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jié)尾
這難道不是用來喂牲口的嗎?怎么一到上海就成了流行元素?
也許很多人沒聽過這種植物的名字,但若看到它的模樣,想必會有些印象。在不少鄉(xiāng)村地帶,這種野草隨處可見,常被農(nóng)戶采回家中用作牲畜飼料。
然而,近期不少網(wǎng)友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在上海多家餐館中發(fā)現(xiàn)了這種植物,甚至被加工成一道獨特美食。
那么,這株常被當作飼料的植物究竟是什么?
別小看那些看似普通的野草
說實話,若不是在上海一家熱門的小龍蝦餐廳里見到它,恐怕很多人一輩子都會把它當成牛羊的口糧。
它被隨意堆放在紅彤彤的蝦堆上,干枯焦黃,毫無賣相,食客們疑惑地戳了戳:“這也能吃?”
香茅草原本在廣西、四川等地多被用作調(diào)味輔料,在東南亞則是咖喱不可或缺的組成,而在上海,它卻被廚師們巧妙運用,搖身一變成為“吃草新時尚”的代表。
上海的廚師們結(jié)合中式干煸手法,將香茅草切段炸制30秒后撒鹽,使其化身為天然“薯片”,與小龍蝦搭配推出新菜品,迅速贏得年輕人追捧,成為網(wǎng)絡爆款。
除了與小龍蝦搭配,香茅草還被用于干煸基圍蝦墊底提香、捆綁烤雞翅入味、調(diào)配雞尾酒等多種用途,應用范圍極廣。
誰能想到,這把“野草”竟是那一晚所有香氣與余味的真正來源,它叫香茅草,被譽為餐桌上的調(diào)香大師。
它從不靠外表取勝,外皮粗糙堅韌,質(zhì)感如同甘蔗殘渣,讓人毫無食欲。
你甚至會懷疑廚房里是不是混進了園藝廢料,但真正的美食行家卻對它敬重有加。
它的精華藏在層層包裹的硬殼之中,剝開堅硬的外葉,露出潔白柔嫩的芯部,一股濃烈而清新的香氣撲鼻而來。
這香氣不同于檸檬的直接酸爽,而是一種更為復雜、綿長的芬芳,仿佛置身雨后的熱帶雨林,空氣中彌漫著檸檬、青草和一絲隱約的辛辣,清涼感直沖腦門。
這種非檸檬卻勝似檸檬的香氣,正是它施展魔法的核心。
直接生吃香茅草絕對是一次痛苦體驗,粗糙的纖維會讓你懷疑人生。要駕馭它,或者說與它溝通,需要一定的技巧。
這個技巧是釋放其香氣的關(guān)鍵。
拿到一根香茅草,先別急著切段,用刀背像拍蒜一樣輕輕拍打整根草莖,使其裂開,這個動作是為了打開內(nèi)部香氣釋放的通道。
對于根部較粗壯的部分,僅切片還不夠,高手會用刀尖劃幾道十字口,以便在烹飪時更好地釋放香氣。
只有掌握了這種方法,你才算真正進入了它的魔法世界。
一旦掌握了喚醒它的訣竅,精彩才剛剛開始。香茅草的第一個絕技是在高溫油鍋中的蛻變。
抓一把處理好的香茅草段扔進熱油里,只需片刻便能炸成金黃酥脆的小零嘴。
火候必須精準,稍有不慎便會炸糊,炸好的香茅草口感竟比薯片更勝一籌,清脆爽口,油膩感瞬間被清除。
回到最初那盤小龍蝦,廚師先將香茅草炸香撈出,再用底油爆炒小龍蝦、姜蒜、辣椒和火鍋底料,最后把炸好的香茅草像蓋毯子一樣鋪在蝦上。
蝦的鮮辣與草的清香在熱氣中激烈交融又完美融合,燒烤時它又展現(xiàn)出另一種魅力。
將堅韌的莖稈削成尖簽,便成了一根天然的烤串簽子,用它串起雞翅或大蝦,炭火會將其汁液與香氣緩緩滲入肉質(zhì)深處。
這是一種從內(nèi)而外的香氣滲透,是金屬簽子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味覺體驗。
慢燉的湯鍋同樣離不開它
如果說高溫激發(fā)的是香茅草張揚的一面,那么慢燉則展現(xiàn)了它溫柔綿長的另一面。
在泰國的冬陰功湯中,香茅草是不可或缺的三大核心配料之一,它與南姜、檸檬葉共同構(gòu)建了這道湯品酸辣鮮香的基礎風味,少了它,味道就失去了靈魂。
在家庭燉湯中它同樣表現(xiàn)出色,幾段拍松的香茅草搭配幾塊雞肉,再加入一罐椰漿同煮。
無需復雜調(diào)味,湯色呈現(xiàn)奶白色,清甜中透著南洋風情,雞肉的油膩被它的草本清香巧妙中和,喝起來暖身又提神。
它的用武之地甚至不局限于廚房,夏日里切幾段香茅草,配兩片陳皮加一小塊冰糖,煮一壺解暑飲品,那滋味足以撫慰所有燥熱。
或者直接用熱水沖泡,讓清香在杯中緩緩釋放,它甚至還能進入酒吧,成為雞尾酒中出其不意的風味點綴。
這位技藝高超的調(diào)香師也有自己的原則,最重要的是掌握分寸。它的香氣極具侵略性,用量稍多便會從清香變成令人不適的草腥味,破壞整道菜的平衡。
它是一位出色的配角,而不是喧賓奪主的主角!
它的風味源自東南亞濕熱土地與奔放飲食文化,如今跨越山海來到上海這座國際化都市。
在這里,富有創(chuàng)意的廚師們運用中式爆炒、干煸等技法,為它找到了全新的表達方式。
這不僅是對一種食材的重新發(fā)現(xiàn),更是一場跨越地域的味覺探索與文化融合。
從街邊燒烤到家庭廚房,再到餐廳的招牌菜,香茅草用自己的方式證明,最平凡的出身,也能構(gòu)筑最驚艷的味覺盛宴。
結(jié)語
當香茅草的香氣在上海街頭巷尾飄散開來時,我們其實都在這場“吃草”風潮中尋找某種意義。
當香茅草的味道蓋過寫字樓里的咖啡香,這些看似荒誕的瞬間,恰恰映射出當代人最真實的生存哲學。
在“內(nèi)卷”無解的日子里,連吃草都能吃出儀式感,這究竟是生活的妥協(xié),還是另一種形式的浪漫?
那么,你呢?會為了嘗一口野菜清晨奔赴佘山,還是愿意為一串香茅草烤翅排隊兩小時?
參考資料:中國植物志《檸檬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