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剛剛展開就引爆一場大的爭議,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的名字出現在貴州省科協公示的候選人名單中,公示顯示其研究方向為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
看到“茅臺”兩個字,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價格高不可攀,能喝上茅臺的人往往非富即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茅臺是很難和院士扯在一起的,如果王莉不是在茅臺酒廠而是在一所大學,她能獲得這樣的機會嗎?
院士增選已經引發了太多的爭議,幾乎每次增選時都會有大大小小的爭議曝出。有的爭議甚至能夠持續很久,到現在也看不到解決的可能。這也難怪有些人的提名或者沒有當選能夠引發爭議。以下幾位,就因院士增選引發過大的爭議。
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是中國本土第一位拿到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在中國上千位院士中,鮮有人能夠在科學上取得和屠呦呦類似水平的成就??墒峭肋线蠀s不是院士,她申報過三次院士,三次都落選。近幾年來屠呦呦沒再申報院士,以后也應該不會申報。真正的大牌不需要一個院士頭銜。
袁隆平是國內家喻戶曉的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盡管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可卻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能夠成為美國的科學院院士卻不是中國的科學院院士,這是他引出的一個焦點話題。
張曙光是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在2007年他參選中科院院士之前只有兩篇“水平很低”的論文,可仍沒有阻擋他參加2007年和2009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選。庭審中張曙光供述,因參評院士需要花錢,兩次參選院士中共受賄2300萬元。參選過程中“他需要資格,鐵道部將他推舉為候選人;他需要專著,三十多位學者為他捉刀代筆;他面對質疑和舉報,鐵道部為他背書。”最后張曙光竟然以一票之差落選。想想真的很后怕。
謝劍平在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研究的是卷煙減害降焦,因此被稱為“煙草院士”。他的當選引發了強烈爭議,有人直指香煙降焦是個偽命題,降焦不等于降害。之后近百位院士聯名要求重審謝劍平的院士資格,可最后幾乎是不了了之。工程院不能直接把他從院士名單上劃走,讓他主動放棄院士他又不接受。雙方只能僵著,謝劍平至今仍然呆在院士的位子上。
饒毅是中國的科學明星,經常參與科學活動及科學話題的討論。其在科學領域也是有兩把刷子的,當年他和施一公放棄國外的職位全職回中國工作,有媒體因此評價他們為新的錢學森。然而在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選中,饒毅在第一輪就以很低的分數落選。落選后饒毅表示“以后專心搞科研,永不參選院士”。
當年施一公也和饒毅一同落選院士,不過施一公沒有像饒毅那樣宣布永不參選院士。2013年4月施一公成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又引發了一場討論:能夠成為美國的院士,為何成不了中國的院士?好在2013年12月施一公成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爭論聲小了一些。
顏寧是施一公的弟子,和施一公同為結構生物學家。2017年顏寧進入了中科院院士增選的候選人名單,可是之后落選。2017年5月顏寧回到普林斯頓大學工作,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2019年顏寧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又引發了能夠成為美國院士卻不是中國院士的討論。
李彥宏是百度的掌門人,2019年他被提名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當時很多人的反應是老總能當院士?其實老總當院士或提名為院士候選人比較常見,李彥宏最多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彥宏最終落選院士,爭議聲告一段落。
院士本是一個學術榮譽,不該捆綁太多的利益。院士增選時有爭議,可能是程序有問題;可能是公眾理解有問題;可能是公眾的期待過高;也可能是真的有大問題。有爭議目前看還是好事,是因為人們還認為院士頭銜還比較珍貴。如果有一天院士增選的水伸深到不可測,院士頭銜會變得一文不值,甚至成為一個貶義詞。那時會有更多的人像饒毅那樣永不參選院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