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老孫身體都很康健,也從來去醫院檢查。這些年,他總是感覺腿抽筋,偶爾也會出現乏力的情況。老孫一直都沒有在意,總以為是自己年紀大了,有點腰酸背痛也很正常。然而前段時間,老孫在家里拖地,結果腳下一滑,跌了一跤,就出現左髖關節處疼痛。老孫被送往醫院通過X線檢查,發現是左側股骨頸骨折。
老孫怎么也不敢相信,遂向醫生訴說自己摔跤時的情形。醫生聽后,建議老孫進行雙能X線檢查,看是否有骨質疏松。然而最后的檢查顯示老孫骨密度T值小于-2.5,也印證了醫生的猜想。 很多人的認知中,在發現骨質疏松之初,我們只要及時補鈣。那么骨質疏松就會慢慢好轉。即使出現意外,我們也不至于骨折。在醫學上,光補鈣就不會骨質疏松?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中老年人光補鈣就不會骨質疏松?
在臨床上,造成骨質疏松的原因很多,比如與個人的基因、體質、環境、生活方式、疾病或受藥物影響有關,因此傳言宣稱只要學會補鈣就不會骨質疏松,顯然并不是正確的觀念。雖然鈣質是人體所需營養素,如果有鈣質缺乏,確實需要補鈣,但若骨質流失已經形成,甚至已經到了骨質疏松的程度。即使我們拼命補鈣,恐怕也是不夠的,還必須合并藥物治療才行。
另一方面,就算我們學會用飲食補鈣或吃鈣片,達到我們身體所需求的足夠鈣含量,也不代表這些鈣就可以讓我們達到不會骨質疏松的密度。除了注意鈣質的攝取量,也要看吃進的鈣是否真的有被吸收。
現在很多人不喜歡曬太陽,就算補足鈣質,但維生素D不足,就算吃了鈣也不見得會被身體吸收。要讓鈣質累積在骨骼中,最重要的還是全身性的運動。運動時肌肉會作用在骨骼上,并產生一系列的訊號,告訴我們的骨骼應該吸收更多鈣質,因此骨骼會愈堅固。
所以,我們應該、且必須明白,造成骨質疏松的原因多種多樣,而補鈣只是預防骨質疏松的其中一個辦法而已。我們在發現骨質疏松之后,除了積極接受藥物治療之外,還應該從飲食補充鈣質、還要兼顧維生素攝取及運動。
補鈣應該注意過量的危害
正常血鈣濃度范圍為8.6-10.3mg/dL,而血液中鈣的濃度會受到飲食、腸胃道吸收的狀況所影響,若是高于10.3mg/dL,就可能引發高血鈣癥,癥狀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便秘、腹痛、脫水、心律不整,嚴重則全身肌肉無力、意識不清楚、昏迷。在日常飲食方面,喝牛奶、豆漿并不容易鈣過量,但若是過度補充保健食品的鈣片,的確會增加腎結石、血管鈣化、高血鈣癥或是引發其他心血管疾病。
不過,在日常飲食中有一些與鈣互相抵觸的東西,如草酸和植酸都會抑制鈣質的吸收。因此,正常飲食下鈣不易過量。倘若把鈣片當飯吃,補充太多就會造成血鈣過高,但大部分是內分泌、腎臟以及甲狀腺有問題的患者才會造成血管鈣化,一般民眾避免過度補鈣就不會產生問題。建議每人每天不可攝取超過1500-1800mg的鈣,適當攝取鈣,就不會有過量的風險。
避開5個補鈣的誤區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骨質會慢慢流失。此外,我們還會因為睪酮或雌激素的下降,而使得骨質的流失速度增快。盡管如此,我們多注意飲食、運動,以及規避一些不良習慣,也能很好地改善骨質流失。而補鈣作為預防骨質流失最得力的方法,我們一定要學會避開以下4個誤區。
1、食物補鈣比鈣片更好
很多人總認為通過鈣片補鈣,很容易過量,對健康極為不利。于是就產生了誤解,認為大多數食物屬于純天然的,既能幫助我們補鈣,又能維持健康。實際上,食物補鈣的效益并不能與鈣片補鈣能力相比較。我們如果真的缺鈣,更應該做到食物來源為輔,鈣片為主。
2、鈣片越貴越好
在市面上,有著各種各樣的鈣片,有便宜的,有昂貴的。很多中老年人總喜歡購買昂貴的鈣片。實際上,鈣片補充并不是越貴越好,相反我們在補鈣的同時搭配飲食、運動,更能提升鈣質的吸收。
3、睡前補鈣,更利于吸收
很多人總認為鈣質最容易吸收的時間是晚上,因為我們的身體在夜間需要更多的鈣。另一方面,我們每一個人在正常睡覺之后,不會再進食食物,此時鈣含量相對較少,所以我們睡前服用鈣片,很容易被身體吸收。實際上,這是非常錯誤的。鈣質的吸收與胃酸濃度相關,因此補鈣一般是建議隨餐或飯后服用。而且,鈣質的吸收并沒有時間的特性,也就是說并沒有鈣質吸收最好的某一個時間段。
4、年齡越大,鈣需求量越多
隨著年齡的增加,骨質流失速度會加速,所以中老年人鈣的需要量也相對增加。實際上,這是非常錯誤的。根據膳食營養素攝取量的指南顯示,0-6歲為300-600毫克、7-9歲為800毫克、10-12歲為1000毫克、13-18歲為1200毫克、19歲以上成人的鈣攝取建議量為每日1000毫克。因此中老年人的鈣攝取并不需要更多。相反,遵循每日上限的鈣攝入量,才是最安全的。
5、盲目跟風補鈣
年紀大了,看見別人經常補鈣。而自己與他是同齡人,自己肯定也缺鈣,于是也買來鈣片進行補充。殊不知到了最后,悄悄出現鈣過量的危險。所以說,盲目跟風補鈣并不可取。相反,我們在決定補鈣之前,進行血鈣檢查,或是經過骨密度測試,確實缺乏或有問題,然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鈣,才是最為妥善的做法。
總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理性看待補鈣,而且不是補鈣了,就不會骨質疏松。此外,我們除了預防骨質疏松,也應該做到身體缺鈣就補鈣,不缺鈣可以考慮增加食物來源的鈣攝入。只要這樣,我們才能安全補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