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線史 | 訪談錄 | 故事匯 ——
路遠 · 心近
遺址 | 發現 | 文化 | 開發 | 交友
毛主席一生喜歡看書,即使在病中仍然堅持讀書。毛主席從1971年開始,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特別是1975年,毛主席患白內障,但手術后,眼睛剛好一點就又開始看書。
那是1975年7月23日夜里10點,國醫大師唐由之主刀為毛主席做眼科手術。手術后,唐由之并沒有立即離開毛主席,而是陪伴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唐大夫零距離接觸到了毛主席這位偉人,切身感受到了毛主席為人民服務,心系人民,熱愛人民的偉大情懷。
在白內障手術后不久,毛主席能看文件看書了。有一天,唐由之在毛主席書房陪他看書,忽然聽到毛主席大哭起來,哭得渾身顫抖,哭得白發抖動,哭得滿臉淚水,哭得泣不成聲。唐由之還是頭一回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下慌了神,不知怎么做好。他只見毛主席捧著書在放聲大哭,只得趕忙制止:“主席,您不能哭,千萬不能哭,手術眼睛要哭壞的!”
這一次毛主席哭了好長時間才平靜下來。這是國醫大師唐由之第一次遇到的終生難忘的事情。
那么,到底毛主席看到了什么,會如此傷心,以至哭得這么厲害,而且哭了這么長的時間?唐由之發現毛主席是在讀一首詞。是南宋詞人陳亮的《念奴嬌·登多景樓》。為什么陳亮的這首詞讓毛主席哭得這么傷心,原來這首詞有這樣幾句話引發了毛主席痛苦難抑。
這首詞開篇寫道:“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之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斗?”
陳亮,南宋愛國詞人。在宋孝宗淳熙15年(1188年)前往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觀看形勢,當時登臨多景樓,作者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詞。因為陳亮所處時代正是宋金爭斗時期,陳亮力舉北伐,反對議和,而南宋統治者卻各自為私計,不敢出兵收復中原的大片河山。陳亮多次向皇帝上書,要求北伐中原,結果目的不僅沒有達到,反而兩次遭到誣陷進入大牢。這與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是一種情形。于是陳亮便寫了這首詞,借古諷今,表達自己抗金的主張。
詞的大意是:登樓極目四望,不覺百感交集,可嘆自己這番心意,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夠理解呢?鎮江一帶的山川形勢極其險要,簡直是鬼斧神工。這樣險要的江山卻不被當作進取的依托,而是看成了天設的南疆北界。鎮江北面橫貫著波濤洶涌的長江,東、西、南都接著起伏的山崗。這地理形勢,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是足以戰勝北方強敵的形勝之地。六朝的舊事,原來不過是為少數私家的狹隘利益打算罷了。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斗!”這最后一句無疑牽出了毛主席晚年的無限感慨。毛主席從打江山到建立新中國,一生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一生憂國憂民,尤其是到了晚年,這種情愫愈加強烈,所以當看到“只成門戶私斗”不禁觸發了他憂國憂民的無限感慨。從毛主席的一生特別是晚年來看,毛主席最擔憂的事有二:
一是一生心系國家前途和命運。
為了人民的利益,毛主席早在1945年回答黃炎培先生提出的歷史周期律時,就明確提出了“人民監督政府”,“人民當家作主”的思想。看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時,毛主席提出了“我們不做李自成”的政治見解。1949年3月中央機關進京時毛主席又對周總理說:“我們不做李自成,我們希望考出好成績。”七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又向全黨發出了“兩個務必”的號召,號召全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
毛主席晚年更是對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高度關心,1966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在滴水洞十天不出門,閉關思索中國的未來,在這期間,老人家寫了一首七律以表達對國家未來的思緒:
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
青松怒向蒼天發,敗葉紛隨碧水池。
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
憑欄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
毛主席“思”什么?他是在想“建立新中國死了多少人,有誰認真想過?我是沒想過這個問題的。”
他是在想“這個國家,這個黨,將來改不改變顏色,走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
他看到國際上蘇聯除了赫魯曉夫,國內的那些曾經一起奮戰的同志,有些思想卻發生了改變,與當初的理想背道而馳,躲過戰爭時期的飛機大炮,卻倒在和平時期的糖衣炮彈上。
毛主席曾經無比感慨地說:“我多次提出問題,他們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話他們可以不聽,這不是為我個人,是為將來這個國家,這個黨,將來改不改變顏色,走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我很擔心,這個班交給誰我能放心。我現在還活著呢,他們就這樣!要是按照他們的做法,我以及許多先烈們付出的精力就付諸東流了。”
“我沒有私心,我想到中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們是很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眾,不能讓他們再走回頭路。”
“在中國歷史上,老子打下的江山被兒子斷送掉的,例子很多嘛!歷史的教訓必須引起高度注意。”
還說:“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國的大地上再出現人剝削人的現象,再出現資本家、企業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鴉片煙,如果那樣,許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毛主席對國家未來的反復闡述,充分說明了毛主席一輩子心系國家的前途和未來。最擔心的是黨變質,國家改變顏色,擔心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人民江山會不會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手里。
二是擔心人民的利益
毛主席越到暮年,這種憂慮越強烈,在晚年,毛主席看到電影《難忘的戰斗》看到老鄉們熱烈歡迎人民解放軍進城的鏡頭,不禁老淚縱橫,因為毛主席深知中國革命的勝利,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毛主席對人民群眾一往深情可見一斑。唐山大地震,毛主席獲悉那么多人民遇難,忍不住嚎啕大哭。毛主席一生都與老百姓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了中國革命,毛主席一家犧牲了那么多的親人,卻沒有流過淚。然而事關天下蒼生的事情,他老人家落淚了。
因此,當看到“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斗”時,想到那些不顧百姓死活,只為“門戶私斗”者怎能不讓他老人家傷心落淚呢?在毛主席心里,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毛主席的一生都與老百姓緊密聯系在一起。他老人家到了晚年最擔心的就是怕“老百姓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擔心一些人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不顧老百姓的利益的現象出現,這應該就是毛主席讀到陳亮的《念奴嬌·登多景樓》詞而傷心大哭的原因。
(文圖來自頭條, 作者:蕭蕭政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