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8月7號立秋,這高溫咋還“賴著不走”?中午去菜市場,菜沒買完后背汗就洇透了T恤。
傍晚遛彎兒,晚風裹著熱氣,吹臉上像捂了層薄被子。有人犯嘀咕:都要立秋了,咋還這么熱?
空調難道要從夏天一直開到秋天?還真別急著關,這高溫的“后勁”比咱想得足。立秋是節氣“信號彈”,真正的涼快還在路上。
眼下7月底,大暑節氣還“在崗”呢。
大暑是夏天最后一個節氣,向來是“高溫代表”。白天太陽烤得地面發燙,午后雷陣雨一澆,潮氣裹著人更悶。
“烤+蒸”雙重體驗,誰過誰知道。更關鍵的是,三伏天還沒“退場”。頭伏、中伏剛熬過去,末伏8月9號才開始,要到8月18號才結束。
老話說“秋后一伏熱死人”,末伏就是三伏的“余威”。它在一天,秋涼就只能“慢慢來”。打個比方,立秋像把灶火調小了,鍋里水還在咕嘟冒泡呢。
現在大暑還“添柴”,末伏還“保溫”,這“熱乎勁兒”哪能說散就散?
至少還得熬10天,有些事真別急著做。有人翻出長袖,早上套著中午熱得直冒汗,脫也不是穿也不是。犯不著!
現在中午空調還得開25度,早晚開窗也沒涼風。短袖、短褲照樣是“日常裝備”。空調別對著床頭吹,晚上蓋條薄被單,肩膀膝蓋別受涼。
有人惦記“立秋貼秋膘”,琢磨燉肉燒魚補身子。可眼下這天氣,喝口熱粥都冒汗,腸胃“嬌氣”著呢。吃太油膩容易脹肚子,不如煮點綠豆湯、冬瓜湯,切盤冰鎮西瓜。
家里老人念叨“立秋該忌涼了”,其實不用太死板。冰汽水能喝,但別從冰箱拿出來猛灌,晾兩分鐘再喝。涼拌菜能吃,洗干凈泡夠時間,別一次吃太多。
天還熱著呢,硬扛著不碰涼的,容易上火。
這幾天刷朋友圈,全是“熱到融化”的日常。有人說手機放兜里,后背被燙得慌;有人吐槽剛拖的地,半小時就烤干了。
大家都一樣,誰不盼著天涼快點?但真別急,8月18號末伏一結束,高溫的“勁兒”就松了。
那時候傍晚遛彎,風里帶點涼意;早上開窗,能聞見草葉上的露水味兒。
晚上睡覺開著窗就行,蓋條薄被正合適。老祖宗說“一場秋雨一場涼”,末伏過了再來場透雨,秋天就真來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耐著性子。空調該開就開,出門涂防曬,綠豆湯該煮就煮。
夏天的尾巴再長,也就這十幾天了。等熬過這陣,敞開窗戶等涼風,踏踏實實盼秋高氣爽。
到時候再燉鍋肉貼秋膘,那才吃得香呢!有人問:南方是不是比北方熱更久?還真有可能,南方水汽足,熱量散得慢,“秋老虎”勁頭更足。
北方干燥些,早晚涼得快,但中午還是熱得慌。
具體能熱多久?
農諺說“立秋后18天地火”,氣象專家說處暑前后才轉涼。不過每年情況不一樣,有的年份涼得早,有的拖到9月。這事兒沒個準數,還得看天“臉色”。
最后說句實在話:天氣變化受好多因素影響。全球變暖、城市熱島效應,都可能讓夏天“多賴幾天”。但再熱也有個頭,熬過去就是秋高氣爽。
您要是想知道具體啥時候涼,多看看當地天氣預報最靠譜。關注我,后續天氣變化、農事提醒,第一時間跟您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