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電影都優秀得整整齊齊,爛片卻各有各的垃圾。
電影票價年年漲也就算了,被精美宣發騙進影院,卻發現精華全在三分鐘預告里。想走又心疼票錢,如坐針氈如芒刺背,硬生生罰坐兩小時。不想去電影院的理由,實在是太多了。
這也是我對今年暑期檔國產片的預估。畢竟被“創飛”太多次,實在沒有再走進影院“以身試毒”的打算。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大家對《長安的荔枝》評價似乎還不錯。帶著好奇,我搜集了和這部電影有關的信息。首先看到的是:導演,大鵬。
幾年前的《吉祥如意》,讓很多人重新認識了這個名字,我也是其中一員。在此之前,大鵬在我的印象里只是個模糊的影子:主持人、演員、嘗試導演電影,僅此而已。
既然在觀眾雪亮眼睛的檢驗下,都說這顆“荔枝”是暑期檔少有的驚喜,那就體驗一下吧!看完后我可以說:大鵬,又進步了。而他也正在逐漸成長為一個真正值得普通觀眾走進影院看看的導演。
大鵬,這次導和演都做到了
演戲和導戲,這次大鵬的表現,雖說和登峰造極的程度還有點距離,但也并沒有辜負大家的電影票錢。
《長安的荔枝》,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故事的情節非常清晰,主角李善德和現在千千萬萬個牛馬一樣,是一名普通且在一線城市背著房貸的唐朝基層社畜[1]。因為被領導坑騙,他稀里糊涂成了看似風光實則接鍋的“荔枝使”,需要在楊貴妃生日前,把新鮮的荔枝從嶺南運送回長安[1]。
而鮮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從原產地到目的地五千里路,在沒有飛機高鐵的天寶年間,這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
荔枝摘下后易變質,讓李德善從嶺南送新鮮荔枝到長安實在是強人所難/圖蟲創意
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底層人物,想過好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小日子,既面臨生活真實的壓力,也有自己的堅持和執拗。當他被各方勢力裹挾威逼時,不完成任務就掉腦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朋友義氣、家人安危、理想信念,種種情緒混雜在一起,組成了完整多層的人物形象。
如何用表演讓觀眾相信大鵬就是李善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個角色和我們太像了,工作中的種種無奈糟心、日常的小確幸、生活的無常,演得稍有不到位,觀眾就很難買賬。
然而,看到本來上班按時打卡、下班快樂回家,責任心爆棚且元氣滿滿的李善德,接到運荔枝的“大餅”后瞬間失去靈魂。等等,這不就是被工作折磨到沒脾氣的我嗎(看懂的人都哭了)。在用盡各種辦法運送荔枝的過程中,班味更是逐漸上臉,讓多少打工人都和他隔著朝代共情了。
我驚訝地發現,電影里這個苦瓜臉大鵬,已經不是印象中十年前那個青澀的小演員了。他表演的投入程度和扎實功力,讓我眼前一亮。
戲劇表演中,演員通過面部表情、手勢、身姿等形體語言能夠將劇本上的人物“演活”[2]。比如《臥虎藏龍》中,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眼神堅定有力、下巴上揚,自信而倔強的形象就被刻畫出來[2][3]。《長安的荔枝》里,以為走了狗屎運的李善德眼神飄忽不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得知真相,他瞪大雙眼眉頭擰成一團,和莫名其妙背鍋的打工人沒什么區別;歷經艱險回到長安,他兩眼發紅,疲憊中帶著堅決……人物的變化通過一系列形體語言表達出來,這些都和演員對面部、肢體和情緒的精準把握密切相關[2]。
這一次,大鵬又演又導身兼多職 / 片場工作截圖
有演技,當然很重要。但讓電影成為好作品,卻不僅僅靠演技,不然很可能也只是一個演得好的爛片。
《長安的荔枝》原著僅六章,不到十萬字。書中用了大量筆墨描寫李善德如何絞盡腦汁計算出運送荔枝的最佳路線,大鵬作為導演,做的一件很關鍵的事情就是:按照書來拍。
“忠于原著”,是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的重要類型之一[4]。這并非簡單的1:1照搬,而是在保留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的基礎上,還原小說描寫的環境,并復現其主題思想[4]。優秀例子《步步驚心》就基本還原了九子奪嫡的敘事脈絡,展現出眾人被命運擺布的無力感。有些改編甚至會讓原著“飛升”,比如在精良制作、出彩演技和精心打磨的劇本加持下,《甄嬛傳》成為了至今還二創不斷的經典。
《長安的荔枝》做了一場減法,觀眾看到的是一條十分清楚的敘事線:李善德到達嶺南,不斷優化運送荔枝的路途,最終嘗試出了可行的方法。要吃鮮荔枝這么一句輕飄飄的指令,落在普通人身上卻有千斤重。與此同時,它也在做加法,因為從角色近乎無望的努力中,從小人物和各方勢力的周旋中,觀眾逐漸能體會到大鵬說的“他越接近成功,越發現有命運的巨手在擺弄我們[5]”。如此改編,在保留原著底色的基礎上,又延伸出了更復雜的思考;這也是許多原著黨看過電影后,表示“還不錯”的原因。
在大銀幕上講好一個故事,已經成功了一半。
大鵬,從屌絲中來,到小人物中去
走出電影院,我還在回味李善德的故事,但和影片劇情一起綿延的,還有我對大鵬的好奇和興趣。
其實,大鵬已經在電影圈“蹦跶”很久了。
早在2012年,因為看到一個人在一部劇中扮演多個角色的德國喜劇《屌絲女士》,大鵬萌生了自己創作并出演中文版的念頭,這就是后來大火的《屌絲男士》的緣起[6]。他也大方承認,叫這個名字“完全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想要借德國前作的東風。但和德國版翻拍自法國版,很多橋段是現成的不同,《屌絲男士》的段子都是原創[6]。
劇本描寫普通人、鏡頭對準小人物的傳統,也從大鵬執導的這第一部劇為起點,一直延續到了《長安的荔枝》。在故事中融入大量互聯網熱梗,緊跟熱點話題來構建情節并制造沖突,調侃生活調侃自己,成為大鵬式劇作的標志[8]。研究者曾統計《屌絲男士》第三季的場景,發現大多發生在餐廳、醫院、超市等日常場所;而他飾演的角色,也多為追求女神的男屌絲、路人、病人等普通人[7]。
生活氣息十足的超市,是《屌絲男士》許多故事發生的關鍵地點 / 圖蟲創意
《屌絲男士》吸引人眼球的另一大原因,是“匯集了娛樂圈的半壁江山”,各路明星、話題人物輪番登場,在短平快的段子里刺激觀眾的神經。用大鵬自己的話來說,很多明星都是他厚著臉皮“蹭來的”,因為“大腕”越多越能吸引觀眾,越能形成讓更多“大腕”出演的循環[6]。換句話說,從一開始,大鵬就在研究怎樣迎合觀眾的興趣。
延續四年,推出四季,總計28集的《屌絲男士》,大鵬出演了數百個笑話段子[8]。在短視頻還沒有成為全民狂歡的載體時,他就以短視頻集錦、明星加持的方式為自己積累了大量的觀眾和人氣[8],并直接催生了第一部長片《煎餅俠》的上映。
2015年,瘋狂“趕場子”的路演,打出“古惑仔重聚”“跑男天團”等情懷牌來營銷的《煎餅俠》取得11.6億票房[8][9]。但高票房卻擋不住電影首作就是個爛片、徹底撲街的評論。甚至到今天,影迷還會調侃他“一直在為《煎餅俠》還債”。
碎片化、拼貼感、單刀直入的搞笑段子,放在短劇里能夠創造爆款,但大篇幅運用到電影中卻會水土不服,造成劇情稀爛,故事邏輯混亂的效果。而沖著重量級明星走進影院重溫情懷的觀眾,發現大部分人只是走馬觀花般閃現,起到一個造型上的作用,自然會覺得整部電影就像個草臺班子,直呼“被騙”。
更讓大鵬“上不了桌”的是,《屌絲男士》也好,《煎餅俠》也罷,大量的喜劇設計和劇情沖突依賴低俗惡搞內容。刻板扁平的女性形象和性格、充當男主角的幻想對象反而成為笑料的情節,在不斷放大下成為節目看點,也讓當時的大鵬和“嚴肅”“藝術”這類詞完全沾不上邊。研究者曾調查廣西幾所學校的大學生觀眾對《屌絲男士》的態度,受訪者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其“低俗”[10]。
然而,當你以為他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正經的導演時,他,居然真的試圖要成為一個正經導演。如果說《縫紉機樂隊》還無人在意,《吉祥如意》卻讓大鵬的評價迎來了實實在在的轉折,他用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描述出傳統東方家庭背后的故事,將矛盾、辛酸與溫情完整展現[11]。2022年《保你平安》對謠言、校園暴力等議題的討論中,他又幾乎完整還原了一則謠言產生的鏈條和機制,通過曲折的故事情節展現辟謠艱難[8]。到2023年的《熱烈》,越來越多的觀眾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大鵬,居然真的是會拍電影的哦,拍得竟然還挺出色。
《保你平安》的“骨灰追逐戲”,大鵬用GoPro拍攝表現情節激烈[12]/劇照截圖
這些年唯一不變的,是他一直在講關于小人物的故事。《縫紉機樂隊》的追夢搖滾小分隊,《保你平安》中尋找真相的墓地推銷員,《熱烈》刻畫的街舞少年陳爍……作為小鎮做題家,大鵬認為自己“非常普通”[13]。
敢于承認自己普通的導演,并不多見,畢竟很多人都想向觀眾展示下自己高超的審美;真正普通、出身草根的導演,也不多見。而大鵬,就是這樣一個屌絲中來,草根里去的,普通人。
或許正是因為他普通,并且選擇普通人的視角,才能夠和我們千千萬萬個普通觀眾有這么多共情吧。
大鵬,怎么一直在進步啊
2023年,大鵬有五部作品上映,影迷送來的禮物上寫著:一年五部,年度勞模——大鵬[14]。
這些年,他的野心有目共睹,但電影圈和市場才不管你有沒有野心,作品質量才是硬通貨。讓影迷驕傲,讓普通觀眾感覺自己的票錢沒白花的是,大鵬電影的水準,越來越和他的野心匹配。
從網劇“發家”,以喜劇站穩腳跟,在很多路人觀眾眼里,大鵬的標簽之一,是聰明(這里的聰明可不是啥好詞)。他知道大家想看什么并盡量滿足,《長安的荔枝》中,他也絲毫沒有避諱這一點。比如在脫口秀日漸崛起、取得越來越多關注的當下,他邀請付航、劉旸、童漠男等“喜人”客串,并討巧地用香蕉cue到“付航像猴”梗,和千萬網友的沖浪速度同頻了。拍出一部唐朝打工人的故事,打卡、畫餅、對齊顆粒度這類職場黑話信手拈來,除了他真的在互聯網大廠上過班[8],也是在回應這個時代的情緒。
與此同時,不斷充當觀眾“嘴替”,了解市場需求的另一面,是被批評“太商業、太討好、太投機”。和受眾范圍狹窄,娛樂元素較弱,更多注重藝術探索和觀念表達的文藝片相比,商業類型片以票房和消費者認可為導向[15][16]。被打上“商業片”標簽的導演,通常也暗含著藝術性不足的評價。
但當我們把商業片和文藝片放在影視劇整體環境中來看,卻會發現二者的劃分并不清晰[15]。比如陳凱歌導演的《梅蘭芳》,邀請章子怡、黎明等眾多明星出演,耗費大量資金制作,票房表現不俗,但卻很難把它視作純粹的商業電影[15]。大鵬在采訪中同樣提到,他的定義中并沒有商業和文藝片的界限[17]。更重要的是,觀眾越來越能從大鵬的電影中,看到一個電影創作者的個人表達和藝術思考。
商業片和文藝片并非“勢不兩立”,而有交叉融合的部分 / [15]
《保你平安》的情節荒誕夸張,敘事節奏快速,契合觀眾對喜劇類型元素的觀看習慣,讓其具有商業性的一面,但影片的敘事主題卻是豐富甚至是嚴肅的。在造謠和校園霸凌的雙線敘事下,小人物的“英雄逐夢”在現實中顯得格外沉重[18]。《熱烈》也是如此,觀眾看到的不止是街舞的榮耀和熱血,更在主角到處賣藝、洗車店打工的日常描摹中,看到了普通人平凡曲折的生活經歷,讓故事更加完整而真實[19]。
從《煎餅俠》到《熱烈》,再到最近口碑不俗的《長安的荔枝》,大鵬在電影中融入了不少東北本土風格,形成了標志性的追夢主題,并將互聯網元素融入作品[18]。可以說,人們走進影院看電影的過程,也在通過電影熟悉和了解他這個人,而這,就是作為導演“作者性”的一部分[18]。
“經過努力獲得成功”,是大鵬自己曾經反復提及的人生信條,也是他創作的重要主旨[20]。在這幾部“勵志電影”中,困難必將克服、矛盾終會解決[8]。但在許多人眼中,這卻顯得太過樂天派,是不合時宜和反當下觀眾情緒的。甚至通往成功路上的代價,也顯得輕飄飄[11]。相比在電影中迎合觀眾與市場,努力然后成功,是大鵬更加本能的天性。是因為從他自身出發,他相信這是對的,并且也身體力行地實踐這一點。
《長安的荔枝》中,李善德也仍然在追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官方劇照
然而現實是,夢想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實現夢想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在追夢之路上,要承受失去的痛苦和取舍的困境[11]。影史關于追夢的優秀作品無不伴隨著有關阻礙和失去的描述,《中國合伙人》的成東青、《社交網絡中》的扎克伯格獲得事業成功的代價是失去朋友;《愛樂之城》中,女主角追尋演員夢也伴隨著與愛人的分道揚鑣。
2023年的采訪,大鵬就對這一點提出疑問和反思:觀眾們如何看待努力和成功的關系?什么是成功?努力到什么程度是努力?大家真的相信這件事嗎[20]?
于是在《長安的荔枝》中,我們能夠看到李善德為了把荔枝運回長安殫精竭慮、白了頭發,珍貴的荔枝園被毀,朋友為了托舉他的成功付出生命、犧牲事業。讓沿途百姓苦不堪言,付出人力物力保護的荔枝,楊貴妃最終也只是輕輕碰了一下而已,甚至都沒有拿起。鏡頭逐漸拉遠,這盤荔枝也僅僅是眾多水果的一種。這是大鵬的設計,也是他對之前“努力與成功”思考的回應。
區別于“合家歡”的結尾,大鵬在電影主題的探索上,又進步了。或許還是有很多觀眾對這顆“荔枝”不滿,覺得太過鬧騰太商業,也就那么回事。但大鵬作為導演的路,卻真的在一點點“上道”。在國產電影已經慢慢“涼透”的當下,我愿意對大鵬抱有一點期待,走進電影院去看看。
將來他能拍出什么更好或更爛的電影,我們觀眾就拭目以待吧。
作者:北瓜
內容編輯:北瓜
審核編輯:豆泥
圖片編輯:余阿爾
參考文獻
[1]馬伯庸. (2022). 長安的荔枝.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2]吳鵬. (2024). 關于戲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探討. 中國民族博覽. 10: 63-65.
[3]周敏宜. (2010). 蘇菲 ·瑪索與章子怡表演藝術比較. 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杜筱穎. (2017). 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研究. 山西師范大學(碩士生學位論文).
[5]烏鴉預告片. (2025). 點映口碑大爆!大鵬導演《長安的荔枝》新特輯,各路喜劇人齊聚. bilibili.
[6]大鵬. (2013). 在難搞的日子笑出聲來. 北京: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7]祖宗馬璽. (2015). 淺析網絡自制劇中的屌絲文化——以《屌絲男士》為例. 新聞研究. 6(9): 200-201.
[8]劉新鑫. (2023). 情緒驅動與意趣雜糅——管窺大鵬導演的電影創作. 當代電影. 12: 55-59.
[9]豆瓣電影. (2015). 煎餅俠.
[10]覃健, 秦超. (2020). 青年亞文化視野下網絡劇《屌絲男士》受眾調查. 記者觀察, 21: 70-72.
[11]馮夢妮. (2024). 工業美學·喜劇風格·作者表達: 大鵬導演創作研究. 試聽. 11: 60-65.
[12]石常鵬. (2024). 從喜劇到現實主義: 導演董成鵬的創作研究. 電影文學. 18: 105-108.
[13]中國電影報道. (2022). 大鵬:我足夠普通,也足夠努力 | 這十年,我們的電影生活.
[14]陳魯豫的電影沙發. (2024). 大鵬|這個時代會欣賞努力的人.
[15]詹慶生. (2018). 影視藝術概論.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6]侯斌英,王敏.(2010).商業電影的形式特征.新聞界.
[17]澎湃新聞. (2024). 上海電影節|大鵬:感謝上影節陪伴我一步又一步往前走.
[18]施亞君. (2023). 《保你平安》: 多元敘事、現實關注與自我書寫. 電影評介. 13: 39-43.
[19]田亦洲. (2023). 《熱烈》: 小人物的夢想敘事和體育電影的類型探索. 當代電影. 9: 16-19.
[20]張庭瑋. (2023). 對話大鵬: 電影就是我的內心投射. 當代導演. 12: 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