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砥礪,氍毹爭輝!7月24日至25日,廣州粵劇院2025年度業務考核在盛夏的羊城火熱啟幕。全院過百名中青年演員與演奏員匯聚一堂,劇院化身“擂臺”,展開了一場展現粵劇人才實力的“大比武”。
南都記者獲悉,本次考核評委團陣容鼎盛。擔任演員業務考核評委的有香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家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和倪惠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子微,著名粵劇演奏家卜燦榮,以及原廣東粵劇學校副校長曾日祥,著名粵劇導演鄭衛國和陳少梅,而擔任演奏員業務考核評委則有香港演藝學院導師駱慶兒、粵樂名家陳芳毅和擊樂名家歐陽靖。
香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家英。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倪惠英。
南都記者還了解到,本次考核兼具標準化與多樣化的特點。演員采取“分級考核”模式,考核內容既涵蓋唱、念、做、打四功五法的基本功展示(如走圓臺、腰腿功、毯子功等),亦包含不同行當代表性折子戲的競演。考核承載著多重戰略目標:其一,優化團隊管理效能,實現藝術資源的科學配置與高效利用;其二,充分激發演職人員的藝術熱忱與內生動力,強化團隊凝聚力與協作精神;其三,驅動藝術創作邁向新境界,持續擴大廣州粵劇院的社會影響力與品牌美譽度;其四,深化專業技術人員對粵劇傳統技藝的研習與傳承實踐,牢固確立終身學習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擔當。
考核現場,演員們在認真參賽。
雖非正式演出,卻比演出更見真章!考核現場,技藝比拼得火花四濺。袁崇懷在《火燒裴元慶》中長靠武生的勇猛翻撲和耍錘技藝,莫彥珩《穆柯寨》與李怡萱《擂鼓戰金山》中刀馬旦的颯爽矯健,張文橋《攔馬》中武丑的翻跌、跟斗與騰跳技巧輕盈流暢,李祥椿的《林沖夜奔》“朝天蹬三起三落”的硬功與滿宮滿調的唱腔并重,余民乾《跌雪》的凄楚跌撲、黃錦鳳《活捉張三郎》文戲武做的生動演繹,“00后”新生代們以過硬技藝盡顯“后生可畏”之勢。
“00后”新生代們展現過硬的技藝。
一級演員陳振江、李偉驄、陳健超、莫燕云、肖婉婷、吳浩劍、畢海榮,憑借精湛技藝完成了《劫難父子》《猴王借扇》《回十八》《探谷》《情盼》《監守自盜》《徐策跑城》等經典折子戲,彰顯藝術中堅的深厚功力與舞臺風范。大批中級職稱演員亦穩定發揮,扎實的功底盡顯劇院“中流砥柱”的堅實力量。
一級演員陳振江一人分飾兩角,完成兼有老生與小武兩大行當的經典折子戲《劫難父子》。
一級演員李偉驄演繹武生行當的經典折子戲《猴王借扇》。
一級演員莫燕云演繹刀馬旦行當的經典折子戲《探谷》。
演奏員考核采用“自選曲目+抽選曲目”相結合的形式。在“自選曲目”環節,姚鐵韜、歐飚的粵劇鑼鼓(《錦帆開》、鑼鼓組合)展現了掌板技藝的精湛;李廣應、陳政良、林振樑的高胡(《連環扣》《雙星恨》)、吳文曲、劉蓓的琵琶(《陽春白雪》《送我一支玫瑰花》)各具特色;陳松富以大提琴演繹《平湖秋月》,加之揚琴(《離騷》)、嗩吶(文鑼/高邊鑼《點絳唇》《文鑼大開門》)、竹笛(《春潮》)、二胡(《江河水》)等多類型樂器展示,充分彰顯了演奏員的個人藝術造詣與專業特長。
而“抽選曲目”環節(如隨機抽取曲目伴奏或打擊樂段),則著重考察其對傳統曲牌的精熟度、即興伴奏的默契配合能力以及臨場應變的專業素養。這種剛柔并濟的考核模式,科學、精準地評估了演奏員的綜合業務水準。
郭衍毅演奏二胡代表曲目《江河水》。
廣州粵劇院董事長林凱彬表示,本次考核核心聚焦于演職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崗位勝任力與專業水準評估。旨在通過橫向對比不同崗位、不同職稱人員的綜合表現,精準定位人才發展的坐標與路徑,為劇院構建結構合理、梯隊清晰的人才培養體系奠定堅實基礎。他說:“業務考核目的是以考促練、以考促優,全方位提升團隊管理效能,深度激發演職人員的藝術潛能,有力驅動藝術創作質量的躍升,為劇院的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持續煥發藝術工作者的創新活力,最終為觀眾呈現更具藝術感染力的舞臺精品。”
二級演員盧文斌以較高水準完成了武生行當的經典折子戲《甘露寺》。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考核的成功關鍵與突出亮點在于前期系統性的“大練兵”。為全面提升演職員業務素養,劇院特聘一批在戲曲領域造詣精深的藝術家及行業專家,進行針對性的“考前強化輔導”。其中有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倪惠英、著名演奏家卜燦榮、著名舞臺美術設計師季喬進行理論授課,京劇表演藝術家黃齊峰教授武生技藝,昆曲表演藝術家單雯指導花旦表演技藝,昆曲表演藝術家邵崢專授小生行當技藝,粵劇表演藝術家孫業鴻資深教授丑生課程,原粵劇學校副校長曾日祥教授粵劇南派武功,以及廣東藝術職業學院粵劇學院教師盧月玲、盛喜隆、趙麗芳等,則分別執教武旦、男子基本功與女子基本功課程。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全體演職員無懼酷暑艱辛,傾注汗水與熱忱。與此同時,舞臺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考核亦已于日前圓滿完成。這場盛夏“大比武”,是當代粵劇人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踐行“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的殷殷囑托,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舞臺熠熠生輝,讓粵劇這抹南國紅豆更加根深葉茂、四時常青。
據悉,廣州粵劇院接下來將持續聘請戲劇界名家名師,常態化開展專項培訓與深度授課,將考核的激勵效應轉化為長效的藝術精進機制,確保人才培育的源頭活水長流不息,為粵劇藝術的薪火相傳與劇院的持續繁榮筑牢根基,最終為觀眾呈現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舞臺精品力作。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羅彥清 通訊員 文瑤
圖片由廣州粵劇院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