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吃貨來說,不是在品嘗美食的途中,就是在尋找美食的路上,畢竟有句話說得好,唯有美食不可辜負啊!但是想要品嘗到更多的美食,只有走出去,才能了解到更多的美食,從而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畢竟美食種類繁多,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美食,而且越是好吃的美食,可能越是深藏于小巷,只要我們有發現的眼睛,總會不讓我們失望。
玉兒是一個吃貨,自然對吃這件事不能吝嗇,而且每次閑下來的時候總喜歡去尋找一個特色美食,前段時間去一個古鎮游玩,發現了一個比較獨特的美食,這個美食可能跟我們心目中的精美食物,相差甚遠,但是做出來的味道卻非常棒,而且在當地頗有名氣。
做這個小吃的是一位年長的大叔,大叔做的這個是當地的特色小吃,不僅做法具有特色,而且成品也非常獨特,每次剛出鍋的美食就被哄搶,來晚了還不一定能吃上,但是沒吃過的人卻嫌“臟”,這是什么美食,一起來看看。
這個大叔的小吃攤并不大,小到即買即食的程度,連顧客坐的位置都沒有,但是從來不缺食客的青睞,而且這個地方也是旅游勝地,很多人看到后都會停下腳步來看看。現在映入咱們眼簾的就是大叔做的小吃了,這個小吃看著其貌不揚,對于沒吃過的還以為老板不講衛生呢,做的美食看著很臟,沒有食欲,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臟,小吃就是這種模樣,而且做法獨特,是采用一種古老的器具,叫做甑的一種鍋,蒸出來的美食,而這個美食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甑糕,主要是用糯米、紅棗、蕓豆、葡萄干做成的一道小吃。
在當地做甑糕小吃的有很多家,但是大叔的生意格外的好,這不僅是手藝的高超,還有大叔不忘初心的做法,大叔說現在很多人為了省事,選擇用機器代替了人工,效率雖說提升了上來,但是味道卻不如從前,沒有了人情味的食物,自然得不到大眾的認可,而且做甑糕也是不僅是一件體力活,技術要求也很高,稍有馬虎就做不出想要的味道來。
大叔說做甑糕一整套流程下來需要近十個小時的時間,需要分為4個步驟來完成,分別為泡米、裝甑、火攻和加水。
首先泡米需要提前一晚上把糯米浸泡好,以米心泡開為宜,然后第二天準備裝甑,采用先紅棗、葡萄干、后放米,再放紅棗的方式進行層層鋪墊,一共分為7層(三層米四層棗),最后以紅棗進行打頂,接著進行火攻,火攻采用大火蒸制2個小時,慢火蒸5個小時,最后進行加水,一是往糯米和紅棗中加水,讓其兩者交融,使其軟爛更入味,二是往鍋中底部加入水,使蒸汽沖入甑內,保持恒溫的狀態,就可以出鍋了,由于做法復雜,還十分考驗體力,大叔一天只做一鍋,來晚了想吃只能等第二天了。
聽完大叔的講解,大家也解了其中的緣由,很多沒吃過的人,紛紛進行購買,我也沒經住美食的誘惑,買了一份,接過甑糕的我,迫不及待的嘗了嘗,紅棗甜而不膩,糯米軟爛適中,口感非常棒,轉眼小攤上的甑糕就快賣完了。
這可真是好吃的東西可能其貌不揚,但是不嘗嘗永遠不知道味道的好壞,我們在品嘗美食的路上不可能處處都是驚喜,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食的眼睛,相信不會讓你失望,那么對于這樣的美食你想不想嘗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