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深圳住建局明確提出要學習新加坡,實行房住不炒。并且透露了以下數據:
----------2020年深圳2200萬人,1068萬套(商品房190萬套),70%人住城中村---------
1, 深圳的實際管理人口大約為2200萬人,張局長用這個分母除以總居住面積6.12億平方米,算出了人均住房面積為27.8平方米。常住人口大約為1350萬人。
2. 深圳住宅住房累計數量達到1068萬套,這個包含了農民房。農民房的住宅面積占深圳住房總面積54%
3. 深圳70%的人住在城中村。
------2020年-深圳1350萬常住實際2200萬人,保障房51萬套,商品房190萬套-------
-----2035年-深圳2000萬常住人口(可能少于此數)保障房150萬套,商品房260萬套------
結合其他數據:
2020年:
深圳常住人口超過1350萬人,實際管理人口約2200萬人
深圳的1068萬套住宅里,保障住房51萬套,商品房約190萬套。其他827萬套住宅為軍產房、城中村農民房、商住樓、集資房等等類型,以城中村為主。
2035年(學新加坡15年后):
常住人口增長到約2000萬人(按目前每年40萬增速);實際管理人口約為2800萬
保障房增加到150萬套,商品房增加到260萬套,合計16年新增169萬套住宅。
接下來的幾個武斷的猜測(純屬猜測,可以不認同):
1. 深圳最多足額完成截止到2035年新增169萬套住宅的計劃,實際可能還完不成。
2. 到2035年深圳常住人口不一定達到2000萬人,但不會低于1500萬(別問我為啥,純屬瞎猜)
-------------深圳商品房長期稀缺,保障性住房爭取難度很大---------------------------
基于以上的數據對比和猜測得出三個結論:
1. 到2035年169萬套的增量對安居人口而言,遠遠不夠。房產稀缺性會持續20年。260萬套商品房未來可能還會漲。
2. 保障性住房會優先配給公務員、事業編人員。現在深圳年輕公務員靠自己基本買不起房,城市又離不開他們。
3. 普通人排隊申請保障性住房的難度極大。
假定您是這樣的外來人口,建議留下來在深圳追夢:
- 比較高薪,年薪八十萬以上;或者富二代之類:這樣您負擔得起深圳的住房,可以定居深圳。
- 學歷大專及以下:反正您這個學歷去哪都不容易,去二線也許就月薪三千。不如在深圳混一混,萬一混不下去也可以存點錢再回老家。
- 行業所限,只能在深圳的。
- 特別能吃苦,在農民房里也可以安居樂業,生兒育女的。
假定您是這樣的外來人口,我建議早做離開深圳的打算:
- 985以上的學歷,所處行業還可以:多找找同學關系,早點撤到二線城市吧。一般有辦法找份還可以的工作。有機會去歐美也可以,現在深圳房價比巴黎(小巴黎相當于深圳面積1/20,大巴黎面積是深圳的五倍多)高。
- 騰訊、華為之類員工:騰訊可調往成都,華為可調往若干二線城市及海外。
- 孔雀計劃人才剛及格的:160萬拿了也買不起房。我見過這個條件的人,相對選擇比較多(在2020年新孔雀計劃出來前), 都離開深圳回內地了。2020年中國國內博士招生規模是10萬人,過幾年每年畢業的博士夠每個縣分35個(中國大約有近2900個縣級行政區域)。趁著博士下一波超級大貶值前,有條件的話去內地占個坑?
假定您是這樣的外來人口,請繼續糾結:
- 211或以下學歷,所處行業也不好,在深圳月薪不到兩萬,回二線月薪幾千塊。
- 比如說年薪五十萬,錢卻只夠深圳買個老破小,又不甘心。
- 也考慮深圳買不起房去惠州東莞珠海定居的。
另外我鄭重提醒一些現在年薪五六十萬,在互聯網,通信行業工作的朋友:不要小看你們35-45歲這個階段失業的風險。經驗之談,可以看看前輩。
另外對以下說法做一下反駁:
- 可以在東莞/龍崗買房,福田/南山上班:
反駁:每天地鐵通勤2-3個小時,讓你生不如死。2030年前交通不會有大的改觀。
2. 一線城市長大的孩子視野高;
反駁:看情況的。在深圳老破小幾十平米小房子長大的孩子,怎么會比成都大戶型房子里長大的孩子視野高呢?可能前者心理素質要差一點。
3. 在深圳奮斗久了,人人都有機會。
反駁:過去幾十年是這樣的。現在不一樣了,請參考香港。假定你是一個普通人,2005年去香港,應該2020年還是買不起房的,也不會有多好的發展。但如果你是1980年去香港,就機會很多了。時代而已。
-------------------------------對小產權,軍產房做個說明----------------------------------
2020年,深圳1068萬套房,看起來也挺多的。其中大多數為農民房。我是默認絕大多數農民房不適合安居樂業生兒育女。
有人說我是說氣話。我有次坐出租車,司機主動說他一家四口租布吉農民房兩室一廳,很快活,很知足。所以如果你能吃苦,在老破小、農民房、地下室也能安居樂業,生兒育女,那年薪10萬都夠留在深圳追夢了。還有些人心態超級好,在北環上堵個車半個小時,他能快活的唱起歌來。這種人也是無敵的。
但如果你在深圳大半輩子最多老破小,去二線卻能過上品質生活,我當然建議你走。
在深圳最糾結的,大概就是稅前年薪30-60萬的人了。這批人其實還有個出路,我客觀點說出來:
- 買小產權房。一般是同地段商品房價格的三分之一多點。缺點是不受法律保護,不能用房貸,不能用于抵押。小孩上學排位優先級低。但有些村委統建樓,看起來有正常小區,購買風險怎么樣,自己看著辦。一般要買租金年化5%以上的。
- 買軍產房。一般是同地段商品房面積的二分之一多一點,普遍大戶型,不能用房貸,也不受法律保護。深圳的軍產房,以前是廣州軍區發房產證的,現在改戰區了我也不知道最新情況。
這兩條路有風險,但是能讓你比商品房低50-70%買房,不能房貸,可以商業貸款。自己看著辦吧。
-----------------------關于“二線城市”回不去的問題----------------------------------
首先本文的分析結論是“深圳房價可能會繼續漲,深圳人口會繼續增加,但是深圳生活對很多人來說是很艱辛很擁擠的,有些人如果有機會去其他地方是更好的選擇”。這個不算唱衰深圳吧。
其次說一下二線城市的問題。
第一,一線二線城市并不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說法;更多的是一種民間劃分。
舉個例子,二線城市里的天津是直轄市;成都、武漢、重慶、鄭州、西安是國家級中心城市;深圳行政級別是“計劃單列市”與大連、寧波、廈門等平級,在廣東省內也比廣州市行政級別低。要說不在四個“一線城市”,就沒法追夢了,這個是不科學的。
中國四個“一線城市”人口僅占全國的6%多點,再拋開二線,中國還有78%的人居住在三線城市及以下。中國2018年底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大約是60%,注意只是“常住人口”。要說離開了深圳,就只能回村放牛種地,這個是不科學的。
第二,看行業。中國是世界上工業種類最齊全的國家,自己適合呆在哪,得看行業。
目前在互聯網上聲音最大的群體,大概是互聯網通信行業的了。但整個ICT行業的總從業人數,我有一個非官方的數據,大概只有500萬人。金融行業從業人數號稱800萬人,但是證券、基金從業人員全國只有三四十萬人而已。投行的就更少了。對比下中國卡車司機都有3000萬人了,他們在網絡上幾乎沒有聲音。
所以說非得在深圳才能做的行業,其實沒那么多;深圳從事信息技術和金融行業的人,也就各幾十萬,加起來也沒過一百萬人。這也是70%葡萄深圳人能忍受城中村農民房里的真實原因吧。
第三,去“二線城市”是需要重頭開始,需要有根基的
畢竟人家要么是國家級中心城市,要么是省會城市。怎么會一個追夢少年在深圳混不下去了,回頭回個成都、南京就過上好日子了?在深圳工作過,去武漢投個簡歷還能有降維打擊的感覺?一個打工的從深圳回成都打工絕不是降維打擊,回長沙也不是。
你得行業合適。你得年齡合適。你得學歷和工作經驗合適。如果是高管職位,你可能還得從頭開始。
畢竟任何一行,任何一家公司,干什么都得有積累有根基。已經在當地耕耘了十年的同行,都不是吃素的。
既然要從頭開始,就得趁早。畢竟深圳沒了你還會越來越好,以后房價還可能越漲越高,別指望房價暴跌了。看看自己,要不要過上一輩子艱辛的生活,自己決定。如果下決心要走,不如趁早,早點在一個新地方開創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