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常常對寶寶的“頭”感到疑惑:為什么寶寶頭不是圓的?囟門軟軟的是不是危險?頭發怎么突然掉光了?別急,其實這些現象大多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了解一些基礎知識,會讓你更安心地看待寶寶的成長。
很多人以為新生兒一出生就是“圓滾滾”的小可愛,但現實往往不同。寶寶在順產過程中,需要經過狹窄的產道。為了順利“過關”,他們的頭骨由幾塊柔軟的骨板組成,可以重疊和壓縮,這一過程叫做“塑形”。所以,出生時寶寶的頭有點長、呈圓錐形、甚至摸到脊狀突起,都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注意避免讓寶寶長時間仰躺或維持一個固定的頭部姿勢,大多數寶寶的頭型會在幾周內逐漸變得圓潤。如果總是一個方向壓著頭,反而可能造成“扁頭”或“斜頭”。
很多爸媽在摸到寶寶頭頂軟軟的地方——囟門,會嚇一跳,擔心碰壞了孩子的大腦。其實,囟門是頭骨未閉合的正常區域,有助于大腦在出生后快速發育。寶寶通常有兩個囟門:前囟門(較大)和后囟門(較小)。盡管這些區域沒有骨質覆蓋,但在日常照顧中是足夠安全的。只要不是猛烈撞擊或重壓,不會有危險。囟門輕微凹陷不必立刻驚慌,但如果同時出現寶寶不愛吃奶、尿布長時間干燥,可能提示脫水,此時應及時就醫。而頭頂輕微的搏動也是正常現象,只是隨著心跳的血流節律表現出來。
有些寶寶出生時頭部可能會有些腫塊或瘀青,這通常是分娩過程中的正常“代價”。如果看到寶寶頭皮有輕微的腫脹或淤血,大多數時候是頭皮水腫或頭顱血腫,幾天或幾周內會自然消退。但要注意,這類瘀傷有時會增加黃疸發生的風險,家長要留意寶寶膚色變化,必要時及時請醫生評估。
有的寶寶出生時頭發濃密,有的卻幾乎是“光頭”。更讓人驚訝的是,有頭發的寶寶可能幾個月后突然變禿。這其實是寶寶自然的生理過程——胎發會逐漸脫落,然后被真正的頭發所替代。此外,寶寶的發色也可能隨著成長不斷變化,從黑變棕,從淺變深,這都是正常現象。
寶寶的頭型、頭發和囟門都會隨著時間自然發育變化。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了解生理常識,避免不必要的擔憂。如果有異常情況或不確定的地方,及時咨詢專業醫生是最穩妥的做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