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一個多月,不知道各位發現沒有,賴清德好像突然就“消停”了。
自打他那個“520”講話之后,本以為他會一路狂飆,沒想到進入7月,聲音小了不少,動作也收斂了許多。之前一些計劃好的竄訪和所謂“過境外交”,要么是推遲了,要么是降格了,總之,那股子沖勁兒,像是被一盆冷水給澆透了。
怪事吧?按理說不應該啊。
很多人猜,是不是我們這邊又有什么大動作,或者他內部出了什么問題?這些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總覺得還差點意思,直到前不久,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將軍在美國國會的一場聽證會上,無意間或者說“有意”間,透露了一個信息,我才恍然大悟,把所有線索串起來了。
可以說,正是帕帕羅將軍捅破的這層窗戶紙,才讓賴清德真正感到了切膚之痛,讓他明白了,有些“靠山”,是真的靠不住了。
要說這事兒,咱們還得從賴清德上臺那天聊起。
他那個“520”講話,大家應該都還有印象,調門拔得老高,話里話外都在宣揚他那套“新兩國論”,基本上是把對抗的姿態拉滿了。那時候的他,可以說是意氣風發,覺得有美國在背后撐腰,自己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可現實很快就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我們這邊當然不會慣著他,緊接著就是“聯合利劍—2024A”大規模圍臺演習。那幾天,相信大家看新聞也看得很過癮,我們的軍艦、飛機,就像是把臺灣島圍起來畫了個圈,最近的地方離臺灣海岸線也就幾十公里。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警告了,這是一種“新常態”的宣示,告訴全世界,我們對臺海局勢有著絕對的掌控力。
但說實話,光有這個,可能還不足以讓賴清德徹底“消停”。因為在他和民進黨那幫人的算盤里,大陸的軍事行動是“意料之中”的,他們真正的賭注,壓在美國身上。他們篤信,只要臺海有事,美國一定會出兵干預。
然而,他們最大的靠山,卻親手給他們澆了一盆冰水。
6月底,美國國會山,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一場聽證會正在進行。主角之一,就是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塞繆爾帕帕羅。他可是美軍在整個印太地區的總負責人,手里攥著幾十萬美軍,他的話,分量極重。
聽證會上,有議員就問他:“將軍,如果臺海發生沖突,您的部隊有信心擊退解放軍嗎?”
以往,美軍將領在這種場合,回答基本都是套話,什么“我們有決心、有能力保衛盟友”“我們的威懾是真實可信的”等等。但這一次,帕帕羅的回答卻異常坦率,甚至可以說是“喪氣”。
他沒有直接回答“能”或者“不能”,而是拿出了一份最新的兵推和戰備評估報告的核心數據,說了一段讓全場鴉雀無聲的話。他說的大意是:“我們必須面對‘距離的暴政’和解放軍日益增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根據我們最新的評估,一旦沖突爆發,我們在第一島鏈內的基地,將在頭幾個小時內面臨飽和式打擊。而我們最依賴的遠程精確制導武器,比如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可能會在沖突的頭一周內就消耗殆盡。”
這話一出,全場嘩然。
咱們得好好品品這話里的含金量。這可不是什么智庫專家的分析,這是美軍印太司令親口承認的。他等于是在告訴全世界,尤其是告訴臺北:
第一,真打起來,美軍在第一島鏈的基地(比如日本沖繩、關島)自身都難保,會被解放軍的導彈雨覆蓋。
第二,美軍最引以為傲的高科技武器,數量根本不夠打一場高強度戰爭。一周就打光了,后面拿什么跟我們打?拿燒火棍嗎?
這已經不是暗示了,這幾乎是明示:我們可能罩不住你。
這個消息,通過各種渠道傳回臺北,對賴清德和他那幫“倚美謀獨”的幕僚來說,不亞于一場驚天地震。他們一直以來構建的那個“美國必救”的美夢,被帕帕羅將軍親手戳破了。
這絕對不是帕帕羅一時口快說漏了嘴。美軍將領在國會的發言,每一個字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他為什么要這么說?其實是在向美國國內和盟友傳遞一個殘酷的現實:時代變了。
想當年1996年臺海危機,美國派兩個航母戰斗群過來,就能讓我們忌憚三分。為什么?因為那時候我們的海軍、空軍,跟美軍差距太大了。那時候我們的軍艦噸位小,飛機性能落后,更別提什么區域拒止能力了。
但現在是2025年了。這近三十年的時間,我們臥薪嘗膽,埋頭發展。我們的海軍,已經有了三艘航母,055大驅像下餃子一樣;我們的空軍,殲-20、殲-16早已形成戰斗力;我們的火箭軍,東風系列快遞,使命必達,覆蓋范圍和精度都讓美軍頭疼不已。
帕帕羅提到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說的就是這個。我們已經有能力在我們的家門口,劃出一個巨大的“禁區”,讓美國的航母和軍事基地不敢輕易靠近。
所以,帕帕羅的“坦白”,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一種“戰略清醒”。他是想告訴美國國會那些狂熱的政客:別再整天喊打喊殺了,真打起來,代價你們承受不起。趕緊撥款,趕緊造艦,趕緊補充彈藥庫,不然以后連上牌桌的資格都沒有了。
但這種“戰略清醒”,傳到賴清德的耳朵里,就變成了“戰略拋棄”的信號。
你可以想象一下賴清德辦公室里的場景。當幕僚把帕帕羅的發言翻譯給他聽,他臉上的表情該有多精彩。他所有的政治賭注,都壓在了美國這張牌上。現在,這張牌的牌面,被發牌員自己給刮花了一大塊。他還能怎么辦?
他只能“消停”下來。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上任以來,可能只是美國棋盤上一顆隨時可以被犧牲的棋子。當美國發現,為了保這顆棋子,可能會導致自己整個棋盤都崩盤的時候,棄子,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更何況,除了軍事上的“力不從心”,經濟上的依賴,更是套在臺灣脖子上的一道枷鎖。
根據臺灣方面自己公布的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額,依然占據了其總出口額的近40%。這個數字,這么多年了,一直降不下來。為什么?因為離不開。
臺灣最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它的上游設備和材料,很多需要從美日進口;但它的下游市場和封裝測試,大量依賴大陸。形成了一個非常微妙的產業鏈平衡。
一旦臺海有事,這個產業鏈會瞬間斷裂。不用等軍艦開到,光是幾紙禁令,或者是一次徹底的經濟封鎖,就足以讓臺灣的經濟陷入休克。到時候,島內民眾失業,社會動蕩,他這個“領導人”還怎么當下去?
所以你看,賴清德面臨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局面?
軍事上,指望的“救兵”公開表示“彈藥可能不夠”;經濟上,自己的命脈還攥在對岸手里;政治上,我們大陸方面劃出的紅線越來越清晰,決心越來越堅定。
在這種情況下,他除了“消停”下來,重新評估局勢,還有別的選擇嗎?再繼續“造次”,就是拿臺灣2300萬民眾的身家性命,去賭一個連美國人自己都不信的承諾。這種政治自殺,我想,只要他還有一絲理智,就不會去做。
所以,我們看到他最近的一系列降溫舉動,就都說得通了。他不是不想“獨”,而是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說到底,臺海的未來,從來就不取決于臺北某些人的癡心妄想,更不取決于華盛頓政客的空頭支票。它只取決于一個最根本的事實:海峽兩岸綜合實力的消長,以及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定意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