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囤兒
人們愛看體育競技的現場直播,一方面是為了欣賞運動員高超的技藝,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人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某些歷史時刻的見證者。這種見證歷史時刻的瞬間,會變成我們最寶貴的記憶,伴隨余生。2月25日全國上映的體育題材影片《我心飛揚》所基于的真實素材,便是中國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上,楊揚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賽里第一個沖過終點的時刻,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時刻。電影用藝術創作包裹住這份真實,非常真切地帶我們回到了見證該時刻的氛圍和心情。
《我心飛揚》由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電影衛星頻道節目制作中心、北京光影四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衡源路德影視文化中心出品,徐崢監制,王放放執導,孟美岐、夏雨、薩日娜、梁文慧、裴魁山等人主演。本片在開頭就打出字幕,強調是基于真實素材創作,含有大量的藝術加工,不等于真實記錄。這句提醒還是很到位的,因為孟美岐后期馬尾辮的造型,再加上全套比賽服裝,在鏡頭里和楊揚實在是太像了。囤兒在看到某些鏡頭時,的確會恍惚以為是紀錄片。
孟美岐在片中飾演的角色名叫楊帆,在形象上和精神上均對楊揚有很高程度的還原。影片的藝術加工,主要集中在從她的冬奧備戰經歷里,提煉出了一些更電影化的人物關系和戲劇矛盾。本片導演王放放之前還曾執導過《許海峰的槍》,可以說將中國的夏奧首金和冬奧首金都拍了。
運動員的運動生涯大都以年為單位計算,接觸到的教練、領隊、隊友、對手更是數以百計。《我心飛揚》所拎出來并進行藝術加工的,不僅有代表性而且還頗為抓人。其中人物關系,主要塑造的是楊帆與國家速滑隊主教練秦杉(夏雨 飾)。這兩個人是典型的命運共同體,人生的高光與至暗,均與楊帆的成績緊密相連。兩人算得上亦師亦友,互相激勵著成長。
電影必須有戲劇矛盾帶來的張力,而體育題材會有一個天然的張力——比賽的勝負。很多體育題材只設置這一個天然張力,就會顯得熱血有余深度不足。《我心飛揚》還設置了賽場外的戲劇矛盾,大大增加其作為故事片的可看性。這個戲劇矛盾便是體能和技術在提升成績時哪個更重要。
很顯然,即便是門外漢也懂得體育競技拼的就是體能和技術,兩者缺一不可。然而,對于勝負差已經被精確到0.01秒的國際頂級賽場而言,任何微妙的改變都可能帶來巨大的突破或巨大的遺憾。本片就抓住了這對矛盾,并將其放大為全片的一個戲劇矛盾。秦杉是個強調體能訓練的教練,而楊帆是個追求技術進化的隊員。這對矛盾進而影響著人物關系,制造了比比賽勝負更大的情感張力。
這些楊帆身上的藝術加工,反而會讓觀眾忘掉真實的楊揚,而是慢慢地走進楊帆的故事。在最后的比賽里,觀眾全情投入到了一個新的對歷史時刻的渴望之中。觀眾會強烈地想要知道,面對韓國隊針對性的策略,楊帆究竟會如何應對。在氛圍上,電影主創已經成功地將觀眾拉回了那個時刻。無論你是否見證過楊揚的歷史時刻,你都不會想錯過楊帆的這個歷史時刻,這個屬于她屬于祖國的歷史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