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們每個人都是伴隨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離開的時候也要伴隨著親人的哭聲告別。面對老人的離世,有人是真情流露地哭,有人是裝模作樣地嚎,有人是礙于習俗做做樣子。只有那些生前備受敬重的人在離去時,人們會留下不舍的淚水。
在王光美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來了很多人,有些老紅軍甚至是坐著輪椅過來的,他們想要最后再送送這位了不起的女性。兩位特殊人物的出現,將這場告別儀式變成了哭別儀式,劉源上將同樣是淚水漣漣。
01
舊時代的中國人民長期生活在苦難當中,無數人既要承受戰爭帶來的家破人亡又要忍受來自剝削階級的壓迫,生存對他們來說是一場磨難、朝不保夕。王光美就生于這樣的時代,但她出身名門望族,從來不必為了物質生活的匱乏而擔驚受怕,外面轟隆隆的炮火聲也被隔絕在了高門大院之外。她熱愛學習、熱愛思考,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學業上。
對于祖國和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難,她是心知肚明的。但她年紀尚小無力去改變什么,只能發揮自己的學業方面的優勢,爭取早日在科學文化方面為國爭光。她智力超群又肯下苦功,很快就成為北平學生圈里出了名的“數學王”。在輔仁大學物理系完成研究生學業后,她準備出國留學,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出國前卻意外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給當時的北平軍調辦做英語翻譯,協助中共方面順利完成抗戰結束后的談判事宜。
02
在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沖突的時刻,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內戰打響后,她來到延安繼續為我黨工作,成為一名正式的中共黨員。在工作中認識了劉少奇,他們被彼此的才華與優秀品格深深吸引,很快就組建了家庭。對于她這樣出色的革命女戰士來說,婚姻與家庭并不能夠牽絆住自己的腳步,一邊顧家一邊協助丈夫處理工作更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
婚后,她不再是那個埋頭鉆研數理化的女學霸,轉而學著料理丈夫的生活起居,幫他整理文件事務,協助他更好地為革命貢獻。加上劉少奇之前留下的五個孩子,家里一共要有九個孩子需要她操心。但是,在孩子們眼中,她是一個非常善良溫和的母親,從來不會對孩子們發脾氣。她疼愛孩子,也會用嚴格的標準教導他們。
03
劉源記得,他小時候每逢節假日就要去門口和哨兵一起站崗,這是父母對自己的教育原則,培養他從小就能吃苦的性格。這樣的教育模式拯救了這個家的孩子們,當浩劫到來,父母長輩相繼被關押,十幾歲的他們分散到各地接受勞動改造,全是憑借著頑強地意志走過了最艱難的時期。1978年年底,王光美重新恢復了自由與工作。
十二的歲月流逝無法彌補。丈夫早已不在,孩子們也已經長大。她頂著花白的頭發,支撐著病弱的身體再次走上了工作崗位。沒有任何埋怨與請求,她繼續用自己的能量為人民服務,為國家貢獻。作為一個母親,她承受的痛苦少有人能及,卻將更多的關愛與包容給了全國數十萬貧困母親,幫助她們走上了新生活。
04
2006年10月13日,這位在近代歷史上頗有傳奇色彩的女性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留給后人的唯有她高尚的品格與精神財富。在她的告別儀式上,兒女們全都來了,社會各界的代表們也來了,看著面容慈祥安臥在鮮花中的她,所有人都是肅然起敬。隨后,現場來了兩位特殊的人,他們是在影視劇中扮演過劉少奇夫婦的劉秀杰和郭法曾。
看著與父母面容相似的他們到場,劉源再也控制不住地淚流滿面,周圍人無不為之動容,頻頻拭淚。好不容易抑制住自己的感情,身著上將軍服的劉源隱忍著,手捧母親的遺像慢慢走出告別廳。他曾說過,母親身上具備所有東方女性的優秀美德,她是慈母、是賢妻,是黨的忠誠戰士------
結語
王光美女士是近代中國革命道路上優秀女戰士的杰出代表,是新中國優秀領導干部杰出代表。她經歷了很多坎坷卻依然從容淡定、心懷祖國和人民,為人民默默奉獻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此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與繼承,激勵更多的女性用自己的堅強與不懈奮斗來回報這個社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