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裂之刑,俗稱五馬分尸,古代能受到此刑的其實是少之又少,那身為大明王朝的狀元陳安為什么遭受了如此嚴酷的刑罰呢?
本文,縱橫就來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被稱為“閩南”十才子的陳安是如何考上狀元的?
中國從唐朝時期開始實行科舉制,在整個科舉史上,舉人和進士可謂是數(shù)以百萬計,但是能考取狀元的,卻是鳳毛麟角。整個科舉制歷史期間,只有大約五百位狀元,大明王朝276年間也只出了90名狀元,而這位陳安就是其中之一。
陳安在明朝初年出生于福建,他不僅天資聰穎,有讀書的天分,而且自幼好學(xué),十分刻苦,由于能詩善文,成為閩南十才子之一,在當(dāng)?shù)匦∮忻麣狻?/p>
洪武三十年,大明王朝第六次科舉會試,在古代會試過后是殿試,殿試是皇帝親自進行提問,在殿試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皇帝欽點為狀元。
在這次殿試中,一共有52名貢士參加,由朱元璋親自出題評分,最終定陳安為狀元。
明朝洪武年間,百廢待興,還是很需要人才的,一般考取狀元的人,前途都不會差到哪里去,但陳安作狀元不僅沒有鳳凰騰達,而且只作了不到二十天就被車裂而死了。
正常來講,既然中了狀元,那他成為達官顯貴之人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但他可以說是十分倒霉了。
轟動一時的南北榜案是怎么一回事?
中國古代南北文化水平差異很大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南北方考取進士的人數(shù)之差也很大。而陳安中狀元的這一年,明朝共錄取了五十二位考生,而北方一個省份都沒有人入榜。
這種情形,其實在科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有些落第的北方考生就十分憤怒,對這件事情懷有很深的疑慮。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次的三位主考官都是南方人,于是北方的考生就覺得是考官們在暗箱操作。
不管是不是主考官們徇私舞弊,在北方考生十分憤怒的狀態(tài)下,他們都一致認為他們落第是考官們在偏袒南方考生,就堅決要朝廷給他們一個說法,動靜鬧得很大。
這件事情不九就傳到了皇帝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本來就生性多疑,他覺得這件事一定有問題,于是就找來了主考官們,讓他們重新閱卷,希望可以再加幾個錄取的名額。
主考官也是有苦說不出,南北方教育水平本來就相差甚遠,而且最終錄取的文章也都是皇帝親自過目的。沒辦法,考官們又重新組織了考試,但結(jié)果依舊是南方考生的成績遠遠優(yōu)于北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