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囤兒
古今中外的影史上,但凡好演員都是天生注重細節的人。資深演員轉行做導演,很容易把對細節的敏感帶過來。12月3日全國上映的《只要你過得比我好》便是演員曹炳琨的導演處女作。片中有非常多的細節需要觀眾耐心地去品味。品出這些細節所蘊藏的意義后,本片的“育兒經”便會讓觀眾收獲很深層的感動,并通過影片傳達的現實主義內核,對人生產生不一樣的感悟。
從藝二十多年,曹炳琨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展現出對人物心境的準確拿捏和人物情緒的細膩把控。這次首執導筒他還身兼主演和編劇,憑借自己洞察和詮釋底層角色的心得厚積薄發。雖然本片在攝影和剪輯上比較低調,但是人物真實、細節耐品、感動立體。
主人公曹德望是個非常平凡的人。曹炳琨并沒有用社會標簽去勾勒他,而是用閃回來講述他的一些經歷,迅速立起了一個豐滿的父親形象。隨后,影片很快便拋出了戲劇核——曹德望打算把自己的兒子曹生送進福利院。在觀眾尚未清楚曹德望的動機時,根本無法理解他的這一行為。借此,影片營造出了一定的懸疑感,把觀眾的好奇心吊了起來。可以說,整部《只要你過得比我好》就是一個觀眾走進曹德望的內心,探知這對父子的羈絆,理解所有行為的動機的過程。
影片首先給出的一個信息是曹德望身患癌癥,僅有半年生存期。雖然這是一個足夠解釋曹德望大部分行為的動機,但還不足以解釋他為何如此迫切如此執著。觀眾還需要繼續從父子倆生活互動的諸多細節里尋找答案。
和很多一講述父子情就容易拔高孩子心智成熟度的作品不同,本片里的曹生保留了孩童應有的天真與頑皮,并不能理解成年人的難處。比如曹德望為了培養他的獨立生活能力讓他在家干活掙錢,月底結算“工資”,而曹生卻在領“工資”時和老爸“斤斤計較”。再比如曹德望給他買了個冰淇淋,他卻嫌貴,跑回去要求店家退貨,搞得父親在公共場合很沒面子。曹德望也不是被美化的父親,偶爾會對曹生發脾氣、吼叫、不耐煩。片中的父子以及他們的互動戲份,都充滿了真實質感。
伴隨劇情的推進,影片用大量細節上的前后照應,逐層遞進地為父子間的情感羈絆加碼。比如前邊的細節是曹生有自己的工資,后邊的細節是曹生用自己全部的積蓄購買了爸爸一天的時間;后邊的細節是曹生嫌棄冰淇淋貴,前邊的細節是曹生在家用冰箱自制冰棒,還將其放在爸爸的酒杯里,做出了獨此一家的冰棒啤酒。隨著父子羈絆的逐層加深,曹德望和曹生所有行為的動機也都深深地扎下了根。戲劇張力更是越拉越緊——曹生越懂事,曹德望和曹生的分離就顯得越殘忍。
在誰都不愿接受的分離降臨后,本片的敘事高潮已經到來。在敘事高潮之后,曹炳琨非常敏銳地配上了很多帶有強烈感染力的場景,比如曹德望強忍病痛的場景,曹生在雨中奔跑的場景,以及曹炳琨把自己餓瘦到皮包骨的“駭人”形象。這些場景又為觀眾提供了敘事高潮之外的視覺高潮。兩種高潮交織在一起,帶來的感動就非常立體化了。
雖然《只要你過得比我好》在某些環節上還顯得有稍許經驗不足,但是曹炳琨讓人看到了演而優則導的優勢所在。就像章子怡的導演處女作《詩》一樣,曹炳琨的導演處女作也做到了用細節一點點一層層地去感動觀眾,讓觀眾哭得心甘哭得情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