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毛主席晚年身體并不是很好,每天的生活都需要受到嚴格的照顧,否則很容易出現問題,他的身邊有一個頂尖醫療團隊,很多護士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位優秀的護理人員叫吳旭君,她在毛主席身邊工作長達21年,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為了給老百姓創造福利,甘于奉獻的全過程。,她晚年透露毛主席不怕死亡。
01
吳旭君和毛主席說起來是工作人員和領導,但由于兩人朝夕相處,后來成了很好的朋友,她是少數幾個能和毛主席隨便開玩笑的人。毛主席沒事的時候,也會對吳旭君講述過去的事情,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而在其他人面前,他絕對不會提這些經歷。
隨著年齡增長,毛主席也不得不面臨生病和死亡的問題,他曾經和吳旭君講過母親去世前的樣子。毛主席回憶道,母親去世的時候,他就守在身邊,看著母親憔悴的模樣,他實在不忍心,就提出要離開一下。
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毛主席心里留下母親始終充滿活力的模樣,她的母親通情達理,同意了毛主席的請求。由于有這段經歷,毛主席對吳旭君表示,希望將來他去世的時候,吳旭君不要守在身前,他也不想讓別人看見自己最后的痛苦模樣。
毛主席甚至還對吳旭君提到了自己設想過的5種死法,其中包括飛機失事,這在當時很常見,我們熟知的葉挺、博古等人都是因為飛機失事去世。因此,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后就沒有乘坐過飛機,即便是去蘇聯訪問,他也是搭乘火車。
看到吳旭君的臉色很沉重,應該是不愿再討論死亡的問題,毛主席突然開起玩笑,表示自己愛吃魚,死后一定要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到長江里喂魚,等把魚兒養肥了之后,就能夠給其他人吃,也算是換種方式為人民服務。
02
實際上,毛主席希望死后火化,這在當時并不是秘密,他是一個思想開明的人,面對死亡從不避諱,不希望搞封建社會那一套,死后建墓立碑,他只希望死后能夠重回泥土。因此在1956年,毛主席就簽署了火化協議,但在他死后,這個愿望卻沒能實現。
二戰英軍統帥蒙哥馬利訪問我國時,毛主席也和他提到過死亡的問題,當時的毛主席不到70歲,蒙哥馬利勸他不要考慮這些問題,一定要好好保養身體,更好地建設國家和服務人民,毛主席卻開朗地表示,73歲和84歲是兩道坎,跨過去才能長命百歲。
蒙哥馬利并不理解中國的傳統俗語,他還以為毛主席懼怕死亡,不斷勸說毛主席,一定要放寬心態,還說中國人民離不開毛主席,他至少要活到84歲才行。毛主席卻風趣地表示,他有很多問題要和馬克思討論,蒙哥馬利竟然也配合毛主席開玩笑,表示自己要找到馬克思,告訴他毛主席有多重要,讓兩人晚點見面,大家聽后紛紛哈哈大笑。
03
毛主席對待死亡的態度,吳旭君全都看在眼里,她深深地為毛主席的灑脫折服。而在平時的生活中,毛主席非常重視吳旭君,有一次因為自己犯錯,遭到吳旭君的怒批,他卻并沒有生氣,而是主動向對方道歉。
原來,當時有位女演員才能出眾,表演十分精彩,關鍵是長得很像毛主席的女兒。毛主席看過節目后非常高興,就主動送給她書法作品作為禮物,順帶著寫上了自己在中南海居住的地址。幾天后,這名女演員寄來一封信,直接送到毛主席的住處。
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主席的住處是國家機密,為什么如此輕易地被外人知曉?汪東興調查后,發現吳旭君沒有及時制止毛主席的行為,就把她叫過去痛罵一頓。這本來不是吳旭君的責任,她受到批評后心里很氣憤,馬上跑去批評毛主席。
毛主席起初很驚訝,還感到有點委屈,但很快就意識到,是自己馬虎大意了,連累了工作人員,便主動向吳旭君道歉,可見兩人關系非常親近,就像是爸爸和女兒一樣。不過在1974年,毛主席病重之后,吳旭君因為工作需要被調離中南海,兩人從此再未見面。
結語
1976年,毛主席去世,正如他生前多次提到的一樣,護士吳旭君并不在身邊。不過讓毛主席沒想到的是,他的火化意愿沒有得到實現,經過幾位領導人商議后,決定將毛主席的遺體保存下來,仿照蘇聯的列寧設置紀念館,以供后人永遠瞻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