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團隊列名法
年初,我們企業內部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活動,大家參與度極高,現場效果非常好。
活動中,全體成員分小組,各個小組提出一個問題,所有小組成員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思考并記錄下自己的觀點,然后輪流依次發言,直到窮盡所有的觀點。
這場讀書會就是運用了“團隊列名法”,大家的問題各不相同:
“如何增強學習能力?”
“如何提高幸福指數?”
“如何提升團隊執行力?”
在活動中,促進師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需要在開始前說明會議的規則,澄清議題,也就是團隊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問題?團隊成員能否清楚理解這個問題?團隊最終達成的目標是什么?
小組團隊列名需要遵循“一二三四”規則:
一發言:每人都要發言,但每次只能一人發言;
二追求:追求數量、追求創意;
三不許:不質疑、不批評、不打斷;
四學習:視不同意見為學習的機會。
日常的小組討論,往往會出現“大嗓門”效應,被個別積極踴躍的隊員控制,大多數成員默默無語。
“團隊列名法”就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讓每一位組員參與其中,問題的答案也更加全面。
02.《聰明人的魔法箱》
查理·芒格說到:
“一個人如果能夠掌握100個思維模型,你就可以比別人更聰明。要想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你需要的是在頭腦里形成一個由各種思維模型構成的框架,然后將你的實際經驗和間接經驗都懸掛在這個強大的思維模型架上。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加深對現實的認知?!?br/>
思維模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收藏了無數次,看了上百個,但是依然記不住,學不會。
最近看了英國作家大衛·科頓(David Cotton)的《聰明人的魔法箱》,再次學習了68個簡單卻極為有效的工具,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初入職場的時候,我曾經是“十萬個為什么”,問到大家都很無語,后來,老板跟我說,我花錢雇傭你,不是讓你提問題的,而是讓我提合理建議,并給出解決方法的。
很多職場人,習慣向上找答案,只知道執行,缺乏思考,殊不知老板喜歡的是在諸多解決方案中選擇最佳的方案,而不是只有一種選擇。
《聰明人的魔法箱》這本書就是為了為解決新問題而寫,書中講解了68個工具的定義、使用時機、使用策略、注意要點等進行了詳細說明和示例。
03.常用的魔法“工具”
1.GROW模型:提供框架清晰的解決方法
GROW模型是教練技術中常用的有效工具之一,GROW用于輔導他人,是圍繞設定目標和尋找解決方案的有效工具,其目的是通過教練式領導或父母的幫助和啟示,自行負責地找到答案并確定行動方案。
GROW模型,基本思路是這樣的:了解情況、確定問題、解決方案、行動計劃。
? Goal:在關鍵沖突點深挖,找到關鍵問題,和對方確認目標;
? Reality:通過盡可能深入地探詢,了解對方的現狀以及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處的困境;
? Option:避免主動提出解決方案,而是幫助對方梳理可選擇的多種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測試方案的可行性;
? Will:最后確認解決問題的意愿強烈程度,根據選擇的解決方案形成行動計劃。
GROW模型是萬用模型,極其通用,只要涉及到自我認知、激勵和發展的領域,就會用到這個模型,還用在員工輔導、績效約談、問題解決等領域。
2.欣賞式探詢:協調組織變革
大衛·庫帕里德(David L.Cooperrider)所說:“AI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為它可以在一個完整的4D循環中激發了解的自由、傾聽的自由、夢想的自由、選擇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和積極的自由。這六種自由能釋放所有人的能量,創造出一個不可遏制的能量‘大潮’。而通過釋放能量,AI創造了一個自我永續、積極變革的動量—這就是積極的革命?!?/p>
沒錯,欣賞式探詢(AppreciativeInquiry)簡稱AI,是激發集體智慧、創建學習型組織實用有效的方法。傳統思維解決問題總聚焦于“是什么”,而未能想象出“能怎么樣”,試想一下,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夢想中的樣子創造組織,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放飛夢想,通過創造性的過程改變組織。
欣賞式探詢適用于組織變革和戰略企劃,也適用于建立關系網絡、解決矛盾沖突,幫助團隊探詢更好的合作方式。
“AI的4D循環”步驟:
發現 (Discovery):欣賞現狀中最好的一面,發現并保留,也就是要動員整個系統深入探詢組織成功的原因,確定“組織從過去走向現在和未來最核心的成功要素”。
夢想(Dream):想象一下可能發生的事情,創造一個清晰的愿景,勾勒出一幅未來的美好藍圖。
設計(Design):討論應該怎么做,大膽對組織進行基于網絡和伙伴關系的全新設計,保證夢想快速實現。
實現(Destiny):創新塑造未來,激發員工的能量和創造性,從而增強整個系統變革的動力。這一過程也可以稱之為“交付”,更符合組織變革的意義。
3.戴明循環法:流程控制,強化反饋
PDCA循環法看似簡單,實為一種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極廣,比如說工作計劃、記錄執行、總結等,往往看似最簡單的,卻是少有人掌握其核心理念精髓。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戴明采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
我們熟知的是PDCA循環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
其實四個階段中主要內容的具體化是八個步驟,第一步,調查現狀;第二步,分析原因;第三步,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制定計劃和活動措施;第五步,即實施(D)階段,按預定的計劃認真執行;第六步,即檢查(C)階段,調查了解采取對策后的實際效果;第七步,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總結;第八步,是把本次循環沒有解決的遺留問題,轉入下一次PDCA循環中去。
PDCA循環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地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呈現出階梯式上升的趨勢。
04.結語
在我們了解了多種工具和模型之后,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在實踐中反復驗證,為一個問題尋找多種解決方案,不斷提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無論是自己單打獨斗,還是和他人協同合作,都能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