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現場。
隨著熟悉的旋律響起,一襲綠色長裙的張也緩步走上舞臺。燈光落在她的肩頭,仿佛落在一段時代的回憶里。
她的聲音依舊澄澈,輕輕一開嗓,便有“國泰民安”的底氣和溫度。
不遠處,搭檔呂繼宏溫和地望著她,兩人默契如舊。
舞臺下的觀眾席上,幾位老人眼中閃著淚光,仿佛一聽到張也的聲音,幾十年的記憶就被悄然喚醒。
那一刻,誰能想到,眼前這位登上春晚27次的“民歌天后”,至今未婚未育,卻活得如此從容豐盈?
01
張也1968年出生在湖南長沙,家中是妥妥的文藝世家。
父親是劇作家,母親是花鼓戲演員,從小耳濡目染,張也的藝術天賦早早顯現。
5歲登臺演出,14歲考進藝校,18歲參加青歌賽,19歲登上春晚。
別人還在課堂背書的時候,張也已經在中央電視臺的鏡頭前,用一首《瀏陽河》唱進了千家萬戶。
她的嗓音不是刻意雕琢的技巧,而是一種天賜的靈氣。
唱《萬事如意》時,熱熱鬧鬧年味撲面而來;唱《走進新時代》,那種昂揚向上的力量仿佛能穿透人心。
但在舞臺外,張也卻始終孤身一人。歲月流轉,舞臺上無數歌手來來去去,她卻像一棵老樹,始終屹立在觀眾心中。
有觀眾曾感慨:“她是唯一一個,不需要靠婚姻定義幸福的女人。”
02
其實,張也也曾擁有過轟轟烈烈的愛情。
那年她22歲,正是最明艷動人的年紀,遇上了流行歌手張行。兩人因歌結緣,一度感情深厚。
可惜命運總愛開玩笑,張行的過去像一道無法跨越的門檻,讓這段感情注定無法落地生根。
張也曾為愛堅持,也為愛沉默。但最終,她沒有違背父親的心愿,也沒讓愛情成為母親的負擔。
多年后談及往事,她只是淡淡一笑:“那時候我們都太年輕,很多事處理不好。”
父親病重那段時間,張也推掉所有工作,每天陪床、喂藥、換藥。8年的感情,在病房門外慢慢疏離。
父親去世后,張也一病不起,終于明白,這世上最穩固的關系,其實是與自己和解。
她放棄了愛情,卻收獲了內心的清明。
03
如果說命運關閉了一扇門,張也用自己的方式,打開了一扇窗。
在春晚舞臺上,她遇見了知己呂繼宏——那個和她一樣熱愛民族音樂、一樣未婚未育、一樣有情有義的男人。
他們不是夫妻,卻勝似親人。合作20多年,不止一次有人追問:“你們怎么不在一起?”
張也總是笑著說:“我們這份關系,比愛情還難得?!?/p>
他們一起采風、唱歌、煮茶,逛菜市場,一起在雨夜等待救援,也一起在舞臺上用音樂為時代發聲。
沒有承諾、沒有婚書,卻比很多夫妻更懂得相互成全。
04
張也從不掩飾自己對婚姻的態度:“不是不需要愛情,而是不愿將就?!?/p>
她的選擇曾經被外界質疑,甚至被貼上“冷感”“孤獨”的標簽。但張也沒有回應,也沒有反擊,她只用時間回應一切。
如今,她仍站在舞臺中心,用最溫暖的聲音唱出《燈火里的中國》,與后輩周深合作,甘做綠葉,卻依舊光芒萬丈。
她沒有孩子,但無數學生因她而愛上民歌。她沒有家庭的羈絆,卻擁有整個舞臺為她喝彩。
她用一生告訴我們:幸福從來不只有一種模樣。
05
有人說,女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應該結婚、生子、相夫教子,那才算“完整”。
但張也用行動打破了這一“標準答案”。
57歲的她,沒有“家庭”加持,卻擁有屬于自己的“家國情懷”;
沒有“孩子”依靠,卻影響著無數孩子走上藝術道路。
張也不是大眾眼中最傳統的“成功女性”,卻是這個時代最清醒的“自我女性”。
寫在最后:
歲月不敗美人,美的不只是外表,更是張也這份“不被定義的勇氣”。
人到中年,有多少人為了家庭犧牲夢想?又有多少人為了別人的目光放棄自己?
可張也偏偏活出了自己的節奏,不被情感牽絆、不被年齡束縛,活得坦然,活得自由。
她的一生,不是去討好這個世界,而是安安靜靜地,把自己活成了燈火里的中國。
人生真正的贏家,不是擁有最多,而是最懂得取舍、最忠于內心。
因為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