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活動現場(00:59)
美國當地時間7月26日,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與林肯表演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城市之夏藝術節·上海日” ,在紐約掀起文化熱潮。
從午后至深夜,十余場經典與創新交融、時尚與古韻交織、青春與激情交匯的演出活動與互動體驗,在林肯表演藝術中心多空間同步展開。
活動一經開放預約,立即約滿,現場吸引觀眾達2萬人次。
這是一場跨越山海的藝術盛宴,在活動場次、團隊規模、演員數量上創下中國城市主題活動登陸美國最大綜合性文化機構的紀錄,為紐約市民打開了一扇直觀感受海派文化多元活力的窗口。
煥新升級,傳統文化當代表達驚艷亮相
“上海日”, 讓海派文化完成了一次世界級的亮相,可觀可觸可感的文化體驗,刷新了海外觀眾對海派文化的認知。
舞劇《白蛇》
大衛·寇克劇院內,上海大劇院原創舞劇《白蛇》迎來海外首演。
舞劇在音樂、舞美、服化等方面全新升級:以“節氣”為靈感的音樂,讓傳統民樂與西洋樂器、電子音效相互對話;以大鐘、方圓等極具象征意味的視覺符號,呈現空間變換和角色內心,別具東方舞臺美學;西方芭蕾、中國古典舞、現代舞交融呈現,實現了跨舞種的創新對話。
藝術總監譚元元攜“夢之隊”主創主演陣容,將足尖芭蕾的優雅、傳統水袖的韻味、充滿江南煙雨詩意的舞美設計,在美國文化地標呈現。古老傳說又一次煥發新生。
東方光影派對
大衛·魯賓斯坦劇場前廳,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大鬧天宮》熱鬧上映,美國觀眾追隨中國神話英雄孫悟空,乘著筋斗云翱翔萬里,在充滿瑰麗色彩和東方神韻的動畫世界中遨游。
親子場域里,上海民族樂團用嗩吶、琵琶等奏響《國樂中的十二生肖》,“牛先笙”“猴來鑼”“貪音蛇”等十二幅明快艷麗的水墨動畫,隨樂起舞,美國孩童們爭相觸摸民族樂器的溫度。
《國樂中的十二生肖》
夜幕下的花園化身“上海文化體驗館”。非遺攤位上,剪刀于紙端靈動起舞,盤扣于胸前婉約綻放,毛筆于紙間揮灑自如,海派旗袍講述著光陰流轉,烏泥涇手工棉演繹著今天的時尚,龍華禪意素點散發著江南的醇香,老鳳祥琺瑯讓歐洲宮廷花園的美景在傳統掐絲技藝下凝結為流光溢彩的琺瑯糖果盒,海派京劇大師“國潮朋克”戲妝格外吸引眼球,引得紐約時髦男女們爭相試妝定制款京劇臉譜,徐家匯書院則以書香為墨、創意為筆,將海派文創凝練于方寸之間。
魔都游園會
青春節拍,現代摩登韻律引燃夏日活力
從下午六點半起,戶外空間越夜“樂”動聽,屬于上海的摩登韻律、創新活力輪番登場。
達姆羅什公園奏響“上海出品”《明日方舟》的樂章。融合電聲、民樂與弦樂的游戲音樂,恢弘熱血的演繹,讓觀眾仿佛置身游戲世界。
《明日方舟》自上線以來圈粉無數,此次演出曲目從600多首原創音樂中精選,均由屢獲國際大獎的音樂人合作制作,“宏山曲”就是由英國作曲家加雷思.庫克親自改編及制作。
《明日方舟》特別演出
作為紐約夏季最受歡迎的戶外藝術空間之一,中央舞池則成為夏夜激情的釋放地。
七位平均年齡14歲的中國新生代舞者,以霹靂舞、機械舞、嘻哈舞,展現青春能量。中國舞者與紐約舞者的“斗舞”火花四濺,少年舞者們專為“上海日”奉上的《大展宏圖》,引得現場觀眾即興起舞。
“爵士小號詩人”李曉川用原創作品架起東西方音樂橋梁,詮釋“中國聲音”的無限可能。 “靜音迪斯科”讓數百名觀眾在耳機隔絕出的音樂世界里自由律動。二胡、琵琶與電子貝斯共舞,上海弄堂的吳儂軟語與曼哈頓的摩登節拍相和,京劇的鑼鼓和嘻哈的狂歡碰撞。
街舞表演
“游戲音樂、街舞……這些都是深受世界各地青年追捧的流行元素,我很高興看到這些精心策劃的演出內容受到紐約觀眾的喜愛。”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李明說。
這一天,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所見所聞所談皆是“上海”。隨處可見的陸家嘴天際線、豫園剪影等視覺元素,廣受熱捧的30款“上海日限定”文創產品,共同構建了一幅幅生動的“上海印象”,提升了活動的標識度和影響力。
爵士音樂會
“今天仿佛穿越到了地球另一端的上海。”從未到過上海的紐約人弗洛姆沉浸在這場藝術盛宴中,“從視覺、聽覺到味覺,全方位感受著這座既底蘊深厚又創新融合、既東方又世界的城市。”
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總裁兼首席行政官真理子·西爾弗在深度體驗“上海日”后感嘆:“藝術在不同文化間架起橋梁,而今天的合作只是個開始。”
靜音迪斯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