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妃嬪,都吃什么?來,漲知識了
商周 “八珍” 已見皇家食禮雛形,
《禮記》載 “食不厭精”,鼎俎之間藏著等級乾坤。
漢代張騫通西域,葡萄、苜蓿攜胡風(fēng)入御膳,太官令掌 “水陸八珍”,將農(nóng)耕文明與西域風(fēng)味相糅。
盛唐御宴有 “駝蹄羹” 配 “玉露漿”,杜甫曾詠 “紫駝之峰出翠釜”,可見胡食與中原味交融之盛。
兩宋御廚善調(diào)五味,《東京夢華錄》記皇家 “天廚” 日耗羊三百,
既有汴梁市井煙火氣,又不失 “食前方丈” 的威儀。
明清御膳集南北之粹,《隨園食單》載 “滿漢全席” 初形,蘇杭點心與關(guān)外燒烤共呈。
乾隆南巡帶回的 “松鼠鱖魚” 入御膳房,恰如《周禮》“以樂侑食” 的古制,
讓皇室飲食始終連著山河民生,在玉箸金盤間,藏著一部活的文明史。
人參
老話講"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吉林長白山的人參那可是皇室專供的"仙草"。
據(jù)《清史稿》記載,
康熙年間光是進(jìn)貢的野山參就達(dá)上萬兩,乾隆爺更愛用人參燉老母雞,
說這湯"補氣賽過靈芝草"。
長白山人參須子像金絲,參體飽滿得能彈起來,咬一口先甜后苦,帶點土腥味,
但用文火煨上三時辰,那湯頭清亮得能照見人影,參香混著雞油香直往鼻子里鉆。
當(dāng)?shù)乩习咽秸f:"這參得用山泉水慢慢煨,火大了就糟踐東西,跟燉酸菜白肉一個理兒。"
這人參就跟咱東北人似的,看著硬實,細(xì)品全是實在勁兒,
燉上一鍋參雞湯,喝完渾身熱乎得能扛過三九天。
鹿茸
老鼻子講究了!
要說這鹿茸啊,還得數(shù)咱東北長白山那旮沓的梅花鹿茸最金貴。
清朝那會兒,皇上后妃們可稀罕這玩意兒了,御醫(yī)拿它配人參、枸杞燉盅,叫"龍鳳呈祥湯",滋陰補陽賊拉帶勁!
這鹿茸得選剛冒尖兒的嫩角,切片時講究"薄如蟬翼",泡酒得用高粱燒,燉湯得配老母雞。
咬一口脆生生的,帶點血腥氣卻回甘,
東北老饕管這叫"鮮靈勁兒"。
現(xiàn)在吉林雙陽的鹿場還保留古法炮制,當(dāng)?shù)厝藝Z嗑總說:"冬令進(jìn)補,鹿茸頂數(shù)!"
您要問咋吃最地道?
老輩人傳下來的法子——鹿茸片墊在雞湯里蒸,出鍋撒把蔥花,那叫一個"透亮"!
不過這玩意兒燥熱,南方人初嘗得配點麥冬,要不準(zhǔn)得流鼻血,您可記著點兒!
燕窩
明成祖朱棣可是頭一個嘗鮮的皇帝!
鄭和下西洋時在馬來群島的荒島上撿了燕窩充饑,回來就獻(xiàn)給皇上,從此成了宮廷頂流。
乾隆爺更絕,每天空腹喝冰糖燕窩羹,活到89歲,硬是把燕窩吃成了養(yǎng)生標(biāo)配。
慈禧老佛爺更奢侈,一頓早膳七道燕窩菜,
60大壽還整了“萬壽無疆”四道燕窩大菜,真·壕無人性!
要說產(chǎn)地,
印尼爪哇島的燕窩最出名,盞大肉厚,滑溜得像果凍,閩南人夸“這碗燕窩燉得真夠‘水’(到位)!”
馬來西亞的洞燕也別有風(fēng)味,深褐色像琥珀,口感綿密,
廣東人會說“食落去(吃下去)滑溜溜,正啊!”
泰國洞燕則帶點山野清香,燉完湯色清亮,喝一口鮮掉眉毛。
這金絲燕的口水可是寶貝,蛋白質(zhì)含量比雞蛋高幾倍,唾液酸更是牛奶的15倍,孕婦吃了補鐵,老人吃了潤肺。
現(xiàn)代工藝一加工,冰鎮(zhèn)后撒點桂花,冰冰涼涼像喝云朵,夏天來一碗,比吹空調(diào)還舒坦!
熊掌
咱老祖宗講究"以形補形",熊掌可是清宮御膳房的壓軸寶貝。
東北長白山黑瞎子(熊)的掌子最金貴,肉頭巴腦的膠質(zhì)比燕窩還厚實,
慢火煨三天三夜,端上來顫巍巍的透著亮光,老北京話講"那叫一個溜光水滑"。
乾隆爺六下江南都惦記著這道"金鉤熊掌",
慈禧太后更是拿它配長白山人參燉湯。
老饕們說這玩意味兒可足了,入口先覺著藥材香,轉(zhuǎn)個彎就泛出野味的醇厚,
最后在舌尖上化開層黏糊糊的膠,東北老話叫"掛口兒"。
現(xiàn)在可別尋思吃了,野生熊掌早進(jìn)保護(hù)名錄了。
但要說當(dāng)年這口鮮,老廚師都咂摸嘴:"跟魚翅比?那得是熊掌更帶勁,膠質(zhì)能粘住上牙膛!"
這等皇家待遇,如今也就只能在老菜譜里過過眼癮嘍。
魚翅
古代皇室鐘愛的魚翅,
最負(fù)盛名的產(chǎn)地當(dāng)屬廣東、福建沿海及菲律賓呂宋島,
其中呂宋黃肉翅以膠質(zhì)豐潤、金黃透亮著稱,明清時期便作為貢品進(jìn)入宮廷。
《本草綱目》記載其“味甘平,補五臟”,被列為“海八珍”之一,
清朝《御膳單》中的“黃燜魚翅”更是一道經(jīng)典,
需用老母雞、火腿等熬制6-8小時的高湯煨煮,口感軟糯中帶絲縷韌勁,
吸飽了湯汁的鮮香,咬下去滿口膠質(zhì),連乾隆帝都贊其“乃食中珍饈”。
潮汕人管魚翅叫“魚翅”(yú chì),當(dāng)?shù)匮缦铣D钸丁盁o翅不成席”,老饕們更愛說“這魚翅燉得夠火候,真系食過返尋味!”(真是吃過還想再吃)。
不過如今因環(huán)保和健康考量,這道昔日皇室補品已逐漸淡出日常餐桌,
但其歷史地位與獨特風(fēng)味,仍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海參
那紫禁城里頭,乾隆爺的御膳單子年年都寫著“遼參煨火腿”,
慈禧老佛爺的早膳更離不了“蔥燒海參配小米粥”。
要說這海參的講究,還得數(shù)大連海參最金貴,
北緯39度的冷水灣里泡大的,肉厚得跟小拳頭似的,
刺尖兒立得筆直,燉完湯色清亮不渾,咬一口“咯吱”帶響。
山東煙臺的老漁民常說“魯參燉湯鮮亮,遼參熬膏更香”。
這話不假,當(dāng)年曹雪芹他爺爺在江寧織造府當(dāng)差時,
就記著康熙南巡的宴席上“蝴蝶海參”是道硬菜——把海參片成蝴蝶翅膀,中間夾火腿絲,紅白相間好看得緊。
不過要說會吃,還得是《隨園食單》里袁枚那套法子:
海參得先用肉湯滾三遍去腥氣,再拿雞汁慢慢煨得軟乎,最后撒把芥末一拌,
那叫一個“鮮得眉毛掉”。
您要問這海參到底啥味兒?
套用句膠東半島的俗話:“頭回吃嫌它沒味兒,二回吃覺著鮮,三回吃就離不了!”
石蛙
老輩子講,深山里的石蛙可是皇家御用的"活人參"!
這石蛙學(xué)名棘胸蛙,安徽黃山、福建武夷山的山澗里最出好貨。
黃山人叫它"石蹦",浙江仙居方言喊"坑鉆",閩南老輩則稱"石洞",光聽這名兒就透著股山野氣。
說它金貴,早年間《本草綱目》就記著"治小兒癆瘦最良",清朝乾隆下江南時,在徽州嘗了道"黃山雙石"(石蛙配石耳),當(dāng)場夸"鮮得眉毛掉"。
這蛙肉嫩得像豆腐,入口即化,清甜里帶著溪水的涼意,比牛蛙更細(xì)滑,完全沒腥氣。
老廚師說,拿山泉水清燉最妙,湯頭白得像牛奶,撒把石耳,鮮得能吞舌頭。
如今野生石蛙是保護(hù)動物,但人工養(yǎng)殖的照樣搶手。
黃山腳下農(nóng)戶講,這蛙愛干凈,非得喝山泉水住石縫,養(yǎng)三年才夠斤兩。
閩南老人還念叨:"兩三歲細(xì)伢子吃石蛙,走路帶風(fēng)不摔跤",雖是老話,但現(xiàn)代研究也證實它含17種氨基酸,鈣質(zhì)特別好吸收。
想吃這口鮮,還得認(rèn)準(zhǔn)正規(guī)養(yǎng)殖場,畢竟"山珍雖好,可不能違法撈"吶!
阿膠
這物件兒,打漢代起就是皇家貢品,山東東阿縣的水最得勁,
那兒的井水含礦物質(zhì)多,熬出來的膠透亮不渾。
曹植當(dāng)年在東阿當(dāng)王,喝這膠水喝得文思泉涌,還給它起了個文縐縐的名字叫"阿膠"。
老輩子說,楊貴妃月事不準(zhǔn),御醫(yī)就讓她嚼阿膠糕,滋兒滋兒甜,比喝苦藥湯強多了。
東阿阿膠講究九提九炙,驢皮得選黑驢皮,冬天宰的才夠勁道。
熬膠的銅鍋得燒棗木炭,火候差半分都出不來琥珀色。
嚼起來軟糯帶點焦香,后味兒泛點豆腥氣,老濟(jì)南人管這叫"膠香",說"這味兒正,不摻假"。
現(xiàn)在人拿阿膠燉烏雞,或者拌核桃芝麻做糕。
俺娘常說:"冬令進(jìn)補,阿膠燉梨最潤肺,比吃十全大補丸得勁。"
不過別貪多,這玩意兒性黏,腸胃弱的得配點陳皮消食,
要不真能"補得流鼻血"——老話兒可不是瞎掰的。
冬蟲夏草
在清朝那會兒可是紫禁城的緊俏貨。
西藏那曲的蟲草最地道,青藏高原雪線以上的蟲草菌鉆進(jìn)蝙蝠蛾幼蟲體內(nèi),
慢慢長成"草蟲共體",當(dāng)?shù)厝私兴?雅扎貢布",意思就是"長角的蟲子"。
這寶貝口感像曬干的蘑菇,帶著股子菌類的鮮甜,
燉老母雞時撒上幾根,湯頭能鮮掉眉毛。
乾隆爺冬令進(jìn)補離不開它,慈禧太后更是拿蟲草燉燕窩當(dāng)美容秘方,
連末代皇帝溥儀在自傳里都提過"御膳房的蟲草盅"。
現(xiàn)在青海玉樹的牧民還保留著傳統(tǒng)采挖法,
用木鏟輕輕刨開草皮,邊挖邊念"阿媽保佑"。
這玩意兒雖貴,但泡酒、磨粉沖水都成,冬日里來口蟲草燉羊肉,那叫一個渾身暖乎,比吃十全大補丸還帶勁!
靈芝
在古代可是皇室貴族的"仙草",老話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但靈芝比人參還金貴!
長白山赤芝最出名,清朝皇帝每年秋天都派專人采收,
慈禧太后更是拿它燉燕窩補身子。
《本草綱目》里寫這玩意"久食輕身不老",武當(dāng)山道士煉丹也愛加它,說是能通神仙。
這靈芝吃起來帶點木頭香,微苦回甘,
廣東阿婆常說"靈芝煲雞湯,補到流鼻血!"
現(xiàn)代人喜歡切片泡水,但老饕都知道要選五年以上的赤芝,菌蓋泛紅、背面金黃的才是極品。
老輩人講究"春吃靈芝夏吃參",咱現(xiàn)代人圖個心里踏實,
偶爾燉鍋靈芝排骨湯,那股子菌香混著肉味,喝完確實渾身舒坦!
您瞅瞅,甭管是紫禁城的金絲燕窩羹,
還是長白山老林子里的參雞湯,老祖宗那口“吃”的智慧,從來不在玉盤珍饈里端著!
熱騰騰的煙火氣順著御膳房飄進(jìn)胡同巷尾,
東北嬸子燉鹿茸得勁兒,廣東阿婆煲翅湯講究“食過返尋味”。
千年滋味熬成一鍋,暖心暖胃的,從來是咱老百姓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那股勁兒!
您說是不?
甭管碗里盛的啥,吃得滿嘴油光,
心窩里熱氣騰騰地活著,這才是頂頂金貴的好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