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人,3個月,182個村莊,500多公里,他們用腳步丈量,以真心守護,將27個太平財險農險服務站建到康定高原,把專業高質的農險服務帶給藏區農牧民。
“三顧茅廬”搭建溝通橋梁
“這些服務站建下來,我們能聽懂的藏區方言越來越多了?!碧截旊U康定支公司負責人洛絨用略帶口音的普通話說道。“語言溝通不暢是落地服務站建設、開展承保理賠工作的主要困難?!?/p>
洛絨給農牧民講解農險政策
為了盡快在康定落地農險服務,洛絨他們要向當地農牧民宣講保險知識、理賠知識及相關農險政策,但農牧民們不通漢語,且不同地區使用的藏語方言也不同,語言不通成了他們的第一道難關。
怎么才能克服語言障礙,暢通與農牧民的交流呢。
去找“翻譯”,這些“翻譯”不僅要精通漢語和地方藏語,還需要是當地德高望重、極具說服力的人。
“不是每一個人一開始就愿意幫助我們,”服務建設小組的同事說到,“他們不太信任外來人,怕我們是騙子,不敢幫助我們,被拒絕已經成了常態?!?/p>
太平財險在康定建立的農險服務站之一
兩河口以西的村莊地處偏遠,單邊車程超過3個小時,因為當地沒有可住宿的酒店,服務站建設小組需當天往返。第一次去村莊時他們被當成“騙子”給打發走了。第二次來到村莊,服務站建設小組站在農牧民的角度,真誠講解了服務站建設后的作用,但當地聯絡人仍然存疑。最后服務站建設小組在當地政府的協助下,在農牧民的家中通過講解政策性保險惠農政策、好處,“三顧茅廬”最終取得了聯系當地聯絡人的信任,成功搭建起與農牧民的溝通橋梁。
“百里支援”獲牧民認可
太平財險農險服務站建立后,提供防災減損服務支持成為農險服務站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年3月以來,甘孜州康定普降大雪,捧塔鄉兩河口村積雪達15厘米,牦牛無法尋找草料進食,這對靠牦牛為生的農牧民將造成了巨大損失。
康定支公司了解災情后,第一時間向四川分公司說明情況,四川分公司上下聯動,多方籌措,幫助他們渡過眼前的難關。
“放心,我們會盡快將草料運送過來的!”
一句簡單的承諾,背后是一波三折的草料籌集、道阻且艱的運送過程、被質疑能否兌現承諾的信任危機…
牦牛出險查勘照片
了解情況后的四川分公司第一時間通過渠道向云南訂購牧草,因疫情管控、牧草品種等原因,無法第一時間尋到草源。隨后,四川分公司發動轄區內機構力量,在德陽找到一家可提供10噸牧草且能夠運送進入藏區的供應商。確定牧草能進藏區后服務站馬上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牧民,但受制于康定惡劣的風雪天氣和道路條件,本應在一日內完成運送的牧草遲遲未到,焦急等待中的牧民不禁對服務站產生了質疑。
“你們真的會給我們送牧草嗎?牦牛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不能騙我們啊。”
牧民們為服務站的員工系上哈達示感激之情
服務站的員工們一邊安撫牧民,一邊抓緊聯系牧草運送公司,終于,經過3天的漫長等待,4月2日,太平財險援助的10噸牧草抵達兩河口村,成為本次雪災中的第一批援助物資。優質的牧草不僅最大程度減輕了牧民的損失,也增加了他們對太平財險服務的認同。
把太平保障送到更多農牧民手中,把太平財險的服務做到藏區農牧民的心坎上,太平財險農險基層服務網絡建設的腳步永不停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