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因長年的諜戰工作,58歲的李克農的哮喘病已越來越嚴重。這年二月的某天午后,李克農正往辦公室里走。多年的哮喘病,已讓他越來越虛弱。走到辦公室臺階時,李克農本想扶住柱子,但咳嗽地上氣不接下氣的他卻一不小心從樓梯摔倒,徑直砸在石頭臺階上,頭部開裂,頓時昏迷不醒……得知李克農腦溢血,周恩來立即指示全國腦外科專家趕往北京組織搶救。五年后,誓要戰斗到最后一秒的李克農不幸去世。在他的追悼會上,周總理親自為其主祭,情緒更曾一度失控!
為什么李克農的去世會讓總理如此傷心,或許通過閱讀這位傳奇上將的人生軌跡,可以回答我們這個問題。對于李克農,想必熟悉黨史軍史的人自然毫不陌生。作為57位開國上將之一,他功勛卓著卻又帶有幾分神秘色彩。他從未帶兵打過仗,卻是大將軍,是毛主席口中“共產黨的大特務”,更是當之無愧的“中共特工王”。
很多人可能會拿戴笠與李克農作比較,如同戴笠之于蔣介石一樣,李克農對于共產黨也是不可缺少的存在。但與戴笠相比,雖然李克農掌管著一個很大的情報網絡,一生用過很多的別名,但與戴笠相比,他的人格道德毫無疑問更為人所敬佩。雖然李克農身份經歷多次轉換,但無論從私德還是公德,從少年勵志報國到晚年抱病工作的李克農將軍,“能謀頗似房仆射,用間差同李左車”,當可被稱之完人!
能謀用間的李克農究竟是什么樣的人呢?無數人可能對此有無數的答案。但正如周總理所說:黨和人民不會忘記他!對于這位為新中國立下不世功勛的將軍,我們需要知道他,更需要去認真了解他。
特工:于存亡危急之秋力挽狂瀾
如果要了解李克農,他身上一個必不可少的標簽就是特工。特工是神秘的,這個標簽不只是對于我們來說,對于李克農的家人來說,他的工作業同樣神秘。
2019年,92歲的李倫將軍不幸去世。作為李克農的次子,在李倫將軍的兒時記憶之中,父親一向都是很神秘的,行蹤也是很奇怪的。在上海時,李克農總是不斷地搬家,住過春輝里、元吉里,也住過元裕里。那時,每搬一次家,父親總是要向母親和他們兄弟倆交代,遇到別人問訊,應怎么回答,而且用的名字多是假的。
搬家,偽裝,失蹤……這都只是特工工作的常態。在這些小心翼翼地舉動下,則是李克農為黨解除掉的一個又一個危機。大名鼎鼎的顧順章叛變事件,便發生在這一時期。而也正是因為李克農臨危不懼,才得以讓上海黨組織化險為夷。
那是1930年4月,在李倫的記憶中,父親那段時間又突然變得杳無音信。往常父親雖然也會經常失蹤,但沒幾天就會回來。但這段時間,父親一連數日都沒有回家。由于父親遲遲未歸,家里氣氛變得有些緊張,不過對于當時的情況,李倫還不得而知,最后弄清楚甚至是在父親去世之后。
那段時間,由于黨內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革命,中共可謂處處面臨著殺機。幸而年初的時候,從蕪湖潛入上海的李克農經周恩來親自安排,同安徽同鄉胡底、安徽女婿錢壯飛先后打入敵人心臟,這三人就是后來被周恩來稱譽的“龍潭三杰”。
在周恩來的精心謀劃下,李克農三個人成為一個打入敵人心臟的“特別黨小組”,由李克農擔任組長,受周恩來統一指揮。不過在當時,這個黨小組還是直屬于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領導,由化名為“王庸”的陳賡等負責與之聯系。
而就在一個周六的晚上,國民黨從武漢一連發來6個電報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告知顧順章被捕,并轉秘書長陳立夫。這個消息可以說是晴天霹靂,幸好此時是錢壯飛在值班,他在譯出這些電報后,一方面是借周六為理由把消息壓下來,另一方面則急忙派女婿由南京來滬和住在上海的李克農告知顧順章叛變消息。
由于信息傳遞當天是周日,不是交通員來取情報的日子,所以在得知消息后,李克農迅速啟動緊急交通,通過江蘇省委與陳賡取得聯系,得以把情況報告給中央。那天,李克農馬不停蹄地把情況用暗號發給胡底,并傳達給曾三、李強、劉鼎、潘漢年和康生等人……由于消息及時,周恩來和陳賡等人得以化裝安全轉移,中央機關和江蘇省委也得到及時撤離。而中共和國民黨情報的機關差距,前后僅五分鐘。
顧順章事件之后,李克農的身份暴露,國民黨的特務多次密謀抓捕甚至暗殺他,所幸都以失敗告終。書生長相的李克農,身手矯捷,多次上演“整特務”的好戲。有時候看到特務扮裝成黃包車車夫來盯梢,他就立馬坐上車去,專挑難走的路,累得車夫叫苦連天;看到有服務生東張西望,他就故意寫紙條扔掉,引特務滿城亂竄。
顧順章事件,應該說只是李克農特工生涯的普通縮影。他跌宕起伏的特工生涯里,充滿著太多神秘故事值得我們去解密。
毛主席口中的共產黨大特務
1940年,皖南事變發生前的國民黨早已加緊反共,為家人安全,李克農只得把李倫交給夏之栩、曾憲植、賀怡,讓她們先從桂林撤退,乘車赴重慶辦事處再回延安。回到延安后,毛澤東和朱德曾在楊家嶺的窯洞里請李克農一家吃飯。
在李倫記憶里“窯洞中放著一張制作粗糙的方桌,四周擺著長條凳。靠墻有一沙發,是卡車上拆下來的沙發座椅,底下用木頭支靠,吃飯時,菜是行軍時用的舊搪瓷飯盒裝的…東道主毛主席的身材高大,面容慈祥,膝蓋上的補丁特別顯眼。”
也正是在這次家宴上,李倫第一次得知自己父親“大特務”的身份。吃飯時,毛澤東與李克農有說有笑地交談著,當年李克農東渡黃河向毛澤東匯報與張學良談判的情況時毛主席曾當面表揚過他,如今久別再聚,很喜歡李克農和孩子們的毛澤東主席便半開玩笑地問道李倫的姐姐李冰:
“你知道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嗎?”
“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處長唄!”剛滿20歲的李冰睜著大眼回答。
毛主席聽到后,哈哈大笑道:“錯了!錯了!你爸爸是個大特務。不過他是我們共產黨的特務!”在李倫和姐姐的印象里,他們對于國民黨特務的印象從來都是不好的,如今聽到毛主席的話,兩人感到無論如何也難把父親與特務聯系在一起。但聽到父親是共產黨的特務,兩個年輕人才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父親的身份和工作。
吃飯時,毛主席繼續說道,當年在蘇區,毛主席靠邊站,找博古要個秘書也要不到,找李克農,他馬上送來了葉子龍;毛主席有肺病,李克農就搞來魚肝油,使他的病得到治療;遵義會議時,李克農負責衛戍工作,更是為會議安全提供保證,把毛主席的警衛工作也做得很好……這一樁樁事件,都在彰顯著李克農的至關重要!
正因為功勛卓著,所以早在延安期間便由毛澤東親自點將,李克農被任命為中央社會部的副部長,并在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社會部部長,負責分管保衛和情報部門。而也正是在此期間,李克農用智慧在中共情報史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驚世業績。
那是在抗日剛結束的時候,蔣介石多次來電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是。但蔣介石是真請還是假請,究竟是不是鴻門宴,這些疑問都是黨中央決策前需要弄清楚的。為查明究竟,李克農便命令情報特偵系統日夜偵聽國民黨電訊。
起初國民黨使用的密碼無法破譯,幸好李克農想起國民黨駐延安有個聯絡處,他們必與重慶就毛澤東是否接受邀請有往來。隨后,李克農通過聯絡處搞到密碼,通過日夜監聽這部電臺與重慶的聯絡。最終得出一個結論:蔣介石認為毛澤東不會應邀,也不敢應邀。邀請是演戲。
因為早已料到蔣介石“假和平、真備戰”,所以毛主席一面回函蔣介石:“我將考慮與你會見”,一面將時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的李克農召至跟前。
“蔣介石發電報要我去‘和談’,并不意外。‘七大’上我就說過:談是要談的,但他們不會有誠意,談攏的希望一絲一毫也沒有。不過,人家已經發了邀請,我們能不去?現在,關鍵是要盡快搞到具體情報,摸摸蔣介石的底,看看他的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毛澤東交給李克農的是一項艱巨任務,所幸從浩繁的往來密電中李克農還是順利摸清蔣介石的底牌:如果毛澤東不去重慶,便宣布共產黨拒絕和平,將內戰的責任推給共產黨;萬一毛澤東來了,則正好通過談判對其施加壓力,逼迫共產黨交出軍隊和解放區。同時趁機拖住毛澤東,爭取時間,進行全面內戰的準備。因為中央及時掌握到蔣介石的心理,所以毛主席的重慶之行也得以提前被大家進行討論安排。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作出決定:由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等趕赴重慶,進行和談。準備隨行的中央警衛團戰士們都意識到:即使付出鮮血和生命,也要確保毛主席的安全!而擔負主要警衛任務的顏太龍等人,更牢記著李克農的命令:“此次任務,關系重大。如果國民黨特務掏出手槍來,那不是你們的罪過。但是刺客的子彈打出來,我可要你們的腦袋!”
臨行前的延安機場,送行的人不斷涌來。李克農親自把守著機艙門,和毛主席在機艙口緊緊地握著手。“主席,您多保重……”李克農有些哽咽地說道。此時的毛主席依然幽默風趣,“克農啊,男兒有淚不輕彈嘛!這回去重慶,剛好和分別20年的蔣介石見見面,有啥子不好嘛。你看看,你用這咸豆豆歡送我……”
1945年8月28日晚8時,重慶林園官邸的蔣介石頻頻舉杯向毛澤東敬酒,臉上不免露出略帶尷尬的笑容。國民黨的情報機構在毛澤東登機前,還一直向他匯報:毛澤東不會去重慶。而毛主席給蔣介石的最后復電,則是在飛機上發出的。
重慶會談有驚無險地告終,背后不乏以李克農為代表的特工情報人員們無時無刻不在的隱形守護。而在重慶會談之外,李克農依舊在為中共排除著一個又一個危機。進入解放戰爭后,情報工作更加困難,有資料顯示,僅北平解放時便有國民黨特務組織114個,職業特務則高達8500多人。
1949年2月,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城。按計劃,1949年5月黨中央就要正式進入北平。由于當時到處都是特務、間諜組織,所以保證毛主席和黨中央安全的重任再一次委托在社會部長李克農身上。
面對這次的復雜局面,李克農先清晰地分析敵人的心理,決定爭取敵人主動自首,然后順藤摸瓜,將暗藏的敵特一網打盡。在李克農命令北平市公安局偵訊處開展對國民黨各系統特務分子的秘密自首登記工作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前來自首登記的特務就高達 2000多人。隨后,北平公安機關根據自首人員提供的情況展開大搜捕,使北平城的安全狀況明顯好轉。
在此期間,還有一件至今提起來仍讓人心驚膽戰的事情。當時為確保萬無一失,李克農曾向中央建議暫時住在香山。出于安全考慮,李克農和當時北平市公安局秘書長劉進中一起趕往香山雙清別墅,親自檢查毛澤東住所。凌晨兩點,獲悉毛澤東已經出發前來的消息,李克農吩咐便衣隊隊長到毛澤東下車處進行保衛工作,自己留在別墅和戰士們一起進行最后一次清查。
然而就在此時,李克農卻接到清查的警衛戰士的一個驚人報告:在預備給毛澤東居住的房間一角,發現一枚炸彈!
雙清別墅日夜都有哨兵看守,事先更是曾多次進行排查,按理說本應是滴水不漏,如今卻出現如此重大事件。幸而李克農心細,讓戰士們進行最后一次檢查。面對這枚炸彈,在場所有的人都驚呆了。李克農也是大吼一聲:“愣著干嘛!”大家很快回過神來,對中央首長的住處再次進行全面檢查,確信沒有其他隱患后,才安排毛澤東以及周恩來等人進入各自房間。
發現的那枚炸彈,當時卻一直沒能破案。直到后來從被抓獲的特務口中,李克農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原來,香山上的一個老尼姑是國民黨安插的特務,而炸彈就是她搞的鬼。在警戒森嚴的雙清別墅,如何進入毛澤東住處并放置炸彈,這至今仍是未解之謎,但如果沒有李克農,或許彼時的中央領袖們還不知多出多少風險。
板門店上有理有節的談判專家
1950年11月25日,毛主席長子毛岸英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七個月后,在中朝軍隊的打擊下,美國人不得不與中朝兩國坐到談判桌前。得到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的毛澤東主席,飽受喪子之痛的煎熬。但毛主席還是親自找到李克農對他說;
“克農,我想過了,還是你把那件事告訴思齊(毛岸英妻子劉松林的小名)吧”,
之后毛主席又對李克農說,“我還點了你的將,要你去坐鎮開城跟美國人談判。”
此時李克農身體已不如從前,奉命出任談判代表團黨委書記時,他早就備受哮喘病折磨,夜間靠打嗎啡才能入睡。但即使如此,李克農還是當仁不讓地接受了任務!
隨后,中期代表團決定與美國代表團在板門店進行一系列的磋商與談判。那時的談判大廳旁邊,有頂帳篷一直在亮著。而每當會談僵持不下時,中方代表就會從談判大廳進入帳篷進行討論。
彼時的代表團黨委書記李克農,總是端坐在帳篷中大口吸煙,極少說話。雖然李克農是代表團團長,但這談判背后也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運籌帷幄。于是朝鮮戰爭談判席上的態勢,便由李克農及時發電報傳遞到北京中南海。而毛主席也會據此作出適當的敵我分析,抓住敵人的心態。“打的堅決打,談的耐心談”。而每封主席發出的至關重要的電報,開始都是標注著:“克農,并告金、彭。”
1951年的12月28日1時,關于機場和交換戰俘的談判曾一度進行到最困難的階段,彼時雙方都不肯做出任何退讓。為使談判順利進行,中方代表再次來到帳篷內,此時有人急沖沖地說道 “我們怎么辦”。
幸而,李克農此行出發前,毛主席早已寫好錦囊妙計。當李克農拿出事先寫好的紙條時,上面赫然是三個字“坐下去”。或許是毛主席早就估計到朝鮮談判的戰略形勢,所以給予李克農明確的信息:“不要怕拖,不性急,敵無所施其技。”
歷時兩年多的朝鮮停戰談判,其間兩易會場,五次中斷,近六十次的雙方代表團大會中,最艱難的一次談判雙方竟然僵持長達132分鐘之久。而這背后,每一場都離不開李克農,離不開他的理與節!在板門店的歲月里,李克農殫精竭慮,一直帶病堅持工作。但隨著冬季來臨,將軍的哮喘越發嚴重,更是經常大口大口地喘氣。
而就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李克農突然頭一歪昏迷過去。盡管在場的工作人員搶救及時,使李克農才蘇醒過來。但每天晚上都需要坐在朝鮮式的土炕上研究材料的他,身體幾乎已經形同枯槁。由于視力微弱,李克農上將的雙眼時常要貼在炕桌上才能看清文件,而長時間的伏案,則將他的胸口擠壓得難受,疼痛難忍。
身體不舒服時,李克農經常會隔一會就出去走走。站在寒冷的夜空下,呼吸幾口新鮮空氣,想想來自祖國人民的重托,他一時間便會再次在心中充滿斗志。毛澤東、周恩來在得知李克農的身體狀況后,曾建議他回國休息、治療。但彼時朝鮮談判,沒有誰比李克農更熟悉,所以出于大局考慮,李克農果斷回答道“臨陣不換將!”
板門店的談判歷程里,李克農可以說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外交談判,必須有禮有節,有理有據,所以自然不能一味強硬。毛主席之所以選擇李克農,也是因為他很注意安撫大家的情緒。朝鮮談判中,他經常囑咐中方代表們不要失去冷靜,不要“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更不能經不起人家的挑釁而沖動。在朝鮮的歲月里,在李克農的指導下,中方的談判代表們雖時常臉上常帶著笑意,但言語中卻始終方寸不亂、寸土必爭。
1953年7月27日,歷時兩年多的朝鮮停戰談判終于結束。而直到此時,一直殫精竭慮的李克農才終于得以長舒一口氣。方寸不亂、寸土必爭、有禮有節、大國風度,這就是李克農,這就是中方代表團。
隱形戰線上無名英雄的代表
朝鮮談判結束,李克農回到北京繼續從事情報工作,為祖國做著貢獻。1955年,李克農他被授予上將軍銜,是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將軍,唯一一名從“寂靜戰場”上走出來的特殊將軍;1956年,中央八大召開時,李克農以高票當選中央委員,甚至排在他的老上級康生前面。
李克農日漸受到毛澤東和黨中央的重視,但卻使康生的嫉恨之心更加嚴重。康生很多時候是李克農的上司,在上海時更是憑借李克農的情報才使康生順利脫險。李克農曾救康生性命,按說對于這樣一位忠誠有才華的助手,康生也應該是滿意的。但因為李克農的精明和日益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重視,卻不免遭到康生的嫉恨。
在李克農去世后,指使造反派整理已經去世的李克農材料的康生,甚至曾向周恩來發難,要追查李克農的歷史問題。看到康生這番舉動,周恩來怒目正色地說:
“在上海,如果沒有李克農他們,恐怕你們今天來也難得見我了!”
毛主席在得知此消息后,也當著康生面贊揚李克農,并對他指示道:
“李克農打入國民黨那里是立了大功的。沒有他,當時上海黨中央和中央許多人,包括周恩來這些人都不在了,青年同志不知道,你要負責告訴他們!”
很難想象,李克農究竟對新生的中國曾做出過何等貢獻。但正如那個時期的國共知名人物的共同認知:如果沒有戴笠,國民黨的歷史會被改寫,如果沒有李克農,我黨的歷史也會被改寫。李克農的重要性,從這一個個事件中我們便可見一斑。
據說在李克農去世后,美國的情報局曾歡呼雀躍好久,并放假三天。這件事情究竟是真是假尚待考究,但仍足以說明李克農的存在對于外國情報部門來說多么可怕。作為我黨從事隱蔽戰線斗爭的光輝代表,李克農的特殊成就不僅在于他是建黨初期的特定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優秀干部,更在于他能根據中國特色制定出情報保衛工作的正確原則,能夠堅守自己的本心。
北京西山的無名英雄烈士碑曾有段碑文:夫天下有大勇者,智不能測,剛不能制,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朕加之而不怒,此其志甚遠,所懷甚大也。所懷者何?天下有饑者,如己之饑;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民族危急,別親離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敵而求大同。風蕭水寒,旌霜履雪,或成或敗,或囚或歿,人不知之,乃至隕后無名。嗚呼!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來兮精魄,安兮英靈。長河為咽,青山為證;豈曰無聲?河山即名! 人有所忘,史有所輕。一統可期,民族將興。肅之嘉石,沐手勒銘。噫我子孫,代代永旌。
由于特殊的身份,李克農這樣的人只能時常來無影去無蹤,做人做事謹小慎微,更不敢高調地宣揚自己的功績。而如碑文所言,如李克農一般的很多無名英雄,由于特殊原因至今我們仍不能了解全貌。從這方面說,歷史對無名英雄是不公平的。但他們的貢獻歷史會記得,他們也會在陽光散滿的那一天徹底為人所知。
今天是國家安全教育日。有國才有家,國家安全為大家。維護國家安全利益,需要沖鋒在前的英雄,但同樣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做無名英雄,保障國家長治久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豈曰無聲?河山即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