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 何
周末偶然在B站刷到一個關于電影《楢山節考》的解說,這部電影的背景是日本一個極度貧困的山村,那里因為生存資源匱乏,慢慢演變成了一個將年邁父母背到山上等死的地方。
看完之后,心里堵得慌,那種為了生存而泯滅人性的殘酷,讓人久久不能平靜,也讓我對“養老”這件事,有了一些不吐不快的想法。
回不去的故鄉,留不住的城市
一說起養老,就繞不開農村。
中國第一代農民工,在城市里奉獻了半生,如今正在慢慢老去。
回家,成了他們中很多人的最終選擇。這并非出于鄉愁,而是一種無奈——他們中的許多人,即便在城市工作了幾十年,依然無法融入當地的醫療和社保體系。
除了老家的那幾分地,他們別無依靠。
但回到家鄉,就真的安逸了嗎?
農村的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后,回去的老人,不僅幾乎享受不到什么社會服務,還要獨自面對子女不在身邊的孤單。
我們總說“留守兒童”,現在,主角換成了“留守老人”,但家庭面臨的挑戰,一點沒變。
更嚴峻的是,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退休浪潮正向我們涌來。
我國62年出生人口2464萬,一直到75年的2108萬,這是第一波大的中式嬰兒潮;
76到80年稍低,但基本也在1800萬;
81年重回2000萬,一直到97年。其中87到89年都在2400萬左右;
62年以后的生育高峰意味著,如果按60歲退休,意味著從2022年開始,每年都會有2000萬以上的人口退休,而每年現在去世(退出退休)的人口大概是1000萬。
也就是每年中國的退休人口新增是1000萬,一直得持續10年以上。
這種老齡化的“加速度”在未來十年會達到頂峰,之后會慢慢放緩。
但這并非因為退休的人少了,而是因為離世的人多了。
當人口負增長達到極點,老齡化的加速度才會觸頂。
可別以為那會兒就能松口氣,那恰恰說明,我們已經駛入了深度老齡化的高原。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數以億計的農民工涌入城市,他們是城市化的建設者,但當他們老去,卻要面臨留在城市還是返回農村的艱難抉擇。
根據我的身邊統計學,很多老一輩人對于在老家蓋房有一種難以解釋的執念。
他們會把一生大部分的積蓄,用來翻新或重建農村的老屋。
但這棟嶄新的房子,卻帶不來“家”的感覺,因為他們的孩子,依然在城市里打拼。
當所謂的“居家養老”變成了“留守養老”,兩個最現實的問題便擺在了面前:錢從哪兒來?孤獨怎么辦?
過去,老人的積蓄大多都用來給子女買房、結婚了。
而他們自己的養老金,卻少得可憐。
根據2024年的數據,城鄉居民的平均養老金大約在每月兩百元出頭。
兩百多塊錢,在今天的城市里能做什么?買幾斤米,還是買幾斤肉?這筆錢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
因此,約七成的農村老人,依然要靠子女贍養或自己下地干活來維持生計。
對他們而言,“退休”是一個不存在的詞,永不停歇的勞作才是生活的常態。
更讓人心酸的是,當他們身體垮了,各種疾病纏身,生活質量會變得極低。
住一天ICU,可能就會花掉子女一個月的工資。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不是無情,而是現實。
在ICU門口守過的人都懂,當治愈無望,高昂的費用足以壓垮一個普通家庭,最終只能把老人接回家,無奈地等待最后一刻的來臨。
比經濟困境更磨人的,是精神上的孤獨。
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農村老人是“空巢老人”,子女常年在外,日常照料嚴重缺失,孤獨感和抑郁問題十分突出。
盡管絕大多數農民工希望在老家由子女養老,但在現實面前,“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正變得越來越脆弱。
在農耕社會,子女就在附近,而城鎮化把兩代人分隔在兩個世界。
高昂的生活成本讓子女自顧不暇,他們對父母的孝心,常常有心無力。
老人們最擔心的,是自己哪天臥床不起,子女要上班,不可能時刻在身邊照顧,請護工又是一筆天價開銷。
到那時,他們還有什么選擇?
看看我們的鄰國,或許能窺見一些未來的影子。
韓國的老人自殺率常年高居世界第一,是經合組織(OECD)平均水平的兩倍多,這背后是深刻的老年貧困問題。
日本NHK有一部非常經典的紀錄片叫《無緣社會》,講述了大量老人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孤獨死去的故事,這正是城市化走到極致的悲涼寫照。
日本的富裕,沒能阻止“孤獨死”的蔓延;韓國躋身高收入國家,卻成了老人自殺率最高的國家。
而我們,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傳統的養老模式受到巨大沖擊,“421”家庭(4位老人、1對夫妻、1個孩子)結構讓年輕一代的贍養壓力劇增。
我們的底子本就薄弱,更不能奢望太多。
總有一些人,會成為時代的代價。
看完電影,再看看現實,這種感覺愈發強烈。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贊或者“在看”吧,多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