臨!本文原創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侵權可刪,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