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其不同的特點,一般來講,都會遵循春暖、夏熱、秋涼、冬寒的一個原則。但是你知道嗎?古人其實把一年分為四季的同時,在夏天的時候還特別劃分了一個月,稱之為“長夏”,就是夏秋過度的一個月份,它也是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三伏所在的時間段。
三伏的算法,在古代很早之前就已經確定,當下我們也能快速的說出來,那就是夏至三庚數頭伏。然后根據每個庚日出現的時間,又把它分為初伏、中伏,還有末伏。在伏天當中,一般會包含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幾個節氣,小暑、大暑還有立秋等。
這個“數庚法”源自于干支歷,它以夏至作為起點,然后數到第三個庚日,是入伏,數到第四個庚日,是中伏,數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是末伏,說到立秋后的第二個庚日,是初伏的時間。庚日和庚日之間一共是10天,初伏和末伏均為10天,中伏則是夏至到立秋的庚日數量決定的。
夏至到立秋數到了4個庚日,中伏就是10天,如果是數到了5個庚日,那么就是20天。
2025年數伏時間表,總共30天,哪天出伏?
知道了如何數庚日之后,那么就很會很快推算出三伏天的一個時間表。
初伏:數夏至之后的第一個庚日
2025年6月21日夏至,這天為“辛酉日”,夏至后的第1個庚日在6月30日,為“庚午日”,一個庚日是10天,再數20天,就是初伏的一個時間,這天就是入伏的一個時間,具體時間為7月20日庚寅日。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入末伏
2025年8月7日立秋,這天是“戊申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在8月9日,這天為“庚戌日”,因此今年8月9入末伏。而末伏總共是10天,也就是說末伏的一個時間,是8月9日到8月18日。
中伏:初伏之后的10天或者是20天
數中伏的話,我們還需要看一個節氣,那就是立秋,中伏的時間有長有短,可能有10天,也可能有20天。若第四個庚日與立秋之間的日期包含5個庚日(即中伏有20天),則三伏總時長為40天;若僅包含4個庚日(中伏10天),則三伏總時長為30天。
今年中伏只有4個庚日,所以中伏也只有10天,三伏天的總時間長為30天,時間是7月30日開始。
2025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8月18日(10天)8月19日正式出伏。
今年三伏天總共30天,屬于比較正常的三伏天。
出伏之后有“秋老虎”嗎?
秋老虎是指在立秋節氣后出現的短期回熱天氣現象,其核心成因在于全球大氣環流系統季節性調整過程中的滯后效應。特別是副熱帶高壓的動態控制起著關鍵作用。當副熱帶高壓在8月仍控制某區域時,強烈的下沉氣流會抑制云層發展,導致持續性晴熱天氣。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夏季天氣格局將呈現"西澇東旱"特征。在江南、華南地區,預計8月中旬至9月上旬仍將遭遇階段性高溫襲擾,但高溫強度比2022年同期減弱。高溫將呈現"脈沖式特征",每次高溫過程持續5-7天后暫時減弱。
因此今年出現秋老虎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不過好消息是,持續的時間可能不是很長,也就是說,后續很有可能天氣降溫會比較的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