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高盛發布了關于中國房地產的最新研報。預測2027年中國房價將觸底,2025年或再跌10%,疊加此前20%的跌幅,累計調整幅度可能達到30%。
新房需求預計從2017年峰值2000萬套降至2030年的410-500萬套,主要由人口減少(2022年起人口連續負增長)和城鎮化增速放緩(2024年城鎮化率達67%)導致。 二手房交易占比將上升,預計2035年新房銷量僅剩2021年峰值的32%,二手房交易占比升至66%。
綜合高盛近期發布的多份研究報告,其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最新研判,可歸納為以下觀點:
一、未來房價走勢預測
1、仍將延續下跌趨勢
在2021-2025年房價已累計下跌20%的基礎上,預計2027年觸底前仍有10%-25%的下跌空間,尤其三四線城市因庫存壓力(去化周期約28個月)可能面臨更大下行風險。
2、2025年樓市趨勢
預測新房價格整體再跌20%-25%,但實際跌幅可能小于預測值,二手房價格預計2026年企穩。
3、觸底時間
新房價格或在2025年末初步企穩,但實質性復蘇需待2027年。
二、制約樓市走勢的相關因素
1、人口結構惡化
2022年起人口負增長,90后較80后減少4000萬人,新生兒數量8年降40%,導致剛需群體持續萎縮。
城鎮化率已達67%(2030年目標70%),增速降至年均0.5%,新增城鎮住房需求從2010年代的640萬套/年降至2030年的280萬套/年。
2、庫存與債務壓力
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房庫存金額達93萬億元,相當于GDP的67%;疊加房企總負債59萬億元(不含預售定金),行業平均融資成本超7%,房地產行業總負債59萬億元(不含預售定金)。
部分企業利息支出占銷售額的30%以上,形成“降價-虧損-再降價”循環。一線城市庫存去化周期約18個月,三四線城市超過28個月。
3、需求結構轉變
投資需求退潮:從2021年年均570萬套購房,轉為2025-2030年年均凈拋售180萬套,二手房交易占比2035年或升至66%。
三、區域分化加劇,政策效力減弱
1、城市層級差異顯著
一線城市庫存周期約18個月,二手房市場部分回暖(如深圳高單價房源);三四線城市庫存積壓嚴重,房價或需再跌30%才能出清。
2、政策刺激邊際減弱
2024年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創十年新高,但政策乘數效應降至0.3(歷史低位),受制于地方政府債務率125%、居民杠桿率62.8%及企業資產周轉率下降。
四、房企短期內難以擺脫困境
1、開發商持續承壓
萬科2025年上半年預虧100-120億元,金地、華僑城等房企盈利預測遭下調,流動性壓力或于2025年3月迎來關鍵考驗。
2、中長期規模收縮
預計2025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約9.37億平方米(同比降3.8%),接近2009年水平;至2027年新房銷售額或穩定在8萬億元左右。
3、將金地集團、華僑城和萬科的評級下調為賣出
高盛的依據是,這三家房企2025年6月合同銷售額平均同比下降45%,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4%。而與其他開發商相比,百強房企上半年降幅中值分別為19%和11%。因此將三家開發商2025年合同銷售收入預測平均下調15%。
鑒于三家開發商的土地儲備持續低迷且可售前景疲軟,高盛下調了其2026-2027年銷售收入預測。2026-2027年同比降幅分別為8%和5%,而對其他開發商預測中值為基本持平。
雖然萬科2025年上半年獲得人民幣250億元融資(包括再融資),為償還165億元的公開市場債務提供了支持。但展望未來,萬科在2025年剩余時間仍面臨127億元的債券到期,2026/2027年分別為100億元/124億元(均為境內債券,但2027年11月將有72億歐元債券到期)。
從房地產周期來看,歷史上出現過的21次房地產危機數據顯示,這些國家房價平均下跌了30%,平均下跌周期為6年。其中,下跌時間最長的是日本,持續了15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后,房價持續下跌了15年,但事實證明,90%的跌幅都是在前5年發生的,接下來的是持續10年的盤整。這一情形,恐怕未來也將在中國樓市重演。
高盛對于中國樓市的判斷,參考了經合組織、國家統計局以及中原領先指數的數據并依據歷史經驗。據此分析認為,中國房價已下跌了4年,房價下跌了20%,未來我國房價還將下跌10%,預計2027年觸底。
當下樓市面臨的核心難題是去庫存,全國新房庫存金額達93萬億元,而今年銷售額僅9.6萬億元,供需失衡問題突出。然而,目前市場仍處于有價無市局面,盡管管理層出臺了一系列房地產利好政策,但效果有限,市場反應平平。
可以預見,如果后續沒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出臺,年內將無法改變這一局面,市場將維持陰跌狀況,除了一線城市外,大多數地區房價的下跌幅度大概率會超出10%。
綜上,2025年中國樓市整體可能持續低迷,面臨下行壓力,銷售額和投資額預計進一步下滑,跌幅雖略有收窄但市場情緒依舊疲軟。
房價走勢將呈現顯著的區域分化:核心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強二線城市(如深圳、杭州)房價有望小幅反彈,漲幅或在2-8%之間,但僅限于部分區域和核心地段,主要受益于政策松綁和人口流入。
而三四線城市(如鄭州、沈陽)和廣大縣城,由于受庫存高企(去化周期約18個月)和人口外流的拖累,房價無疑將繼續下跌5-10%。
#熱點新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