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曹雙濤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豆包AI
日前,民航局發布通知稱,禁止旅客攜帶無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智能騎行箱品牌愛爾威稱,旗下在售智能騎行箱所配備的鋰電池,均已通過3C認證,且獲得UN38.3、MSDS、RoHS、CE等多項國際權威認證。
圖源:中國民航局官網
但橫亙在愛爾威面前的:全球多國智能騎行箱路權缺失,使其核心“騎行”功能面臨考驗;關鍵商旅場景因航空政策碎片化而受限,展會等輔助需求也在萎縮;高成本與低出貨量的惡性循環,疊加核心客群薄弱的支付意愿,將其深鎖于“性價比困境”;即使轉向市場規模更大的電動輪椅賽道,愛爾威也需直面健康人“通勤熱”退潮、競爭格局高度分散以及依賴線下、使用門檻高、二手沖擊等結構性障礙。如何完成轉型,成為擺在愛爾威面前的重要難題。
01.
路權限制之殤,三重悖論何解?
盡管距離2016年Modobag推出首款可騎行行李箱已近十年,但兼具
“交通工具”與“電子設備”雙重屬性的智能騎行箱,全球發展仍深陷法律監管的泥潭。核心矛盾在于法律定性的模糊:若歸類為交通工具,需滿足如電池、電機、車速、路權、駕照等嚴苛的車輛標準;若視為電子產品,僅需符合電池安全等通用規范,與交通法規無關。這種根本性的定性差異,不僅導致全球市場的監管割裂,更使得全球多國普遍限制智能騎行箱的路權。
2023年12月,一女子在上海街道因騎行電動行李箱上班,被交警罰款。新加坡將智能騎行箱歸類為個人代步工具或電動滑板車,禁止在公共人行道或道路上行駛。日本將智能騎行箱定義為“機動自行車”:產品必須配置后視鏡和轉向燈,駕駛員必須登記備案、持有駕照、購買保險、佩戴頭盔。美國各州對駕駛員年齡、駕照存在明顯差異,但嚴格限定僅在極低限速路段使用。除美國科羅拉多州允許在限速30英里/小時及以下的道路上騎行外,其他絕大多數州規定為25英里/小時。
圖源:基于公開信息整理
全球監管的碎片化與普遍路權限制,不僅為愛爾威等智能騎行箱品牌出海設置了障礙,更從根本上壓縮了產品的核心價值和使用場景。路權的缺失意味著智能騎行箱無法真正承擔“交通工具”的職責,使其難以擺脫小眾玩物的定位。市場研究公司App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印證了這一點:2021年全球車載行李市場規模僅為1.82億美元,預計十年后(2031年)也僅增長至3.0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78億元),不僅增長緩慢且市場規模有限。
圖源:亞馬遜(愛爾威SE3S有限的產品評論)
不僅如此,路權受限迫使愛爾威等智能騎行箱品牌高度依賴如大型展會、景區等場景,而這些場景本身也面臨挑戰。
湖北某品牌經銷商張磊(化名)的經歷頗具代表性:他曾因徒步逛展的疲憊,動過購買愛爾威產品的念頭,但愛爾威京東旗艦店動輒兩三千元的定價讓人卻步。
更關鍵的是,展會行業本身遭遇“寒冬”。以有著“食品行業風向標之稱”的成都糖酒會為例,今年錦江賓館展位價格暴跌10%,某黃金展位報價更是從27 萬驟降至3萬,參展企業甚至比逛展人數還多。
不僅僅是成都糖酒會,2025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遇冷、廣州建博會漸顯頹勢。這種“展會遇冷、人流銳減”的現狀,直接削弱了愛爾威產品在重要使用場景中的曝光與需求,進一步制約了其銷量增長。
商旅本是智能騎行箱的理想場景,但其登機可行性構成了另一重關鍵制約。相較兩輪電動車鋰電池起火,飛機起火帶來的影響更嚴重,甚至可能引發全球重大空難。
自2018年起,美聯航、澳航、西南航空等全球多家主流航司已規定:智能騎行箱電池必須可拆卸,否則禁止登機。監管政策調整,導致當年BlueSmart和Raden兩大巨頭倒閉。
圖源:基于公開信息整理 DoNews制圖
更大的挑戰在于,全球機場與航司政策的碎片化與不確定性:東京羽田機場禁止在航站樓內使用可騎行行李箱;新加坡樟宜機場、印尼機場禁止攜帶智能行李箱登機;新加坡航空全面禁止,小型鋰電池驅動的個人交通工具(含電動行李箱)托運或隨身攜帶,無論電池是否可拆卸。
這種政策“迷宮”給用戶出行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A地放行,B地可能受限甚至產品被沒收。政策層面的混亂,極大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潛在出行受阻、財產損失風險和高昂的試錯成本,極易引發用戶強烈不滿。
且在當前社交媒體高度滲透、深度影響消費決策的背景下,這種負面體驗被迅速傳播放大顯著增強了潛在用戶的風險感知,形成“政策碎片化→用戶風險/不滿→社交媒體傳播→潛在用戶退縮→市場萎縮→創新停滯”的惡性循環。
圖源:亞馬遜(買家購買的愛爾威SE3S被美聯航沒收)
Reddit用戶表示,當你無法帶著你的智能騎行箱上飛機時,聽起來就不那么智能了。不僅僅是機場面臨該問題,高鐵、地鐵、景區等場景同樣面臨類似政策困擾,導致用戶只能“拖”著,而非“騎”著它移動。
圖源:Reddit
除外部政策限制外,智能騎行箱自身的設計也面臨多重難以調和的矛盾,進一步限制其適用性和用戶體驗。全球大多數航司普遍遵循 56X36X23厘米的隨身行李標準尺寸,以及7至12公斤的重量限制。為滿足航司尺寸要求,集成電池和電機、內置各種智能化功能的智能騎行箱,必然需要犧牲箱內可用空間。
圖源:基于公開信息整理 DoNews制圖
高自重疊加有限的裝載空間,導致實用性大打折扣,容易引發用戶“高價低容”的心理落差,損害品牌價值。且在出行過程中,打車搬放行李、爬樓梯、過安檢、放置行李架等環節,常需用戶手提行李箱,產品自重疊加行李重量,對力氣小的女性用戶很不友好。
不僅僅是出行場景,即便用戶能在開放式公園騎行,遇到公園內的橋梁、階梯等,依舊得手提,使用體驗被頻繁打斷。
圖源:京東(買家對愛爾威產品評價)
續航能力則是另一大痛點,搭載單個電池的愛爾威產品滿電續航8公里左右,作為“交通工具”續航明顯不足。提升續航能力需增加電池,但這不僅加劇自重問題,更觸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危險品運輸條例》對鋰電池運輸的嚴格限制, 讓廠商陷入“續航里程”與“重量/合規性”的囚徒困境。
圖源:京東(愛爾威官方客服)
圖源:Reddit
在騎行體驗層面,產品設計也存硬傷。受限于行李箱尺寸和重量約束,小直徑輪胎充氣量少、減震能力弱,遇到石子、裂縫等路面凸起時極易卡滯受阻。且短輪距、短軸距的設計在非平整路面易引發穩定性問題,導致側傾搖晃。這不僅影響舒適性和安全性,也可能增加售后問題。
圖源:抖音(網友對愛爾威產品評論)
圖源:抖音(網友對愛爾威產品評論)
綜上所述,當前智能行李箱深陷設計、需求與法規的三重悖論之中:用戶追求便攜需輕小,但功能集成導致自重和空間矛盾;提升續航需增電池,受制于航空安全和重量限制;意圖提供騎行便利,卻因路權缺失、航空政策風險和自身設計缺陷導致體驗不佳。外部環境受限的同時,愛爾威還面臨著市場端的多種考驗。
02.
性價比提升遭遇多重結構性壁壘
隨著當前消費市場愈發理性,消費者對產品綜合性價比的關注度持續提升,這讓本身性價比不占優勢的愛爾威智能騎行箱,打破小眾市場困局的難度進一步加劇。
以Airwheel愛爾威電動行李箱抖音旗艦店為例,在6月23日至7月21日期間,其最高銷售額僅為5萬-7.5萬元,部分時段甚至低至1萬-2.5萬元,市場表現整體欠佳。這并非個例,而是行業面臨的普遍挑戰。比如,抖音平臺上多款智能騎行箱連續多日銷售額為零。
圖源:飛瓜數據
圖源:飛瓜數據
盡管常旅客是愛爾威的目標用戶,但國內這一群體規模本身受限。據《2025年5月旅游出行APP用戶活躍TOP100 榜》顯示,三大主流航旅工具航旅縱橫、航班管家、飛常準活躍用戶數分別為795.51 萬、582.41萬和462.06萬,均未突破千萬大關。
更關鍵的是,該群體的實際購買意愿并不強。河北某企業銷售經理陸洋(化名)直言稱:“自己不會考慮購買直播均價2400-2600元的愛爾威智能行李箱。”理由很現實:幾百元的普通行李箱已能滿足其說走就走的工作需求,且能規避安檢、登機的合規風險。同等預算若購置兩輪電動車,在續航、載物空間和明確路權上的實用性遠超智能騎行箱。
圖源:飛瓜數據
被短視頻平臺酷炫內容吸引的年輕寶媽,是愛爾威的另一重要目標客群。但安徽寶媽李娜(化名)的態度頗具代表性:“即便孩子再喜歡,也不考慮購買。”
李娜的顧慮集中在:一是自家孩子只有寒暑假才會出游,較低的使用頻率讓自己更看重行李箱的耐用性,而非花哨的智能功能。且寶媽們關注的行李防丟需求,在電商平臺上幾十元就能解決。二是帶孩子出行本就需要攜帶大量物品,但愛爾威行李箱的儲物空間相對有限,難以滿足實際需求。三是為了在機場賺回頭率以及短視頻平臺的點贊,花費大幾千元,實在不值。
圖源:飛瓜數據
Raden的破產案例,進一步印證了類似商業模式的困境。 Raden試圖將行李箱打造為“時尚科技配飾”吸引年輕消費者,但創始人Josh Udashkin在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表示,該商業模式并未成功。
核心原因在于:行李箱是低頻購買、功能性為主的品類。消費者對“時尚搭配”的需求遠不如服飾持續,且年輕用戶居住空間有限也難以容納多個潮流行李箱。潮流過后,功能性和耐用性才是根本。這無疑為愛爾威敲響警鐘,智能化與時尚外觀雖能吸引眼球,但難以建立持續購買力和抵御性價比質疑。
愛爾威要提升性價比以滿足理性消費者,面臨重重結構性挑戰:
l從渠道來看,愛爾威想要拓展的加盟體系受限小眾市場,帶來的單店出貨量低,難以覆蓋加盟商運營成本。機場店雖能觸達目標人群,但高昂的客情成本投入、建店及運營費用,對愛爾威來說均是巨大負擔。線上渠道除面臨電商平臺投流成本上漲外,需通過持續種草刺激年輕寶媽群體的購買欲望,進一步侵蝕利潤空間。
l從供應鏈角度看,廠商只有大規模出貨才能獲得供應鏈議價權,有效控制成本、降低售價、提升競爭力。智能行李箱小眾市場的本質決定廠商出貨量有限,疊加為滿足騎行和智能化需要,需要集成高性能材料和多種智能元件,本身成本就高。低出貨量導致單件成本分攤高,對上游議價能力更弱,形成“成本高→售價高→銷量低→出貨量低→成本難降”的惡性循環。
l從市場競爭看,國內路權限制導致入局智能騎行箱企業相對較少,比如,抖音相關商品鏈接僅100余個。海外除面臨如GPS、智能鎖等功能同質化問題外,Raden、Bluesmart、Away等先行者退出市場后,Samsara、Arlo Skye、LEVEL8等新品牌不斷涌現,以創新或更高性價比產品爭奪市場。若想在海外保持競爭力,愛爾威需持續投入研發。但這又推高成本,使得降低售價提升性價比的目標,面臨更大挑戰。
圖源:飛瓜數據
03.
風口退潮與競爭格局雙重考驗
為突破智能行李箱的小眾市場困局,愛爾威將目光投向規模龐大的電動輪椅市場。市場研究機構Global Info Research預測,2031年全球電動輪椅市場規模將達到73.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4.69億元),該市場規模是2031年全球車載行李市場規模的24.3倍。但愛爾威能否成功分享這塊誘人的蛋糕,面臨不少挑戰。
圖源:愛爾威官網
此前吸引眼球的年輕人電動輪椅通勤熱,逐漸退潮。一方面,電動輪椅的最高速度分為兩檔——室外型6km/h、道路型15km/h,前者與步行速度相當,后者接近快跑速度。這不僅導致通勤效率極低,長距離出行完全不切實際,且極端天氣下適用性差;另一方面,健康人群占用輔助器械資源引發道德爭議和社會異樣眼光,使用者自身也感不適。
這陣短暫的風口無法為愛爾威提供穩定的增長支撐,面向老年及殘障人群的核心市場競爭格局極度碎片化:2023年行業CR5僅有11.5%,TOP1的深圳信隆市場份額僅有4.2%。
圖源:制造業排名數據庫
可孚醫療智能機電與康復醫學研究院院長皮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1000-1500元的低端產品市場,由成本導向的中小代工廠壟斷;1500元到5000元中端產品,以可孚醫療等規模較大的國產品牌為主。5000元以上高端市場,日德等國際品牌占據優勢。這種低集中度、多層級競爭的格局,給企業實現業績高增長帶來不小挑戰。
更重要的是,電動輪椅市場本身存在大量需要跨越的鴻溝:購買和維護電動輪椅需要相當的經濟基礎,且對道路平整度要求嚴格,這限制了其在路況較差或地形復雜的地區的滲透。
以康復護理、應急、術后為代表的核心消費場景,高度依賴專業的線下導購、適配和售后服務。Global Info Research數據顯示,線下渠道貢獻71.6%的銷售額,是絕對主流。愛爾威現有線下渠道布局不足,布局大量渠道需投入大量成本,其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此外,電動輪椅產品屬性決定其主要在康復期或特定階段被需要,患者康復后往往不再使用。這導致大量質量尚可二手產品涌入市場,以極低價格分流了相當部分的新品需求,持續壓制市場增長和新品銷售。
面對競爭格局高度分散、存在大量難以跨越的鴻溝,電動輪椅能否成為愛爾威的“救命稻草”,恐怕仍需長期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