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學習中醫,在把脈這塊遇到障礙,暫時停止學習。這篇文章,主要是談一些看法。我可以嘗試性給自己開藥,所謂一法通萬法通,我的認知是有參考的意義。我喜歡簡單化,若是覺得中醫復雜,不認同,勿噴,會糟蹋我的心情。
我在相關中醫網站上,看到中醫詞典與中醫知識,這兩部分內容對中醫相關名稱進行了解釋。解決了認知障礙,就可以看懂專業術語,剩下就是面對的文言文。學習時看文言文難度很大,可以先學習白話文的書籍。在有需求時,再去針對性翻古籍,這個時候看文言文難度降低了不少。
學習中醫,主要學會看病。知道是什么病,才有可能開藥。能開藥,有效果的治療,才代表成功。下面的內容,是我的認知,僅作為參考,沒有把握別嘗試。
把脈僅僅通過描述,難以感覺出來,非要進行對比才能繼續學習。舌診可以作為參考依據,看得見容易識別。另外一個是問,對比健康身體情況,將一切異常總結出來。這個過程適合前三步,或者第四步,太復雜的因素太多,不建議自己嘗試。
眼睛發紅,舌頭白,盜汗,手腳冰冷,等等。這里面每一個異常代表病癥外在體現,不同的病癥可能有同一個外在體現。當一個病癥出現,不可能只有一個異常,接下來用其他異常作為參考,確定身體的癥狀。拿腎陰虛與腎陽虛來說,外在體現不一樣。這個過程,是排除法。
盜汗,我們不知道是什么病因,百度或者中醫網站上搜索,會有盜汗的相關知識。以此為基礎,利用排除法,確定最準確的病癥。確認病癥后,利用病癥名稱搜索到藥方。
在這里要提示一下,有的藥方或者藥物有禁忌,比如說不適合虛寒證。那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虛寒證,看看自己身體外在表現是否符合要求。若是符合要求就更換藥方,若是沒有選擇,就看藥方中的成分。這些禁忌是藥材導致,我們可以找別的藥替換這個藥材即可。
藥材有分類,你可能找不到替換的藥材。拿熟地黃來說,歸肝經。那么要替換熟地黃,就在歸肝經里面找其他藥材替換。
這個過程難度很低,我這種記性差,無法認真學習的人都有把握,各位應該更勝一籌。
那么如何不看藥方自己開藥?
五臟對五行,相生相克。肺屬金,出現問題,在調理肺時,若是脾臟有問題,需要調理脾。因為脾屬于土,土生金。肺需要脾供養。就算脾臟沒有問題,可以適當地養脾。
癥狀有陰陽之分,陰虛補陰,陽虛補陽。腎陰虛,要使用陰藥,不能用陽藥。熟地黃就是陰藥,在藥材介紹中有個功能是補血滋陰。菟絲子固精縮尿,那么尿少不適宜使用這個。楮實子利尿,與菟絲子相反,用藥要注意。
兩味藥,功能相同,一起使用可以突出這個功能。如果兩味藥都有明目的作用,那么同時使用,在明目上會加強。藥效相同,增加藥效。同樣,相反可以抵消或者削弱藥效。
特別要留意每個藥材的作用,不要忘了禁忌。在中醫用藥上,不僅僅只是利尿與縮尿。就拿瀉來說,適合便秘的人,而腹瀉的人不能使用。開的藥沒把握,優先選擇無毒的藥材。自己給自己開藥調養時,一般病情很輕,我們可以選擇低劑量。同樣,藥材越簡單越好,不是越多越好。在這種情況下,最大程度降低風險。試藥,看看有沒有作用或者副作用,再進行修改。隨著治療康復,藥物要適當變改。
在這里再說些注意事項,補血要活血,補氣要行氣。清肝,滋腎,養肺等等,在某種情況下使用更好。如果咳嗽太多,對肺有損傷,可以養肺。而毒素太多,肝功能又不好,就要排毒養肝清肝。
內容應該不太完善,我建議優先了解《五味之陰陽五行,作用》,《四氣認知》,《升降浮沉》,《補瀉》,《歸經》,《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中藥的配伍》,《用藥禁忌》,《中藥的用藥劑量》,《中藥服用法》。這十種是文章,不是書籍,了解它們算是對中醫有大概了解。這是十種,是我接觸到的,也是我茫然學習時第一步接觸。
針灸,不適合我,主要是記性與耐心問題,所以沒有學習。正骨與推拿這些,日常用到很少,所以沒有學習。不是為了謀生,很多東西暫時沒有去深入了解,有興趣可以適當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