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這個地方,要不是表姐嫁過去,我還真的不知道。但是,這里的景點很出名,一般人都知道,壺口瀑布就在這里。
還有洪洞大槐樹,小時候奶奶指著我腳上的小指頭,說腳指甲分叉的,都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的后人。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到了臨汾,感覺這里的空氣干爽、透亮。
看到汾河,水汽潤著的綠意就越濃。汾河水清清亮亮,河面還挺寬,兩岸綠樹成蔭,修著漂亮的步道公園。
河水不急不躁地流,映著藍天白云,透著一股子經過大風大浪后的從容。
沒想到的是,臨汾除了壺口瀑布與大槐樹,還有小西天、廣勝寺,我也是這時才知道,這些都是黑神話悟空的取景地,而且在山西還有很多。
第一站去了壺口瀑布,當真的站在這里,我才發現,這與畫面中看到的完全是兩回事,還沒見著水,先聽見悶雷似的吼聲從地底傳來。
走近,騰起的水花,就像下雨一樣,打濕了頭發,渾濁的黃河水像是被大地硬生生捏緊了喉嚨,從幾十米寬的壺口猛擠下去!騰起的浪花真像一匹匹馬在奔騰。
最后,砸進深深的“龍槽”,激起漫天黃霧,聲震十里!那氣勢,比千軍萬馬沖鋒還駭人!
這才明白大學時期表演的《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竟這般真實。
這跟在鄭州黃河游覽區看平靜寬闊的河面,感覺完全不一樣,一個讓人心安,一個讓人腿軟心顫,直嘆自然之偉力!
第二站去了隰縣小西天,“隰”這個字有認識的嗎?念“xi”。
往上爬了不太多的臺階,就到了懸在鳳凰山腰的明代小廟(千佛庵),整個大雄寶殿的屋頂、墻壁、梁柱,密密麻麻、層層疊疊,全是懸塑!
成千上萬的佛像、菩薩、飛天、樓閣亭臺、奇花異草……貼金的、彩繪的,在微弱的光線下流光溢彩!
那極致的繁復、精巧、華麗,在方寸之地營造出一個金碧輝煌、琳瑯滿目的“西天極樂世界”!
看得人眼花繚亂,大氣不敢出,生怕驚擾了這滿天神佛。
導游小聲說,這全是泥巴摻著棉花、糯米汁塑的,幾百年沒掉!
第三站去了洪洞廣勝寺。
寺廟中的飛虹塔!老遠就看見它在陽光下閃著七彩光!
13層高的琉璃塔,通體用黃、綠、藍、紫、白五色琉璃鑲嵌裝飾,龍鳳、菩薩、力士、花卉……栩栩如生,陽光下流光溢彩,像一道凝固的彩虹直插云霄!
導游說寺里還藏著國寶《趙城金藏》,幾千卷金代刻印的大藏經,雖然沒見著真容,但想想那沉甸甸的歷史分量,就讓人肅然起敬。
第四站去了洪洞大槐樹。
站在這棵枝繁葉茂的“根祖”樹下,看著長滿枝頭的滿滿綠葉,聽著尋根園里天南海北的口音都喊著“老家洪洞”,想起奶奶的話,真的有種回家的感覺。
這一樹的蔭涼,蔭庇的是千千萬萬飄散四方的‘老家雀兒’啊!
臨汾吃這一口,不光是酸溜溜,更有著山西人獨有的美味。
剛到時,去了一個個熱鬧的小館子,一人點了一碗“牛肉丸子面”。
大海碗里,紅彤彤的油潑辣子湯打底,粗獷的手搟面臥著,上面堆著燉得爛乎的牛肉塊和筋道的牛肉丸子,再撒一把香菜。
嘗一口,不是直沖腦門的醋酸,而是辣椒的香、牛肉的醇厚、丸子的Q彈,混著一種特別的香料味(表姐說是小茴香),又香又辣又過癮,吃得人鼻尖冒汗,渾身通透!
還吃了地道的“吳家熏肉”和“太后御膳泡泡糕”。
一塊普普通通的豬肉,竟能熏出這般風味!那熏肉,色澤棗紅,皮脆肉嫩,肥而不膩,帶著果木的煙熏香,空口吃就香得不行。
泡泡糕,金黃酥脆,咬一口里面是空心的,帶著淡淡的甜香,據說還是慈禧太后逃難時吃過的。慈禧也是一個挑剔的主,她吃過的,肯定錯不了。
還有那“黃米蒸飯”,跟俺們八寶飯那種甜糯不一樣,這飯更質樸,黃米的香裹著紅棗豆子,帶著土地的本味。
就像網友所說:山西省安穩,山西人厚道;河南省平整,河南人勤快。都是好鄰家,常來常往串個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