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蕩與變革的時代,一個杰出的英雄人物,如果沒有辦法做到完美,那么一次黑天鵝事件,就可能奪走他的一切——讀《明末農民戰爭史》有感。
李自成,在后來無數人的口述中,和他的大順政權一道,成為了功敗垂成功虧一簣的代名詞。更有甚者,喜歡用貪圖享樂,奪取江山以后不思進取等話術,說這是李自成失敗的首要原因,還要后人以儆效尤。
不得不說,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速敗,有不少值得分析與商榷的地方,但就此將李自成不切實際的貶低或者說污名化,是不可取的。
有兩點我們得承認,第一點,李自成在進入北京城建制之后,面對來自山海關與白山黑水的勢力,這是一種黑天鵝事件,當然,大順政權中如果有真正能夠洞察全局的能人,也許結局會完全不一樣。
第二點,李自成的成功,不僅僅是在戰場上,在建設政權守護后方的一系列措施,也是可圈可點的。無論上馬打江山還是下馬治國,李自成都是歷朝歷代農民起義者中的佼佼者,不能因為他最終的失敗,就將他否定的一無是處。
我們首先來看看李自成在逐鹿天下的時候的一系列舉措。李自成的起義軍,軍紀相對來說,在那個時代稱得上數一數二了。明朝官軍在圍剿農民起義軍的時候,軍閥將領們放任手下的士兵橫征暴斂,殺良冒功。許多與起義軍稍有點聯系的縣城,都被官軍屠戮殆盡。
而李自成所率起義軍,到了后期,可謂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幾乎不將矛頭對準無辜者,僅是將官僚地主,皇親國戚抓起來拷打審問,并且將所沒收的田產與糧食,充作軍餉之外,再分一部分給底層農民,愿意追隨起義軍的普通官僚,往往也會留以任用。
這么一來二去,民心所向,自然是朝著李自成所率領的義軍了。“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快快開門拜闖王”這就是李自成義軍所到之處,所受到的待遇。說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絲毫不為過。
反觀明朝統治者這邊,除了戰場上的橫征暴斂殺良冒功,崇禎帝坐鎮后方也是昏招迭出,對統兵的將領閣員絲毫不予信任,一面派親信太監作為監軍監視將領們的行動,一面又對意見不合或者是戰場上失利的將官大刑伺候。
久而久之,無數文臣武將要么擔心背鍋,要么感覺自己受到深深的冒犯,紛紛出工不出力,不愿再去承擔扶大廈之將傾的重任。更有甚者,直接率領軍隊投奔了李自成。如居庸關總兵唐通和京軍三大營統帥李國楨。這其中,一人送出拱衛京師的天險,一人送出神機營中大量利于攻城的火炮。
就這樣,大順軍勢如破竹,李自成這名驛站小卒出身的底層人物,在大將劉宗敏和軍師宋獻策的陪同下,浩浩蕩蕩的進了北京城,而崇禎帝只能落得眾叛親離,在煤山自盡的結局。
從中可以看得出,李自成也許文化水平不算很高,但是在對時局的洞察與籠絡人心駕馭人臣方面,比這位剛愎自用的崇禎帝強太多了,仁義不施放,而攻守之勢逆也。其實到了后期,根本找不出一個明軍可以戰勝大順軍的緣由。
李自成攻下北京之后,絕非傳言中的沉溺于享樂,而是為了穩定時局,同時采取了八大措施:一、穩定社會秩序。二、接管和清理明朝各部衙門。三、接管地方。四、抽調軍隊南下。五、繼續推行追贓助餉政策。六、處理均田問題。七、打擊與取締廠衛機構。八、準備登基大典。
這八條措施,對于一個新生的政權來說,可以說得上是盡善盡美了。一方面注意到了穩定京城附近的局勢,另一方面也在勵精圖治,計劃一舉奪取天下。其中追繳贓款正是補充軍需所用,打擊廠衛機構,也是深得人心之舉。無數深受東廠錦衣衛戕害的仁人志士,紛紛拍手稱快。
與此同時,李自成也命令劉宗敏等大將抓緊訓練軍隊,不可懈怠,可以說此時的大順政權,完全是一種朝氣蓬勃的態勢。要說有哪些事情沒做好的話,無非就是追繳贓款實在太狠,對明朝的官僚,戒備心過重,凡是前朝三品以上官員,一律不予錄用。換作其他時候,這樣的苛刻之舉,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是當面對黑天鵝事件的時候,一些小小的不足之處,都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大損失。
崇禎帝煤山自盡之前,也做了一番困獸猶斗。徹底放棄山海關與寧遠的防務,調吳三桂的精兵入關。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明的最后的精銳了。這對于拱衛京師,擊退大順的目標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加上崇禎朝堂習慣性的扯皮和推諉,指令耽誤多日,才發出。
吳三桂部行軍到一半,京城已被攻下。李自成也意識到吳三桂所率領的精兵是一心腹大患,如處理不當,很可能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權衡再三,出于穩定局勢的考慮,李自成決定勸降吳三桂。吳三桂和鎮守山海關的高第都接受了李自成的勸降,并準備前往京師覲見李自成。李自成也派降將唐通接管了山海關一帶的防務,計劃看上去萬無一失。
可是,當吳三桂部行軍至一半的時候,聽聞自己的父親吳襄的住宅在京師遭受了侵犯,且各地傳來對故明官員追贓的消息,層出不窮。吳三桂不由得擔心起了自己的投降之后的前途與命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趁著唐通部人少且疏于防衛,率部一舉攻下了山海關。
李自成對吳三桂的叛變感到無比震驚,當即率領大將劉宗敏和京城附近的軍隊,開赴山海關,出兵平叛。同時也帶上了吳三桂之父吳襄和明太子朱慈烺,還抱著憑借忠義孝道感化吳三桂的希望。
吳三桂攻下山海關之后,自己部下也無法理解這樣的所作所為,軍心動搖,加上人數上處于劣勢。吳三桂意識到但憑自己的力量,無法抗衡大順軍。便寫信聯絡了關外的多爾袞。
滿清勢力之前在大順軍勢如破竹之際,便提出了與大順軍共同分享勝利的果實,但未被理睬。此時,滿清陣營中的漢人降將洪承疇范文程等人提出趁大順政權立足未穩,吳三桂暗送秋波之際,集中力量,逐鹿天下。
洪承疇之流是大明官場的老油子了,常年跟農民軍以及前朝同僚打交道,深諳對付這些人的手段。便建議打出為崇禎帝報仇,光復大明,興軍剿賊的口號入關。四月初,攝政王多爾袞與郡王阿濟格、多鐸等人,率領整個滿清三分之二的兵力,揮師入關,可以說,滿清這是把所有的家底帶上,來搏命了。
李自成所率軍隊在與吳三桂的作戰中節節勝利,但是大順軍也人困馬疲。多爾袞所率清軍以逸待勞,在決戰的最后時刻,發動總攻,大順軍一潰千里,劉宗敏也受了重傷。
可以說,李自成這次,敗就敗在未能意識到滿清的潛在威脅,竟然在此時幾乎舉全國之力入關爭奪天下。山海關戰敗之后,李自成匆匆忙忙在北京完成登基,然后退出北京,打算依靠西北一帶的大順軍主力,集合起來,反擊清軍。
可是,滿清陣中,這些漢人降將深諳那些官僚地主的尿性,大順軍山海關一敗之后,許多投降大順政權的明朝官員開始動搖了。在滿清的旗號以及暗中聯絡之下,那些地主官僚相信,委身于滿清,是能夠爭取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形式。于是紛紛在大順政權內部興風作浪,背后捅刀子。
山海關一戰,就像推倒的第一個多米諾骨牌。由于此后大順政權內部,不斷有降將作亂,整個指揮系統瞬間變得千瘡百孔,李自成在退兵的過程中,屢戰屢敗,所到之處,也很難徹底集中力量,進行有效的反擊。不少出生入死,經驗豐富的大將,也在與清軍的流動作戰中陣亡。
終于,在九宮山,由于輕敵冒進,李自成與二十多名隨從,一起被當地的地主武裝擊斃。雖然趕上的大部隊進行了殘忍的報復,但是失去主心骨的大順軍,也沒能堅持太久,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
如果,大順軍陣營中,有一個真正洞察全局的策士或者李自成在對待吳三桂的態度上更加決絕一點,在吳三桂叛變之際,調集起全部的主力清理門戶,同時做好與清軍決戰的準備,歷史可能真的會改寫了。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對于吳三桂的評價,諸位見仁見智吧,但是有一句話,還是得說,關鍵時候,吳三桂這樣的“老六”之舉,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歷史走向,這人絕對是在中國歷史上排得上號的“老六”了。
對于失敗的李自成,其實也沒必要去苛責太多。從結果反推過程來看,他也許沒做好統戰,在追繳贓物,清理前朝官員面前,有些操之過急。但是再盡善盡美的預案,也難敵這樣的“老六”出現以及所帶來的黑天鵝事件。李自成,虧就虧在還是沒學會洪武大帝和永樂爺的那一套“要么不做,要么做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