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IDC 發布的《全球服務器季度跟蹤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收入同比下降 2.5% 至 236 億美元,其中備受業內矚目的華為,本季度營收為37.85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69.98億元的營收相比,同比減少45.9%(32·13 億元)。
近乎于腰斬的營收,讓今年8月初曾一度被第一財經、集微網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的華為欲出售x86服務器業務一事再次喧囂塵上。更有內部消息稱,華為出售x86服務器業務已經塵埃落定。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華為出售x86服務器業務最終成真,其對于華為(對內)及所在的服務器產業(對外)會帶來何種影響?
對內舉足輕重:潛在多米諾骨牌效應,惟一增長的企業業務承壓
眾所周知,自2019年華為受到非市場因素的影響,在經歷了一段滯后期后,其對于業績的負面影響在2020年開始顯現。從華為2020年的年報看,整體業務營收(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的增長開始放緩,其中消費者業務僅同比增長3.3%,運營商業務也僅微增0.2%。
而到了今年上半年,來自華為2021年半年報顯示,消費者業務營收同比大幅下滑46.9%(近乎腰斬),運營商業務同比下滑14.2%。
正基于此,作為華為三大企業之一的企業業務成為華為現在和未來新的增長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華為企業業務的增長成為其業績的亮點,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其增速與去年相比,開始出現放緩的跡象(去年同比增長2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8·2%,增速下滑了5%左右)。而參考華為從2019年開始受到非市場因素影響,其消費者和運營商業務經歷同比增長,同比增長放緩和同比大幅下滑的過程,企業業務今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減緩值得警惕。
除了成為華為至今還在增長的業務,從非市場因素受限而導致的不確定性看,華為的企業業務相較于運營商和消費者業務要小得多,即正向的確定性更強。
可見,企業業務在對于華為不利的非市場因素改變之前,其對于華為的戰略價值。
不過令業內擔心的是,如果華為真的因為非市場因素而最終選擇出售隸屬于企業業務的x86服務器業務,三大業務中惟一增長和更具正向確定性的業務也將充滿不確定性。
原因何在?
以去年為例,據IDC統計,華為x86服務器的營收為256億元,占華為去年企業業務1000億元營收的1/4左右。這意味著,如果華為出售x86服務器業務,其隸屬企業業務1/4營收的減少應該是立竿見影的。
而熟悉企業業務的業內知道,服務器、存儲、網絡是任何企業做企業業務的基礎,且彼此間存在較強的耦合性。
由此我們認為,華為出售x86服務器業務,服務器硬件本身導致企業業務的下滑還僅是表象,之后由此可能引發的潛在多米諾骨牌效應對于華為的企業業務才是最大的考驗。
至此,業內會稱,華為從2019年開始著力打造的鯤鵬生態(以基于ARM自研的鯤鵬芯片非x86服務器為根基)可以替代以x86服務器為代表的x86生態。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看看這些年服務器市場基于不同芯片及架構的狀況。
據IDC營收(營收的背后其實是生態的比拼)的梳理,從2009年到2020年這11年間,x86服務器營收呈現的依然是快速增長的勢頭,而非x86服務器則處在相對平穩的狀態。為此,IDC比喻稱,盡管非x86服務器存有機會,但需要化解冰川一樣的耐心和時間。
既然產業的大勢如此,那么具體到華為又如何呢?
這里我們以華為企業業務主打的中國服務器市場為例來予以說明。
根據IDC的統計,2020年,中國服務器市場出貨量為350萬臺,市場規模為216.49億美元(約合1,48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0%。其中,X86服務器市場出貨量為343.93萬臺,同比增長8.1%;市場規模為208.23億美元(約合1,43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7%。由此計算,去年中國服務器市場,x86服務器市場的出貨量僅為6.07萬臺,市場規模僅為56.7億元人民幣。
這里我們需要說明的是,在非x86服務器中并非只是華為一家(例如基于鯤鵬的TaiShan系列服務器),但為了比較方便,我們暫且將中國服務器市場非x86的出貨及營收都算在華為身上,即便如此,與華為去年在中國服務器市場250億元人民幣相比,也僅是占了22%左右。
由此可見,不要說整個服務器產業,單華為企業業務而言,x86服務器及其生態還依然是主打,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這意味著出售x86服務器業務,某種程度上是華為對于自身企業業務發展邏輯和生態的重塑。
當然,我們這里并非否定華為著力打造非x86生態的商業邏輯和實力,而是正如IDC所言,這需要化解冰山的耐心和時間。這對于華為無疑才是巨大的挑戰(需要時間和巨大的資源投入)。
對外難改競爭格局:中國廠商優勢不改,服務器產業持續沖高
不可否認,華為作為中國ICT產業創新和發展的代表,其一舉一動都會引來業內的關注,尤其是其對于產業的影響。只是此前我們更多關注其對于華為自身的影響,鮮有站在產業的高度去審視。那么如果華為出售x86服務器業務,對于中國,乃至全球的服務器產業會有何影響呢?
我們這里以中國服務器市場為例,根據IDC按營收計算,2020年,浪潮、華為、新華三家排名前三的企業總計占有該市場67.6%,如果加上排名第五中國廠商聯想6.7%的份額,中國企業占比接近75%,占有絕對領先的優勢。
這種狀況下,即便剔除華為16.8%的市場份額,僅排名前五的中國企業占比還是會高達58%左右。更為重要的是,鑒于中國廠商多年在服務器領域的創新和積淀,華為空出的16.8%的市場份額也多會被中國廠商吸收,中國企業領先的優勢不會改變。
例如海通證券就分析認為,由于服務器市場中龍頭優勢明顯,假設華為未來推出x86 服務器業務,國內約15%的份額或將由同業廠商重新分配,對應將有利于如浪潮、新華三、聯想等國內服務器龍頭廠商的市占率與業務增速的提升。
此處同樣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華為服務器營收去年幾乎全部來自于中國市場,所以即便是從全球服務器市場的角度,其市場份額依然會大部分歸屬于中國廠商。
另外通過營收的統計可以看出,與華為手機業務遭遇非市場因素影響,國內其他品牌手機廠商惟有搶量,但在關系到營收的高端市場與蘋果競爭不利不同,在服務器產業,中國企業的沖高是量價齊飛的價值性增長。
寫在最后:如果華為最終出售x86服務器業務成真,確實令人痛心,華為自身也會承受因不確定性造成的較大壓力,但可以確定的是,從整個服務器產業看,中國軍團依然憑借著各自的創新占據著該產業的整體優勢,尤其是在中國市場,這種優勢更加明顯。
此外,從未來中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支撐該經濟新底座(算力是核心)的角度,中國市場的前景更加廣闊,而這勢必進一步加快中國企業在服務器產業的創新和應用,不斷夯實沖擊全球市場的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