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上非常熱鬧,原因是某博主發文稱“印巴5.7空戰”結束后國內互聯網充斥著“印度空軍不堪一擊”的麻痹思想。其核心觀點是印度空軍在中印實控線附近擁有較大的優勢,反觀中國空軍在中印實控線附近劣勢較大,無論是硬件基礎設施(軍民兩用機場為主,缺乏專業軍用機場),還是戰機的保障能力和出動效率都要弱于印度空軍,并且雷達和地導(地空導彈)也存在欠缺,難以抵御印度空軍的飽和攻擊。最后,該博主總結道“實際上印度空軍在戰略和戰役層面對于我方還是具有相當優勢的,輕視印度空軍將會付出慘痛的代價”云云。
自然,該博主的此番言論遭到部分網友的強烈不滿,算是被噴上了天。
對于該博主的言論,筆者部分表示認同,贊同的點在基礎設施這一塊,即目前我軍在中印實控線附近的軍用機場建設這一塊的確比印度要差不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的分析在網上已經很多,這里就不展開講了。
此外,印巴5.7空戰印度空軍的表現其實是不差的,甚至可以用出色來形容,配得上去地區空軍強國的稱號。
“朱砂行動”印度空軍主動出擊。為了達到出其不意和攻其不備的效果,印度空軍不僅選擇在凌晨2~3點發動進攻,還充分利用巴基斯坦空軍規模有限(相對于印度空軍),難以做到處處設防的劣勢,采取多點突破的方式起飛包括陣風、蘇-30MKI等在內的70多架戰機同時從斯利那加、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等多個方向對巴基斯坦發動進攻。此外,印度空軍還協調組織S-400遠程防空導彈系統與負責空中掩護的印軍戰斗機一同構建聯合防御體系。
而在攻擊方式上,印度空軍也放棄了傳統的臨空轟炸,而是采用發射防區外精確制導彈藥的方式在巴基斯坦領空之外發動超視距攻擊,以進一步降低被巴基斯坦戰斗機和防空導彈攔截的風險。
可圈可點的還有印度空軍飛行員的意志力,就算是遭遇了巴基斯坦空軍的“幽靈”截殺,負責對地攻擊的印度空軍飛行員也依然在堅持發射完攜帶的導彈后才選擇返航。PS:《印度時報》報道,印度空軍副總參謀長最新透露,印度在5月份對巴基斯坦的還擊中使用了“50發左右的空射導彈”。
可以看到,雖說5.7空戰遭遇了空前的損失,但是印度空軍在行動中所體現出的戰役規劃,大機群組織和戰術協同能力,以及印度空軍飛行員的素質和意志力還是很強的,這種能力甚至連英法和俄羅斯這樣的所謂軍事大國都不一定能夠做到。
但是,印度空軍真的能在在中印實控線給中國空軍以重創嗎?
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在部署的戰斗機數量方面擁有對中國空軍的壓倒性優勢之外,還需要在戰機性能方面占據壓倒性的優勢。
但是很遺憾,這兩點印度空軍目前都做不到(甚至是永遠都做不到)。
首先,印度空軍在中印實控線附近是擁有軍用機場硬件,戰斗機部署數量,以及所謂的出動效率的優勢,但是中國空軍主力機型都是重型戰斗機(殲-11系列、殲-16和殲-20系列),本身作戰半徑極大,完全可以從新疆、成都甚至是更靠后方的機場起飛參與戰斗。這些機場的部署能力、保障能力均要碾壓印度空軍在中印實控線附近的任何一個前線機場。
部署在新疆和田機場的中國空軍五代機和預警機(圖源見水印)
更何況中國空軍還擁有另一個印度空軍永遠都超越不了優勢,那就是裝備有大批的加油機,因此就算是航程相對較短的殲-10C也能通過空中加油的方式從后方機場起飛奔赴中印實控線附近。
因此,所謂的“中國空軍在中印實控線附近戰斗機的部署能力、保障能力和出動效率”弱于印度空軍完全就是偽命題。
至于戰機性能這一塊就更讓印度方面絕望了!拋開尚在試飛的兩款六代機不談,中國空軍裝備有殲-20A、殲-20B、殲-20S和殲-35A兩款四型五代機,是全球擁有五代機型號最多的空軍,在五代機發展的寬度(新技術和新功能拓展)和廣度(五代機型號)上遙遙領先。而多達4款五代機的服役也讓中國空軍頂尖戰力超越包括美國在內的其它任何一個國家空軍。
在走量的四代機這一塊,中國空軍不僅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重型戰斗機群,以殲-10C、殲-16、殲-11BG為代表的四代半戰機隊同樣是全球規模最大、綜合性能最強。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空軍擁有全球戰力最強的戰斗機群。
而印度空軍的實力又如何呢?
據《印度國防新聞》的報道,今年9月,印度空軍將退役最后的兩支米格-21戰斗機中隊,結束其超過60年的服役歷史。也就是說,從2025年10月起印度空軍的戰斗機中隊數量將縮減至29個,幾乎與巴基斯坦空軍的25個中隊持平,而印度空軍給自己制定的理想數量為42個。
作為英國的前殖民地,印度和巴基斯坦空軍的編制繼承自英國,一個中隊僅有18架戰斗機,與中國空軍航空旅的32或48架的編制完全無法比。可以簡單計算出印度空軍現役戰斗機的數量也就558架,10月份將減少到522架。和中國空軍至少1696架(53個航空旅,按照32架的編制計算)的規模根本無法相比。并且這個缺口還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繼續擴大。
不僅是數量遠少于中國空軍,質量上更是被中國空軍全面碾壓。雖然擁有理論上全世界最好的軍購環境,但是五代機印度空軍卻一架都沒有。美國的F-35印度買不到,俄羅斯的蘇-57E和蘇-75又看不上,自研的“AMCA ”則是個西貝貨。
最新的消息是印度有可能兜兜轉轉只能選擇坡腳的蘇-57E,但是考慮到俄羅斯跛腳的產能,以及印俄兩國在軍售歷史上的恩怨情仇,印度要花多少錢,以及何時能夠拿到第一架蘇-57E還是個未知數。大概率中國的六代機都服役了印度還沒拿到屬于自己的第一架五代機。
永遠處于模型階段的“AMCA ”
因此目前印度空軍最先進的戰斗機(陣風)就是四代半水準,但是其性能僅相當于中國空軍里已經退居二線的殲-10C,數量更是只有33架(被擊落了3架),欺負巴基斯坦都做不到,更不用說來對付中國空軍了。
不過最致命的還不是這一點,而是印度空軍核心的四代戰機(包括四代半)的總數(約400架左右)還沒有中國空軍的殲-20數量多。這份絕望全世界估計只有天生“樂觀”的印度人感覺不到。
好吧, 那么印度空軍利用在中印實控線附近的規模優勢和出動率優勢搞突然襲擊,能不能給中國空軍造成重大損失呢?答案還是不能!
在“朱砂行動中”印度空軍正是這樣做的!不僅突然發動進攻,出動的戰斗機規模也大于迎戰的巴基斯坦空軍戰斗機,行動主力的陣風和蘇-30MKI的紙面參數更是不弱于巴空軍參戰的殲-10CE和梟龍-3,但是占據優勢的印度空軍卻遭被動防守且參戰戰機數量居于劣勢的巴空軍給剃了光頭,損失了包括3架最先進的陣風在內的6架戰斗機。
除了體系化和裝備性能方面的劣勢之外,印度空軍輸掉5.7空戰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空軍自以為隱秘無比的“朱砂行動”其實早就在巴基斯坦的地面雷達和預警機的全程監視中。有心算無心,巴基斯坦取勝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總結下來就是巴基斯坦方面的空情獲取能力碾壓印度,讓印度空軍的突然行動變成了毫無秘密可言的皇帝新裝。
巴空軍的中國造預警機
相比之下, 中國的綜合情報獲取能力更是遠超巴基斯坦,甚至與美國相比也不遑多讓。除了地面上部署的大批先進對空預警雷達之外,空中還有全球現役最先進的空警-500預警機以及高新系列偵察機,太空中還有各種類型的偵察衛星,能夠做到對中印邊境實控線附近印度軍隊的24小時全天候監視。理論上別說是戰斗機這么大的目標,就算是小如汽車都能做到實時掌控。中印邊境實控線附近的印軍的一舉一動在中國面前根本就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可以說,雖然中國在青藏高原的軍用機場建設這一塊暫時落后,無法長期部署大批戰斗機,但由于情報獲取方面的巨大優勢,只要中國方面不犯超級超級低級的錯誤(很顯然這種可能性為零),印度空軍想搞突襲門都沒有,戰斗機甚至連發射空對地導彈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全部擊落了。
就算是印度空軍運氣好到逆天,戰斗機在被擊落前將空對地導彈全部發射,也難以對中印實控線附近的中國空軍地面設施造成損失。
同樣是5.7空戰,參戰的印度空軍戰斗機一共發射了50枚“布拉莫斯”和“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然而實際上突防成功的只有大約10枚,也就是說有多達40枚被巴基斯坦的防空導彈攔截,成功率只有20%。
巴基斯坦的防空體系由中國親自操刀,其裝備的各類防空導彈,諸如FM-90近程防空導彈系統、LY-80中程防空導彈系統、紅旗-16FE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紅旗-9P和紅旗-9BE遠程防空導彈系統也都是中國軍隊現役防空導彈的出口版本,性能也都有一定程度的縮水。
相比之下,中國的防空反導體系相比巴基斯坦無疑要更加先進和完善。首先是裝備防空導彈型號更多也更先進,比如陸軍近程防空導彈的主力已經全面升級為更加先進的紅旗-17系列,空軍則同步裝備了性能相當的紅旗-11末端防御系統。
紅旗-11
中程防空除了紅旗-16系列(陸軍)和紅旗-22(空軍),更先進的紅旗-32也已經列裝(紅旗-22的升級版本)。
將亮相9.3閱兵式的紅旗-32
遠程防空這一塊,除了大家熟知的俄制S-300系列,S-400和國產的紅旗-9系列之外,還新裝備了用于末段反導攔截的紅旗-19反導系統,以及用于中段反導攔截的紅旗-29反導系統。
紅旗-19
將亮相9.3閱兵式的紅旗-29
除了傳統的防空導彈和防空火炮,中國還裝備了高能激光、微波等高能防空武器系統用來執行C-RAM作戰,也就是攔截各種低速火箭彈、航空炸彈、迫擊炮,以及已成燎原之勢的自殺式無人機和蜂群無人機。
OW5激光武器系統
微波武器
因此,印度空軍就算是能夠成功突破中國空軍戰機的攔截發射導彈,但是布拉莫斯和風暴陰影這類傳統空地導彈突防中國防空系統的成功率也會低得可憐。
所以,打著所謂“料敵從寬”的舔印言論可以休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