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伯有三個子女,每年有1500元的養老金,但實際上李伯伯過的并不好。
我們一直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老年人不需要花錢,實際上老年需要錢的地方要比年輕人多很多。
我們村里面的李伯伯,因為常年頭疼,但是家里面經濟也不是很好,自己也沒有任何醫療保障,雖然家里面有3個兒女,每年給500元的養老錢去,但是完全不夠老人的日常開銷。
老人一開始頭疼眼花的時候,根本沒有當一回事情,但是頭越來越疼,實在超過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了。
想要去醫院看看,但是醫生光化驗和拍片子錢就花了800元,對于勤儉一生的老年人而言,800元實在太多了。李伯伯看看手中的單子,轉身乘上公交車回家了。
但是沒有過多久,老年人的身體越來越嚴重。在干農活的時候,不幸摔倒然后李伯伯就停止了呼吸。
李伯伯的兒女趕到地里面的時候,什么都已經晚了。子女真的痛心不已,痛恨自己為什么沒有能賺更多的錢,能讓父親早點看病。
人到老年時,往往需要大量的錢,來維持基本的生活。如果沒有錢,那么,很有可能病死在家中而無人看管。
老年人看病難,已經成為很普遍的問題
據衛生部不完全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傷殘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生資源的1.9倍。 老年人患病具有患病率高、慢性病患者多、多病共存、并發癥多、病情變化迅速、長期失能多等特點,老年人看病就醫的三大難是:站不住、擠不動、等不及。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為孤巢老年人,自己一個人生活或者跟伴侶生活,生活的大事小情都需要自己處理。
對于城市的老年人,如果有退休金還會好一點,因為有基礎保障。但是大多數老年人的退休金都在1500~3000元左右。
而對于農村的老年人,如果不打打零工,種種地。自己根本沒有辦法生存,活著就十分困難。雖然子女每年都會給一筆養老金,但是給予和支出不能成正比。老年人還會辛苦勞作,維持自己的基本保障。
60歲以上的老年人,往往都會有一些老年人常見病,例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風濕等慢性疾病。
面對慢性疾病,需要常年的依靠藥物治療,而對于大多數老年人而言,根本沒有能力支付這一部分錢,所以晚年都十分凄涼。
老年人的日常開銷不比年輕人少
人們往往會有一種誤區,就是認為老年人的需求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實際上恰恰相反,不是因為老年人的需求減少了,而是因為我們身邊的老年人年輕的時候沒有錢,等到年老了也沒有任何積蓄,所以抑制住了她們的消費。
對于有能力消費的老年人,他們消費的需求往往更加多樣化。他們不僅僅在乎基本的物質需求,而且在乎精神需求。對于生活的質量要求更加高,更加喜歡智能化,和高雅的東西。
現在有很多服務,是專門針對老年人的,而且服務費也是非常高的。例如:老年人陪玩團隊,老年人徒步走,老年人旅行團等等。老年人消費的多樣化,促動了經濟的發展。
所以老年人不是日常消費低,而是你身邊的老年人沒有錢去消費。
獨生子女,無法完全贍養父母
中國現在的家庭組合模式一般都是一對夫妻,需要贍養4個老人,撫養一個孩子。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人賺錢,7個人花錢。對于大多數夫妻而言,是完全沒有辦法辦到的。
夫妻兩個人需要償還車貸、房貸、家庭的基本開銷,還有面對公司的應酬。孩子的教育基金、各種興趣班的費用加上父母的養老錢。夫妻兩個人根本沒有辦法承擔。
大多數夫妻,都是上面緊緊老人,下面緊緊自己,沒有必要的開銷全部省下。而把更多的資產放在培養孩子身上。
這種情況實際上還算不錯的,要是因為意外,夫妻二人一方失業,全部的經濟負擔交到一方,那么,生活壓力就會變得非常大。
所以,老年人更多的時候,會自己打打零工,賺點零花錢。不讓自己影響到自己,甚至有的老年人還會幫子女干干活,給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子)買買玩具什么的,幫子女減輕負擔。
最后
人的一生短短數十載,但是每一瞬間都是需要錢的。無論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基本生存,還是為了心中的詩和遠方。或者是為了自己的子女或者是自己的父母,我們都需要不斷賺錢,來完成財富積累。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生活真的沒有保障。對于有錢人,錢是一個數字,但是對于普通人而言,越有錢越自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點點關注喲,如果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