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課對我而言更像是人生的一個加油站,能學到知識,還能凈化內心,只要您講我就信,去實踐,最后都能收獲好的結果。您的課可以說是一束光,而我就愿意追著光跑。”這是當時還是工商管理專業大一新生的邱一鳴同學,課后給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的“寶藏老師”楊桂菊教授發去的信息。
被學生像追光一樣追課,在楊桂菊教授20年的從教生涯里經常發生。而追課的人,不僅有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畢業多年的校友,甚至還有在讀的MBA學生帶著愛人和孩子一起來聽課。
“教育是喚醒,而不是灌輸。”對楊桂菊來說,這不僅是為師者的使命,更是她收獲眾多“忠粉”的秘訣。
“我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是什么’,更要學習‘為什么’和‘如何做’。如何喚醒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喚醒他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激發他們對生活、學習與工作本質的認識,并能進一步投入到對美好生活的創造中,才是我作為教師的初心和使命。”楊桂菊說。
“道理不是嘴巴‘講’出來的,而是心里和行動上流露出來的。 比如,我講使命感時,就自己先把使命感體現在一舉一動里;講投入和熱情,自己就先全身心地投入,熱情滿滿地去做事。”楊桂菊又說。
有人聽了她的課后,會主動詢問老師還講什么課、什么時候上課,從此成了楊老師的“忠粉”;有已經畢業的學生,悄悄回到校園,守候在教室門口,挽著楊老師走進教室……從組織行為學到商務管理溝通,從本科生課堂到MBA課堂,從奉賢校區到徐匯校區,楊老師走到哪里,學生就追到哪里。
旁聽的家屬里,甚至還有初中生。周五的晚上,2024級MBA生物醫藥班的向梅同學就把讀初中的女兒帶到了商務管理溝通的課堂。“青春期的孩子不好溝通,我上了楊老師的課后很受啟發,運用所學知識與孩子溝通變得容易起來。但我領悟得還不夠,轉述給女兒就又打折扣,干脆建議她一起來聽課。”
“遇到質疑與挑戰,只要堅信路是對的,就勇敢地往前走。”這是楊桂菊自己的人生經驗,也是她想言傳身教給學生的啟示。
有一次,在MBA班的課上,一名學生不同意楊老師的觀點,一節課里3次站起來反駁。面對質疑與挑戰,楊老師并沒有不開心,而是耐心地將道理講透、邏輯理順。盡管這名學生不再反駁,但看得出她的內心并未真正接受。
然而一周后,她卻主動發來微信:“楊老師,今天我去一家企業調研后,親身感受到了這家企業文化的溫度、管理的人性化,才深刻理解了您一直強調的使命感的重要性。”
楊桂菊的微信好友90%以上都是她的學生,每次課后,她幾乎都會收到學生積極熱情的反饋。
有一天夜里,她收到了2022級MBA全日3班的劉康偉同學的信息:“楊老師,我失眠了,這節課對我的觸動太大了。一開始我讀MBA,是為了懂點財務、法律等知識,上到這里,我忽然覺得,這些很微不足道,方向很重要,我之前的方向存在很大問題!目前我的收獲很大:一是公司有了明確的方向,二是自己內心得到了重生,三是收獲了一群革命般友誼的小伙伴!”
學生們從楊桂菊的身上,感受到了“心無一事時”的純粹、“潤物細無聲”的智慧以及“化作春泥”的奉獻,對他們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場雙向奔赴的幸運呢?
原標題:《華理校園:像追劇一樣追課,她的課為何圈粉無數?》
欄目編輯:王蔚 圖片來源:華東理工大學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張炯強 通訊員 張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