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蜀漢開國皇帝。自稱中山靖王之后,早年顛沛,得諸葛亮輔佐,聯吳抗曹,取荊州、益州,221 年稱帝。他以 “仁德” 聞名,善識人用人,卻因伐吳兵敗病逝白帝城。陳壽評其 “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是三國中頗具傳奇色彩的梟雄。
一、劉備這人,看著就不是狠心腸
咱老百姓看人,就看平時待人咋樣。
劉備從賣草鞋起家,身邊一直跟著關羽、張飛,這哥仨好得能穿一條褲子。
后來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把人家當神仙供著。
聽說有回打仗,他兒子差點丟了,他還罵手下:“為了個娃娃,差點傷了我一員大將!”
對自己人這么看重,不像那種得勢就翻臉的人。
人們常說,心軟的人做不出太絕的事,劉備要是當了一統天下的皇帝,估計舍不得對老兄弟下手。
二、手下人聽話,犯不著動刀子
你看劉邦、朱元璋殺功臣,多是因為那些將軍手里兵權太大,又不聽話,皇帝睡不著覺。
可劉備手下的人不一樣,關羽、張飛跟他是把兄弟,諸葛亮更是鞠躬盡瘁的主兒,連魏延那種有點傲氣的,劉備也能壓得住。
要是統一了天下,這些人多半還是會聽劉備的。
就像村里的老族長,家里兒子們都服他,哪用得著拿棍子打人?
再說,諸葛亮那么聰明,肯定會勸劉備別亂殺人,有這么個明白人在,功臣們估計能保住腦袋。
三、劉備要臉,在乎名聲
劉備一輩子都打著 “仁義” 的旗號,走到哪兒都喊著要救老百姓。
當年撤退的時候,帶著全城百姓慢慢走,寧愿被敵人追上也不丟下。
這種把名聲看得比命還重的人,要是統一后殺功臣,不等于打自己臉嗎?老百姓會戳他脊梁骨,史書上也會罵他。
就像村里要是有人忘恩負義,大伙兒都會疏遠他。劉備那么在乎別人怎么看他,肯定不想落個 “卸磨殺驢” 的名聲,殺功臣這事兒,他得掂量掂量。
四、兒子不爭氣,更需要老臣幫忙
劉備的兒子劉禪,就是那個 “樂不思蜀” 的主兒,看著就不頂用。
劉備要是統一了天下,肯定得為兒子鋪路。殺了功臣,誰來幫劉禪穩住江山?
諸葛亮、趙云這些人,既能打仗又能治國,留著他們才能護著小皇帝。
就像家里的掌柜老了,兒子還沒本事,不得靠老伙計撐著?
劉備那么疼兒子,肯定明白這個理兒,說不定還會囑咐功臣們多幫襯劉禪,哪舍得把他們殺了。
五、就算動手,也不會太狠
當然了,皇帝坐久了,難免會疑神疑鬼。
要是哪個功臣真的擁兵自重,不聽使喚,劉備說不定也會收拾他,但肯定不會像朱元璋那樣滿門抄斬,頂多是奪了兵權,給個閑職養起來。
就像村里把鬧事的親戚趕出祠堂,但不會往死里逼。
畢竟一起打天下的情分在那兒,劉備又是個念舊的人。
總的來說,咱覺得劉備就算統一了三國,大概率不會殺功臣,頂多敲打敲打,讓他們老實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