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完全控制頓涅茨克戰略樞紐紅軍城時,一個尖銳的問題刺破戰爭的迷霧:這座曾被烏克蘭視為“生命線”的10萬人口城市陷落,僅僅是頓巴斯的終章,還是整個棋局崩塌的第一塊骨牌?
俄軍的三階段戰術被描繪得如同外科手術:11萬兵力牽制、滲透小組暗夜潛入、單日40次沖鋒配合無人機精準炮擊。但戰場上的精密操作背后,是三條鐵路與E-50公路被切斷后,烏東防線的驟然瓦解。當頓巴斯90%區域落入俄軍之手,烏軍被迫征調警察與教師填補40萬兵力缺口,冰冷的數字下是戰爭機器的超負荷哀鳴。
紅軍城陷落撕開的裂痕迅速蔓延。盧甘斯克州武裝立即宣布“完全獨立并遵守入俄公投結果”,頓涅茨克全境控制似乎只剩一步之遙。更致命的是,俄軍憑借新建的“新俄羅斯公路”,將頓巴斯600億噸煤炭和馬里烏波爾粗鋼產能直接轉化為戰爭動能。當俄軍炮兵每日傾瀉的炮彈密度達到烏軍20倍時,資源掠奪已化作碾壓性的火力優勢。
耐人尋味的是西方態度的微妙轉向。澤連斯基簽署第16次戰時狀態延期令的同一天,英國《每日電訊報》將其稱為“烏克蘭危機的問題之一”,特朗普政府被曝與烏克蘭反對派頻繁接觸。西方媒體口中的“民主斗士”,正被悄然貼上“問題本身”的標簽。特朗普一邊重啟對烏軍售,一邊拒絕提供愛國者導彈,還要求歐洲“買單”——“美國優先”的陰影下,基輔的援助前景蒙上濃重的不確定性。
基輔街頭的抗議者高舉“要面包不要炮彈”標語,甚至有前線士兵的身影混雜其中。當澤連斯基試圖以政治改組挽回局面,新內閣被烏媒嘲諷為“音樂椅游戲”。更諷刺的是,新總理斯維里登科曾以扎波羅熱鋰礦開采權置換西方軍援,如今礦山尚未投產,紅軍城已然易主。權力合法性危機如同幽靈,在延長戰時狀態的法案上空盤旋。
伊斯坦布爾的談判桌上,雙方僅就交換戰俘達成協議,核心停火條款全部擱置。俄方堅持要求烏克蘭承認四州“現狀”,烏方則主張召開多國峰會解決領土問題。當外交渠道陷入僵局,戰場外的博弈卻陡然升級:澤連斯基密謀加強無人機遠程打擊,俄軍則發起“斬首行動”,導彈精準摧毀烏軍指揮所。
俄軍夏季攻勢已集結16萬兵力,預備將消耗戰轉為殲滅戰。烏軍情報局長發出警告:俄羅斯正啟動蘇聯解體以來最大規模軍事動員。而在基輔街頭,延長戰時狀態的法案張貼欄前,一名退伍老兵用紅漆涂下:“90天后,我們還剩什么?”——那抹紅漆如血,既是詰問,更像倒計時的殘酷刻度。
當俄軍公布紅軍城之后的戰略目標,西方悄然改換口風,基輔定下90天最后期限,一個更殘酷的問題浮出水面:這90天究竟是澤連斯基政權續命的倒計時,還是烏克蘭國家命運的最后窗口?
紅軍城的陷落不是戰爭的終點,而是俄烏沖突進入新階段的殘酷路標。戰場優勢的轉化、西方援助的搖擺、國內民意的撕裂、權力合法性的危機,在90天的倒計時中激烈碰撞。當硝煙散去時,烏克蘭地圖上又將留下怎樣的新傷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