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又一次驚起一灘鷗鷺。
當地時間11月2日,美聯儲宣布加息75個基點,并透露加息放緩的信號,美股一度拉升。
然而,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番講話后,美股卻突然恐慌式跳水,納斯達克指數暴跌超3%。
鮑威爾表示,加息最終利率將高于九月預期。
面對鮑威爾釋放的重磅信號,有人慌了,他們在擔心什么?
有人不慌,但他們能笑到最后嗎?
誰不慌?中期選舉在即,拜登能夠笑多久?
慢刀割肉式加息引發恐慌,
美股尾盤狂瀉納指跌超3%
當地時間周三(11月2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加息7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3.75%至4.00%之間,符合市場預期。這次加息75個基點仍獲得12個票委的一致通過。
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的第六次加息,也是連續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前幾次加息分別是3月、5月、6月、7月、9月,加息幅度分別為0.25%、0.5%、0.75%,0.75%,0.75%。
在隨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指出,今年12月和明年2月很可能會放緩加息速度,“在某個時候放慢加息速度是合適的,可能會在12月份討論縮小加息幅度的問題?!?/p>
但他指出,目前還沒有考慮暫停加息,可能需要在一段時間內采取限制性的政策立場,“歷史強烈警告我們不要過早放松,必須保持政策路徑直到工作完成,將盡一切努力實現目標,現在考慮暫停加息還為時過早。”
談及美聯儲的兩大目標,鮑威爾指出,通脹仍遠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不僅數據比預期強勁,通脹預期也仍然穩固;而勞動力市場極度緊張,職位空缺非常的高。
“降低通脹可能需要決心和耐心。雖然長期通脹預期已經回落,但短期通脹預期升勢非常令人擔憂,可能令通脹變得根深蒂固。”
鮑威爾認為,在貨幣緊縮政策上美聯儲“還有一段路要走”,并且他強調終端利率水平將高于此前預期,“我們可能最終會加息至高于我們在9月會議上預期的水平?!?/p>
今年9月公布的點陣圖中暗示本輪加息周期的終點在4.6%左右的水平,但鮑威爾今天的表態明示,這個水平已經無法滿足美聯儲官員們的預期了。
芝商所的“美聯儲觀察”工具也顯示,聯邦基金利率有很大概率將被提升至5%-5.25%,這意味著該行還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再加息125個基點。
鮑威爾解釋道,“我們在這次會議上討論了放緩加息的問題,因為加息速度現在變得不那么重要了。我們需要終端利率有足夠的限制性,這是現在的重要問題。”
關于潛在的衰退,他認為,隨著利率走高,美國經濟仍然存在軟著陸的可能性,只是落腳點的范圍變窄了,“沒有人知道是否會出現經濟衰退,也沒人知道經濟衰退會有多糟糕。”
由于鮑威爾明確本次加息周期的利率終點會高出9月預期,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道瓊斯指數跌1.55%,納斯達克指數跌3.36%,標普500指數跌2.5%。
美股大型科技股集體大跌,(按市值排列)蘋果跌3.73%,微軟跌3.54%,谷歌跌3.79%,亞馬遜跌4.82%,特斯拉跌5.64%,Meta跌4.89%。
標普500指數11個板塊“全軍覆沒”均跌超1%??蛇x消費板塊收跌3.7%,信息技術/科技板塊跌3.47%,電信板塊跌超3%,房地產、原材料、能源板塊至多收跌逾2.6%,公用事業板塊跌超1%。
值得注意的是,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則逆市漲0.94%。熱門中概股漲跌不一,理想汽車漲12.09%,京東漲3.64%,小鵬汽車漲2.96%,新東方漲2.89%,好未來漲2.06%,百度跌0.13%,拼多多跌0.52%,騰訊音樂跌0.53%,阿里巴巴跌1.76%,蔚來跌2.27%。
截至發稿,美元指數則總體平穩,略微上漲0.0145%,報112.1163;COMEX 12月黃金期貨收漲0.3美元,報1650美元/盎司;WTI 原油期貨收漲1.84%,報90美元/桶。
12月或加息50個基點,
馴服通脹之路漫漫
本次議息會議的最大看點,在于決策者釋放的關于12月利率決議的相關線索。
有“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著名記者Nick Timiraos在利率決議公布后表示,美聯儲在暗示,可能放緩加息步伐。
Timiraos在大約兩周前就撰文稱,美聯儲在11月議息會議上可能會討論是否以及如何釋放12月放緩加息步伐的信號。消息傳出后,市場情緒得到明顯提振,美股市場連續多日大幅上漲。
經濟學家Derek Tang評價稱:“FOMC聲明的轉變讓我有點驚訝,美聯儲聲明關于放緩加息步伐的可能性比我想象的要明確得多,我原本以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會在12月之前保留更多的判斷,但似乎委員會確實達成了共識,最早可能在12月縮小加息幅度,這取決于數據的走勢。”
研究公司Renaissance Macro經濟學家Neil Dutta表示,美聯儲不可能在每次數據不盡如人意時,都加息75個基點,一旦聯邦基金利率超過4%,即便是加息50個基點,也算是相當激進的加息步伐。
根據美聯儲9月發布的利率點陣圖,決策者預計的年底利率中值落在4.4%,這僅僅支持美聯儲將在11月和12月的會議上累計加息125個基點,換而言之,12月加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最新利率決議公布后,芝商所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市場預計美聯儲12月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55.4%。
放松緊縮步伐并不意味著美聯儲將放松對抗通脹的力度,鮑威爾表示,歷史記錄強烈警告不要過早放松,將保持政策路徑直到工作完成,將盡一切努力實現降通脹的目標。
中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9月美國CPI同比小幅回落至8.2%,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上漲6.6%。其中,交通運輸項同比增長12.6%,住宅項同比增長8.0%,成為除能源和食品飲料外美國通脹的主導因素,這背后分別對應著油價和工資收入。
伴隨原油價格于6月見頂回落,9月美國通脹亦出現由9.1%向8.2%的環比回落,可以預見,6月美國CPI 9.1%或是其環比最高點,美國通脹整體將呈現見頂回落的態勢。
盡管美國通脹環比的高點或已逐漸顯現,但在未來半年至一年中,美國通脹的回落速度較以往歷史周期將更加“一波三折”,原因在于工資上漲往往具有“剛性”。
要想馴服通脹這頭猛獸,美聯儲前路依然漫漫……
誰慌了?“透支了整整一代人!”
美聯儲連續大幅加息,令美國聯邦政府承受巨額國債利息壓力。美國財政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僅在2022財政年度,聯邦政府的國債凈利息就達4750億美元,超過2021財年的3520億美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2022財年國債利息已超政府用于退伍軍人福利和交通的開支總和。美國穆迪分析公司預測,到2025年或2026年,聯邦政府支付的國債利息可能將超過美國整體國防預算。美國2022財年國防開支達7670億美元。
CNN還認為,聯邦政府償還31萬億美元規模國債的成本飆升,意味著國會在基礎設施建設、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撥款的空間更小。
穆迪分析師丹·懷特表示,聯邦政府近年來激增的債務,令財政狀況顯著惡化,“透支了整整一代人”。他說,如果美國經濟衰退引發稅收減少,可能令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一場衰退可能使事情更糟”。
美聯儲連續大幅加息,不僅令美國聯邦政府承受巨額國債利息壓力,也將帶來民生方面的壓力。
首先是令身背房貸的人痛苦。美國房屋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Freddie Mac)10月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平均利率為7.08%。這是該數據自2002年4月以來首次突破7%。
其次也增加個人消費貸款者的負擔。在疫情和通脹影響之下,美國消費者信用卡債務出現劇烈上升。據圣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網站公開數據,10月份美國人的信用卡總債務(9200億美元附近)已經大大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而且達到有統計以來(2000年開始)最高的水平。
美國經濟一旦出現實質衰退,失業率攀升將導致大量信用卡違約,利率飆升也會加重美國家庭的還息成本。根據Bankrate的數據,當前美國的信用卡平均利率為18.7%,處于30年來的最高水平,并且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丹·懷特還表示,當大量美國家庭背上難以償還的債務,這將使得經濟衰退的速度加快,并增加日后經濟恢復的負擔。
誰不慌?中期選舉在即,拜登能夠笑多久?
相較于今年歷次議息會議,本次美聯儲決議可能并不是關注度最高的,但卻可能是最為特殊的,因為11月8日開始的美國中期選舉即將拉開序幕。
無論如何,美國潛在的經濟衰退風險和今年自始至終持續的高通脹,已經成為了驢象兩黨在中期選舉中無法回避的話題。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將不可能避免地通過經濟層面的傳導,影響到美國國內政治版圖的演變。
據最新民意調查顯示,40%的美國人認可拜登的工作表現,比一周前高出一個百分點,但仍接近其總統任期內的最低水平。民調數據顯示,四分之三的人“非常關注”食品和消費品的價格。
美國羅格斯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朗戈(John Longo)表示,汽油和食品雜貨價格是民眾最為關注的問題,這是因為當消費者在購買食品雜貨、在餐館進餐以及在加油站給汽車加油時,他們幾乎每周都會看到這些價格。
居高不下的通脹始終是選民關注的焦點,這也難怪拜登對美聯儲強勢加息樂見其成。美國白宮經濟顧問Bernstein近日表示,拜登總統此前曾支持美聯儲轉向收緊貨幣政策。拜登認為,美聯儲是首當其沖抗擊通脹的斗士,不會妨礙其工作。
強勢加息雖然給通脹降溫,但顯然拜登目前還不能高枕無憂,因為隨之而來的衰退隱患也讓人們憂慮。近日不少民主黨議員不斷警告美聯儲,不要大幅度加息使經濟陷入衰退。
在近期一封致美聯儲的公開信中,9名民主黨議員認為美聯儲的行為是“對數百萬工薪美國人生計的漠視”。他們寫道:“我們非常擔心,你們的加息可能會導致經濟放緩,同時無法減緩持續損害家庭利益的物價上漲?!?/p>
美聯儲當然不太可能對這些指責“俯首聽命”,但對于美聯儲而言,在“治通脹”與“保經濟”之間,依然無法兩全。
以史為鑒,在不推高失業率的情況下實現通脹目標的軟著陸并不多見。1994-1995年,在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領導下,美聯儲將利率提高了一倍,達到6%,并成功地減緩了經濟增長,而沒有扼殺經濟增長或加劇失業。但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高通脹時期,美聯儲緊縮政策導致失業率飆升至1975年的9%和1982年的10.8%。
彭博經濟學(Bloomberg Economics)估計,要讓通脹回到美聯儲2%的目標水平,需要每月凈裁員約35,000人(持續一年),如果物價壓力根深蒂固,這個數字還會更大。
本月還有兩個重要數據即將公布,就是11月5日的非農就業報告,以及11月11日的美國CPI報告,或影響今年余下時間的市場前景,并有可能通過打亂預期而迅速改變市場走勢,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面對不確定的世界,大咖們怎么看?
李迅雷:警惕歐洲“邊緣國”的黑天鵝次生風險
美國工資上漲的“剛性”特征,會導致本輪美國通脹回落斜率較以往周期將顯著放緩,且較難回到3%以下的合意水平。
縱觀美國選情歷史,通脹而非經濟增長及資產價格波動才是決定選舉的最關鍵因素。因此,從四季度中期選舉及2024年美國大選布局的角度,疊加本輪通脹周期回落的緩慢,美聯儲對于經濟陷入衰退的容忍或大于通脹的高企,且其把利率維持在高位的時間可能比市場想象的更長,直至高利率環境使得美國經濟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衰退,或才能打破這一美國“工資—通脹”的“螺旋”。
歐洲方面,四季度的能耗控制措施無疑會加劇經濟衰退,未來一年歐元區經濟出現超預期的衰退或是大概率事件,這也是為什么今年以來,美元與歐元出現“倒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于被忽視的歐洲“邊緣國”最可能產生“黑天鵝”次生風險,如意大利所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和能源危機形勢更為嚴峻,需要警惕能源危機引發意大利等國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
一旦作為歐盟主要成員國之一的意大利出現債務風險,市場恐慌情緒或進一步向其他歐洲重債國擴散,最終可能再次釀成類似2012年式的歐元區整體債務風險,這將極大的增加資本市場對于歐洲乃至全球經濟衰退預期。
任澤平:充分估計全球經濟衰退和歐洲金融危機的形勢
任澤平近日文章表示,現在世界經濟正處于三大周期疊加:中國筑底、美國滯脹、歐洲衰退。對未來的世界經濟有三大判斷:
第一大判斷,歐洲有可能爆發全面經濟金融危機,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可能也難逃一劫。歐洲在經歷能源危機所帶來的高通脹壓力,經濟動能正在進一步衰竭,資本和產業正在大幅流出歐洲。但為對抗通脹,歐央行的加息步伐還在繼續,這對歐洲經濟雪上加霜。歐洲金融市場依然十分脆弱,尤其是南歐二線國債市場的流動性枯竭風險。
第二大判斷,全球經濟正在開啟新一輪深度衰退,美國經濟也難以幸免獨善其身。美國處于經濟周期的“滯脹”階段,需求已經掉頭向下,但持續超預期的就業市場和通脹數據給美聯儲的加息奠定了基礎。
第三大判斷,如果作出科學應對,中國經濟有望重新引領全球,關鍵是新基建、新能源、民營經濟重獲信心、平臺經濟發揮創新作用、穩樓市房地產軟著陸等。
劉元春:不能低估美國經濟“硬著陸”對我國整體經濟的影響
關于美聯儲貨幣緊縮政策和美國潛在的衰退風險對我國的外溢影響,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近日表示,我們不能夠低估美聯儲加息以及美國經濟“硬著陸”對我國整體經濟的影響。
一方面,美聯儲持續快速加息,帶動全球流動性持續收縮,國際資本市場波動加大,會沖擊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信心。另一方面,美國是中國主要出口國家之一,如果它的經濟硬著陸,一定程度上也會對我國出口產生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