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清是第幾次來這座水鄉古村了。在印象中廣州周邊的水鄉古村似乎沒什么美好的情景值得特別記憶的,除了一灘長年看不清的渾濁、縈繞不息的蚊蟲、揮之不去卻又讓人無法恭維的氣息.....
而在番禺石樓鎮的大嶺古村,這座已經八百多年的水鄉古村卻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來過一次之后,就忍不住愛上了這里,時不時的就帶著家人、朋友或者自己一個人來這里走上一遭。
停好車,沿著指示牌一路漫步到村落里,就能看到大嶺村那座帶著斑駁印記、古老的石拱龍津橋,石拱橋位于村西顯宗祠門前的玉帶河上。
這座歷史久遠的石橋據說建于清早期的康熙年間,是由紅色砂礫巖建成的一墩兩孔拱橋;雖歷經滄桑,但仍完整無缺。橋墩兩側有幾百年前非常罕見的分水脊,既防止船只沖撞,又可減少對橋體的沖擊,如此精巧的構造讓我這個現代理科生都為之驚嘆不已。
在龍津橋一側,聳立著始建于清光緒十年的大魁閣塔(又稱:文昌塔)。高20余米的大魁閣塔是三層樓閣式的六角形磚塔,花崗巖和白林石基座,雙面水磨青磚的塔壁,至今仍完好的屹立在村里,古村當年鼎盛的文化之風由此可見一斑。
原名菩山村的大嶺村,開村至今已有800多年,是廣州市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據介紹,大嶺村有陳氏開村和許氏開村兩種說法。陳氏原籍江西,第三代孫遺慶公于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自南雄珠璣巷遷徙至大嶺開村。另有記載:大嶺村的開村主為廣東始興郡皇后之父許氏,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從南雄珠璣巷逃至大嶺開村繁衍。
最早的一次來到大嶺古村也是源于八年前的那場別開生面的端午龍舟賽,賽場就是繞村而流的玉帶河,平時擱放在祠堂里的龍舟,在這個特別的日子來臨時都成了主角,節奏振奮的擂鼓鼓舞著爬龍舟的村民們把這條平時靜靜流淌的玉帶河變得生龍活虎起來....
最妙的是站在石拱龍津橋上加油的村民,看到我這個背著“長槍大炮”的發燒友,不用出聲借過,都自動自覺地把最佳的拍攝位置讓給我,那種感覺仿佛你就是村里的一個鄉親般自然親切。
平常時日里的大嶺古村,總是帶著經歷了風雨滄桑后的通透、淡定和從容,有一種能撫慰心靈的魔力,就這么靜靜地坐落在那里,遺世而獨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