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主要說了烏克蘭與俄羅斯同氣連枝的一面,這篇說它們兄弟相殘。
要說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咱們先得捋一下俄羅斯的歷史。
上篇文章說過,大約一千年前,在我國北宋真宗年間,在今日烏克蘭、白俄羅斯、莫斯科一帶,有一個很強大的羅斯公國,它的首都叫基輔,因此也叫基輔羅斯。這個國家的君主或者領主稱為大公,就像游牧部落的大汗以及我國先秦時期的大王一樣。當羅斯公國最強盛時期的大公死后,他的三個兒子把國家瓜分了,因此出現(xiàn)了大俄羅斯、小俄羅斯、白俄羅斯,這就是今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人的祖先,但并不是今日這三個國家,而是眾多大大小小的公國。
1147年,在那片區(qū)域又崛起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稱為莫斯科大公國,兼并了眾多之前基輔羅斯分出來的公國。
1236年,我國南宋時期,北方蒙古國成吉思汗的長子長孫拔都遠征歐洲,征服了原來羅斯全境和波蘭、匈牙利,接著征服莫斯科公國。拔都后來支援蒙哥取得蒙古國汗位,為此,蒙哥汗允許拔都建立欽察汗國,這個歷史上的國家也經(jīng)常被翻譯成金帳汗國,其軍隊也被稱為金帳軍,該國存在的時間是1242-1502年。
羅斯公國在最強盛的時候因大公娶了拜占庭帝國的公主而改信基督教,他們也被稱為東斯拉夫人,自被蒙古人建立的欽察汗國統(tǒng)治兩百多年后,其血液中就融入了亞洲人的基因。
當時在欽察汗國統(tǒng)治下,今日烏克蘭、白俄羅斯、莫斯科一帶還是有大大小小一系列公國,莫斯科公國之所以能在各公國中日益強盛起來,是因為有很多代發(fā)憤圖強的大公,這讓人想起了秦始皇“奮六世之余烈”的先輩們。
我國元朝時期,大元帝國的親戚欽察汗國出現(xiàn)了一位在位最久的可汗,他是欽察汗國第九代大汗,1312—1341年在位,人稱月即別汗,受他統(tǒng)治的莫斯科公國的尤里大公迎娶了月即別大汗的妹妹,莫斯科公國獲得了更多的土地、更高的地位。尤里的繼承人伊凡一世(1325-1340年在位)依然好好巴結(jié)上國欽察汗國,欽察汗國給他上封號,并且允許他從其他羅斯公國收取貢賦和稅金。
借助于欽察汗國,伊凡不斷進行著領土與財富的擴張,成為羅斯公國中最富有的人,他因此贏得了“錢袋”的稱號,他還用錢從其他公國購買來更多的領地。
1327年,東斯拉夫人信奉的那個教的都主教彼得由基輔遷都莫斯科,進一步提升了這個新興公國的威望。大主教聽起來有點熟悉,啥叫都主教?不妨理解為一個大地區(qū)或一個首都的主教,也就是說方圓那一大片區(qū)域的教會中心從基輔搬到莫斯科了,莫斯科儼然就是原來基輔羅斯公國的繼承人,也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了。
莫斯科大公國就這樣通過打仗、買地、合約不斷擴充著領地,莫斯科歷代大公的目標是擺脫蒙古欽察汗國的統(tǒng)治,統(tǒng)一整個東斯拉夫部落。
同一時期,蒙古人建立的欽察汗國卻由于內(nèi)斗而分裂成幾個小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就是其中之一。
1462年,伊凡三世統(tǒng)一了祖輩沒有打下來的公國,建立了統(tǒng)一的俄羅斯國家。1472年,伊凡三世娶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為妻,從此自認為是拜占庭帝國皇位的直系繼承人,并且把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徽號作為俄羅斯帝國的徽號。
1480年,伊凡三世不再對欽察汗國納貢,從而結(jié)束了兩個半世紀的欽察汗國統(tǒng)治,俄羅斯終于獲得獨立。
1502年,伊凡三世聯(lián)合克里米亞汗國滅掉了欽察汗國。這個克里米亞真沒法說,你可是脫胎于欽察汗國的呀,你可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啊!相煎何急啊?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這是俄羅斯歷史上的首位沙皇,俄羅斯歷史從此進入沙俄時代。
從小到大,“沙皇”這個詞總給人不好的印象,但“沙皇”是個稱號,是斯拉夫人認為的皇帝,類似于古羅馬時代的“凱撒”,昔日羅斯公國分離出來的大俄羅斯,終于統(tǒng)一了整個斯拉夫人。這或許也是后面的蘇聯(lián)、今日的俄羅斯一直想控制烏克蘭、白俄羅斯這樣的東斯拉夫人,也一直想影響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這樣的西斯拉夫人,它也把南斯拉夫認為是自己潛在的勢力,這是有根深蒂固的歷史思維的。
羅斯公國的大兒子大俄羅斯從莫斯科公國到沙俄,漸漸成為一個巨人,但是小兒子小俄羅斯,雖然那片土地上的人被稱為烏克蘭人,卻一直沒有建成一個哪怕很小的國家,它總是被侵略、瓜分,一會并入這個國家,一會并入那個國家。
1650年,烏克蘭人一直在反抗波蘭人的統(tǒng)治,并不斷向東邊強大的鄰居俄羅斯求救。俄國與波蘭干上后,烏克蘭就在俄波兩國的戰(zhàn)爭中被肢解,東邊大部分并入沙俄,西邊并入波蘭。在18世紀,整個烏克蘭都被沙俄徹底吞并。
沙俄就是喜歡打仗,喜歡擴張領土,而那幾百年,西歐的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國玩起了航海,開著大船去掠奪殖民地,迅速積累巨額財富,變成資本主義國家,在他們眼里,沙皇俄國就是一土地主。
俄國一直都羨慕西歐這些富裕的鄰居,自那時的沙俄到蘇俄、蘇聯(lián),到現(xiàn)在的俄羅斯。
西歐那些老牌國家一直都瞧不起俄國,自那時的沙俄到蘇俄、蘇聯(lián),到現(xiàn)在的俄羅斯。
咱再說回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系。
可憐的烏克蘭一直被它四周的鄰居利用、欺負,包括之前的波蘭、立陶宛,包括現(xiàn)在的西歐強國,還包括更遠的美國,它們都只是把它當成架在俄羅斯家門口的大炮基座。
更可悲的是,烏克蘭也被自己的親哥哥俄羅斯算計。
18世紀,烏克蘭無奈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借助于烏克蘭,俄羅斯終于擁有了進入黑海的出海口,進而可以進入地中海,就可以和歐洲那些有錢人做生意、做朋友了,做不成朋友就打他們。借助于烏克蘭,歐洲先進的文化也不斷傳入俄羅斯,這是有利于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事。
1700年,沙皇彼得一世與瑞典爭奪波羅的海,打起了曠日持久的北方戰(zhàn)爭,彼得大帝從烏克蘭征調(diào)來大批哥薩克人去打仗,哥薩克人不是一個民族,其中有俄羅斯人也有烏克蘭人,他們是能征善戰(zhàn)的“自由人”,咱們也可以理解一下蔣介石當時也是把收編過來的部隊首先派上前線,自己的嫡系最終去摘桃子,彼得一世還借北方戰(zhàn)爭取消了烏克蘭自治,相當于收回了烏克蘭人的權(quán)力,這也可以理解,萬一烏克蘭人像原來克里米亞人那樣,從背后反水就麻煩了。可是不屈服的烏克蘭人不干了,1708年,他們偷偷與瑞典人結(jié)盟,想獲得民族獨立,彼得一世大怒,血洗了烏克蘭的哥薩克營地,俄烏自此結(jié)下深怨。
1709年,俄軍徹底擊敗了瑞典軍隊,烏克蘭沒人可靠,獨立夢想破滅。對這個不聽話、不馴服的烏克蘭,沙俄采用了剛?cè)岵氖侄?/strong>,大力輸入俄羅斯文化,拉攏腐蝕烏克蘭上層貴族,讓烏克蘭人講俄語,把他們以前的烏克蘭語稱為“鄉(xiāng)巴佬語”,看看這鄙視鏈,有錢的資本主義強國把沙俄看成鄉(xiāng)巴佬,而蠻橫的沙俄把烏克蘭看成鄉(xiāng)巴佬。
要征服烏克蘭,先要文化征服、心理征服,總之,在之后的200年,沙俄一直牢牢控制著烏克蘭。
直到1917年,沙俄帝國終于被布爾什維克推翻了,沙俄變成蘇俄了。烏克蘭瞅準時機成立了獨立政權(quán),背著蘇悄悄跟德國媾和,愿意給德國提供糧食和農(nóng)副產(chǎn)品,請求德國派遣45萬軍隊進入烏克蘭,抵抗蘇維埃武裝。
烏克蘭的這一做法,像極了1648年,當它反抗波時也是這樣請求沙俄來幫它的。當1650年沙俄真的出兵幫烏克蘭打敗了波蘭,也把烏克蘭給吞并了,烏克蘭想要的獨立落空了。
這一次,德國出兵了,可德軍一進入烏克蘭,首先推翻了烏克蘭臨時政府,另組人馬,扶立另一個由德國操縱的“傀儡”政權(quán),蘇俄紅軍打敗德軍后,烏克蘭還得乖乖回到蘇俄這邊,但這場戰(zhàn)爭像拉鋸一樣,勝負不定,處在夾層中的烏克蘭時而歸東邊的蘇俄,時而又歸西邊,最終,烏克蘭被分裂,西烏克蘭分給了波蘭等國。烏克蘭太想獨立了,但這個夢想就是這么難實現(xiàn)。
這篇文章已經(jīng)夠長了,可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仇怨還沒完,下篇文章接著講蘇聯(lián)時期烏克蘭與俄羅斯人的恩恩怨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