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蔣介石身邊醫療小組的醫生陳耀翰告訴蔣介石,他最好立刻停止一切對外活動半年,完全靜養。
宋美齡聽說此事之后,把陳耀翰大罵了一通,說他不懂事,不識大局。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72年,蝸居于東南小島的蔣介石已然85歲高齡了。作為一個80多歲的老人,無論他的意志有多么頑強,無論他過去的身體有多么強健,此時的蔣介石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
但是蔣介石本人并不愿意就此服老,他頗為頑強,盡管已經有意識地開始安排兒子蔣經國接班,但是他自己依舊把持著國民黨內的最高權力。
而這一年更是成為蔣介石身體健康的一個轉折點。
1972年,蔣介石在臺灣又一次就任所謂“總統”。就職后一個月,蔣介石身邊的醫護人員就為他做了一次全身體檢。
這一次體檢結果讓蔣介石身邊的醫護非常緊張,最要命的便是蔣介石的心臟比上一次體檢擴大了很多。醫生們對此都非常擔心,認為如果蔣介石不好好調養,他的身體健康將會越來越糟。
正因為如此,時任蔣介石醫療小組成員的陳耀翰看了體檢報告后,認為事態嚴重,需要馬上讓蔣介石休養。
陳耀翰為人直爽,有什么就說什么,他直接去面見蔣介石。見了蔣介石后,陳耀翰也很直接地把體檢結果告訴蔣介石,并且提出蔣介石最好馬上休養半年,停止一切對外活動,在一個完全安靜的環境下,做最清凈的休息。
蔣介石年輕的時候雖然叱咤風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強人。但是此時85歲的他,早已被歲月褪去了不少曾經的剛強。面對醫生的直言相告,蔣介石大為緊張,馬上把這件事告訴了宋美齡。
作為一個醫生,陳耀翰坦率地告知病人和家屬真實的病情,這本沒有問題。但是他偏偏忽視了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身份——他們是政治人物。
對于一個政治人物而言,自己的健康就不是簡單的問題了。
1972年的臺灣,可謂是風雨飄搖。
此前一年,大陸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蔣介石政權被逐出聯合國,聯合國也宣布不再承認蔣介石政權。
1972年的2月21日,尼克松訪問大陸。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宣布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
3月,英國也撤掉了在臺灣的“領事館”。
這些對于蔣介石政權而言,無疑是一個個致命的打擊。此時的臺灣島內人心惶惶,正是最為慌亂的時候。
而作為一個強人政權,蔣介石無疑是國民黨政權上下的主心骨。
這個時候如果蔣介石真的消失半年,會引起社會多大的恐慌?
如果蔣介石身體垮掉的消息外泄,國民黨的統治會受到多大的沖擊呢?
宋美齡聽到蔣介石的話,第一反應考慮的就是這些。
而自大陸時代開始,蔣宋兩家已然就是一個捆綁的利益體。宋家因為蔣介石的軍事力量和威權統治,獲得了超然的政治經濟地位。而此時蔣介石去休養半年,那么宋家和蔣家這么多年來的統治地位會不會受到削弱,這也是宋美齡考慮的問題。
所以,宋美齡聽了陳耀翰的意見,非常生氣。她先安慰蔣介石:不要聽他夸大其詞,你身體還好得很,為什么要休息半年!這簡直豈有此理!陳醫官太不懂事,不識大局了!
隨后,宋美齡把陳耀翰找來大罵一通,斥責他不懂事。
此后,宋美齡要求凡是蔣介石任何病情的報告,醫生們都要先報告給她,經過她的批準,才可以對蔣介石說。而且在宋美齡的要求下,醫生們只能對蔣介石說些無關痛癢的話,什么沒關系啊多休息啊。
雖然宋美齡的考慮也有一定道理,她想減輕蔣介石的心理壓力,對外穩定政局,但是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規律,并不會因為刻意隱瞞而會變好。
雖然醫生們學會了報喜不報憂,但是醫生們往蔣介石辦公室跑的次數越來越多了。
宋美齡雖然可以刻意隱瞞蔣介石的真實病情,但是她自己是知道實情的。因此雖然蔣介石并沒有休養,但是蔣介石醫療小組的醫生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3名,幾乎把所有科室都找齊了,而且都是臺灣當時的名醫。
另外因為蔣介石心臟問題,還專門從美國請了名醫余南庚定期回臺看診。也正是這個余南庚在幾個月之后把蔣介石從鬼門關給拉了回來。
除了醫生護士配足之外,蔣介石在臺灣榮總醫院還有一個專門的六號病房。這個病房里匯聚了當時臺灣可以搞到的最先進的醫療設備,費用從來沒有上限。
后期因為蔣介石身體越來越差,宋美齡又下令把這些設備在士林官邸也盡可能地裝上。
宋美齡發話了,底下人哪敢不從,能搬動的都搬到了士林官邸,就連笨重的X光儀器也給搬過去了。副官們都私下議論士林官邸成了一座小型榮民總醫院
雖然醫生們萬分小心,但是1972年的夏天蔣介石還是昏迷了,經過醫生各種搶救,蔣介石終于在1973年1月蘇醒了。
在蔣介石昏迷期間,宋美齡對外嚴格封鎖消息。但是蔣介石長期不露面,也很容易引起外界種種猜測。
為此,宋美齡在蔣介石蘇醒不久,就開始策劃蔣介石的對外露面。這些公開露面的背后設計者都是宋美齡。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曝光則是1975年會見所謂美國駐臺“大使”馬康衛。
彼時馬康衛要離任回美國,他其實這兩年里都在申請要見蔣介石。為什么呢?其實美國人已經從自己的情報渠道掌握了一些蔣介石的病情,但是還是需要眼見為實一下。
醫生們是非常反對,因為他們不敢保證蔣介石可以離開心電圖監控。但是宋美齡想來想去,實在覺得這一面蔣介石必須要見。
蔣介石自己也明確,必須要見,因為這是為了自己這個政權的前途。
于是在這一次不得不見的會面之中,宋美齡親自擔任翻譯,醫療小組則在會客室的隱秘處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搶救。
據蔣介石的貼身副官回憶,當天蔣介石表情不太自然,說話還會喘氣,而宋美齡則在一邊及時幫助蔣介石掩飾口齒不清和詞不達意。
雖然這一次會面有驚無險,但是這還是讓醫生們很害怕。時任醫療小組負責人王師揆私下吐槽“你們不知道我每次要擔多少心,但又沒辦法制止.....”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再多的醫生,再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藥品,也最終沒能挽回蔣介石的生病。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心臟病在臺北逝世。
一代強人終于落幕,屬于他們的時代終于慢慢遠去。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