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書
前段時間讀了幾部小說:《百年孤獨》、《挪威的森林》、《月亮與六便士》、《追風箏的人》、《老人與海》和《小王子》。
《百年孤獨》:除了那個略帶恐怖、震撼的結尾,什么都不記得;它真像一場颶風,過后,什么都沒留下。
《挪威的森林》:想象中的它甜蜜而憂傷,讀后發現不甜蜜也不憂傷,有些陰郁,對其人物心理狀態不甚理解。
雖然不能用“真實”來要求一部小說,但小說要在情節安排和人物形象塑造上避免給人一種“不真實感”,在這一點上《月亮與六便士》做得不好,比如:畫家之前還好好的,怎么突然一夜之間就和這個與之共處好幾十年也沒怎么樣的世界格格不入好像一天都忍不了了?為驚世駭俗而制造這種有悖常理的沖突不好,不真實。
《追風箏的人》和《老人與海》閱后內心未起波瀾。
《小王子》對我的觸動遠遠大于以上五部的總和,如果用分數評價:《百年孤獨》+《挪威的森林》+《月亮與六便士》+《追風箏的人》+《老人與海》=0分。《小王子》,100分。
為什么?因為我哭了,不知道為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