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寵物打車被拒載,一直都是個比較爭議的話題。
站在司機的角度,拒載沒毛病。
寵物畢竟不是人,不能保證它在車上的行為。
站在寵物主的角度,雖然對被拒載有心理準備,但多少還是有點失落。
自己能看好自己的寵物,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甚至為此自己特地準備了航空箱或背包,拒載是不是顯得司機不近人情?
01
就因為這事兒,曾經還上過熱搜。
一檔寵物紀錄片里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自己收養了一只失明的阿拉斯加犬,取名劉光明。
由于狗狗身體原因,需要經常帶它去寵物醫院。每次的出行幾乎成了她的夢魘,太難了!
被拒載就是她帶狗出行的日常。
哪怕是前面電話溝通好的,可以帶寵物,結果等司機到達的時候一樣被拒載。
理由出奇一致:我不知道你要帶的是大型犬。
想來大多寵物主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不然就這么個事兒,也不至于上熱搜。
有寵物博主不信邪,為了解帶寵物打車出行的真實現狀,特意記錄了一次帶寵物出行體驗。
等待近半個小時,連續被拒單7次,終于打上了車。
結果上車前和司機溝通卻被無情掛斷,留這位博主獨自風中凌亂。
02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司機說拒就拒,不怕平臺懲罰?畢竟拒載是降低用戶體驗感的行為。
網約車這樣的互聯網平臺不是最在乎用戶體驗感嗎。
并不是司機有多牛,而是各大網約車平臺,甚至是交通運輸部對于攜帶寵物出行都有明文規定。
以滴滴為例,對于乘客攜帶寵物的特別說明,司機可無責取消。
交通運輸部的《出租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也表明態度:乘客不得攜帶寵物和影響車內衛生的物品乘車。
總之,拒載寵物不算拒載!
雖然帶寵物被拒載是合理合法的事情,雖然大部分養寵人也能夠理解。
但這樣的規則多少有點不近人情,缺少溫度。
03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因為人與寵物之間的矛盾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在一些人的認知里,寵物就是“臟”、“臭”、“兇”的代名詞。
他們不養寵物,卻總能在各大媒體平臺看到關于寵物不友好的新聞。
接收到的信息越片面,誤會也就越深。
諸如他們了解寵物可能攜帶寄生蟲,卻不知道驅蟲是每個養寵人的必修課;
他們知道貓咪是弓形蟲的終宿主,卻不知道吃一頓火鍋感染弓形蟲的概率都比從貓咪身上感染的概率大N倍;
他們眼里的寵物只是別人養的一種會動的玩具,卻不知道對別人而言,寵物是家人、是朋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當然,也有一部分主人的不文明養寵的行為,讓他們與寵物的關系變得不可調和。
因為誤解,才會有帶寵出行難的問題,因為誤解,疫情期間才會出現主人被隔離,寵物被殘忍撲殺的事件發生。
04
所以人寵關系持續緊張,就是一個死結,一道無解題?
顯然不是。
前幾天滴滴打車上線了一項新功能:寵物專車。
這意味著以后帶寵出門可以正大光明地打車,不用擔心被拒載了。
說說寵物專車服務。滴滴在備注中特別說明,專車司機是特別招募的寵物友好型司機,經過專業培訓,資質審查后方可承接寵物訂單。
寵物專車內還會免費提供一次性坐墊、車內環境清理產品等。
費用方面,相比普通專車要貴出9.9元專車服務費。貴是貴了點,但總比遇到緊急情況比如去醫院被拒載好。
對于寵物專車服務,網友們也有很多擔心:比如專車消毒不及時,會不會成為寵物傳染病的新載體?再比如會不會招募不到足夠多寵物友好型司機,導致等車時間長?
當然,目前這項服務還在試點運營的內測階段,存在問題是正常的。
我想說的是科技能夠解決的是讓司機和乘客可以相互匹配,增加雙向選擇的機會。
那作為寵物主人,在攜帶寵物打車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將它們放入航空箱,約束好寵物的行為,盡量不給司機添麻煩?
同理,如果絕大多數寵物主都能夠約束寵物行為,做到文明養寵,遛狗牽繩,及時清理排泄物,那么部分公共場所是否也可以適當增設寵物友好區域,不再將攜寵人士直接拒之門外呢。
接納是信任的開始,但規范是接納的前提。
我們都希望看到一個更多元更包容的社會,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