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敦煌,你會想到什么?
也許是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玉門關,飛天和千手觀音;
也許是常書鴻、張大千、樊錦詩,或者是王道士和藏經洞……
莫高窟“九層塔”
這些確實都是敦煌的給我們的鮮明印記,但敦煌其實是一個更宏大、更豐富的概念。為什么第一次到敦煌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感到震撼、興奮卻又特別迷茫,因為敦煌實在太多元、太具象、太宏大,出發前做再多的攻略和功課,在實實在在的敦煌面前都顯得太單薄。
如果說帶一本書去目的地是很多旅客緩解焦慮的良方,那么應該帶哪一本書去敦煌呢?
今天終于等到這本《敦煌大歷史》??!
《敦煌大歷史》
這是一本由兼具敦煌石窟一線守窟人+講解員身份的新一代90后學者寫給普通讀者的敦煌歷史文化一本通。
這本書首先破除了大家的一個普遍誤解,即“敦煌=敦煌研究院=莫高窟”。以壁畫、石窟為代表的的敦煌藝術不是“天外飛仙”,而是悠久歷史中眾多人群、多元文化互動交流的產物。
《敦煌大歷史》不是敦煌的地方志,而是把敦煌放在中國大歷史的脈絡中進行梳理??梢哉f這是一部敦煌史,也是半部中國史。
在書中,你會跟著從作者敦煌出發,見證中國歷史至關重要的大場面。
而只有讀懂了這些歷史背景和敦煌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才能真正領略敦煌藝術之美和敦煌的多元魅力。
1
你的敦煌向導:90后學者、資深守窟人、講解員
《敦煌大歷史》的作者邢耀龍,是一位年輕的90后學者,曾任職于瓜州縣文物局和敦煌研究院,在榆林窟擔任守窟人超過六年;
在一線從事學術研究(包括參與多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同時,也為廣大游客講解敦煌石窟,既掌握了大量學術前沿的知識更新,也擁有向普通讀者講述敦煌的經驗和熱情。
邢耀龍現在是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青年學者,杭州師范大學訪問學者,四川省樂山市美術館顧問,中華學術外譯《敦煌學論稿》學術顧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是國內敦煌學領域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團體,創始會長為季羨林先生,“敦煌女兒”樊錦詩擔任名譽會長,北大榮新江教授為現任會長。邢耀龍是最年輕的會員。
邢耀龍還是土生土長的甘肅人和當代敦煌移民,少年時代隨家人從蘭州以南的通渭出發,跨越河西走廊,來到了屬于古敦煌地理范圍的瓜州縣(原安西縣),這里正是榆林窟的所在地。
正因為在甘肅、河西、敦煌和瓜州,再具體到敦煌研究院和榆林窟多年的生活、求學和工作,邢耀龍對這一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和歷史文化積累了深厚的情感。因而在《敦煌大歷史》中,除了金戈鐵馬的宏大歷史敘述和對敦煌藝術的深入講解,還有很多微觀視角、個人視角。
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沙武田先生在《敦煌大歷史》的推薦序中說:“首先能夠感受到一位在敦煌文化遺產地工作的一線人員對其所面對和守護著的藝術寶庫的純粹感情?!薄白髡咴跉v史與現實之間的輕松轉換,能夠以特殊的筆觸把看似平常甚至枯燥的歷史情節講得有聲有色,閱讀的帶入感十足。”
寫到敦煌的移民開拓,他自然而然將自己的生活與歷代敦煌移民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如由于明朝的棄置,這片古敦煌的土地上人煙稀少。為了充實邊防和安撫新歸附的額敏和卓部,雍正十一年(1733 年),清廷下令額敏和卓率部萬余人遷居瓜州。
為了迎接額敏和卓的到來,清廷在瓜州修建了回民五堡和漢民五堡。這些堡都用“工”來命名,筆者現在就居住在“六工村”,家里二十多畝棉花田就是當年額敏和卓帶領維吾爾同胞開墾出來的,筆者生計全賴于此。
寫到懸泉置遺址出土的“漢朝環境保護法”,他又回憶起兒時因為掏鳥蛋被父親教訓的經歷。
所有這些現實與歷史的關聯、結合,不僅為讀者提供了閱讀的場景感和代入感,也為整本書滲透了人性的溫度。
“作為一個廣義上的敦煌人,我的生命,就是敦煌歷史在一個具體的人身上的延續。因此,這本書中,我常常把敦煌歷史的相關事件投射到今日之我的身上,希望借此讓讀者了解敦煌歷史對于如今敦煌人的塑造?!?/blockquote>在全書的最后一章,邢耀龍回顧了從常書鴻到樊錦詩等歷代敦煌守護者的心路歷程,還以第一人稱視角為讀者還原了一線守窟人的“石窟十二時辰”。
榆林窟前,人見人愛的“小邢邢”與游客在一起
2
在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中學知識
與常見的敦煌主題讀物相比,《敦煌大歷史》不是從石窟史、藝術史、佛教史等專門學科的維度展開,也不是以地方志的方式敘述敦煌一地的歷史故事和風土人情,而是以大歷史的視角、多學科維度的方式,講述敦煌在整個中國歷史、甚至亞洲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在此基礎上,又把以莫高窟和榆林窟為代表的敦煌藝術,還原到了政權更迭、民族互動、文化交流、貴族生活、工匠創造、人民信仰等具體的場景之中,甚至點出了石窟藝術與當代虛擬現實游戲的關聯,讓人耳目一新。
書中的每一節,幾乎都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或者讓人眼前一亮的新見解,每一章都是從敦煌出發,見證一次中國歷史的大場面。
比如,“第二章 絲路開啟與佛教東傳”,看標題就知道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大事件,但是這里沒有大家早已熟悉的陳詞濫調,而是用短短數千字告訴讀者以下事實,同時講述了多個畫面感十足的故事:
●在“絲綢之路”被張騫發現以前,河西走廊就是人群互動的大通道,是名副其實的“玉石之路”(對應故事由張騫、周穆王、西王母主演);
●從“玉門關”和“禺氏之玉”引出古敦煌地理和月氏人,接著月氏被匈奴趕跑(由匈奴大單于冒頓和月氏王主演);
●順便把視線往大陸東邊一瞥,就一把梳理了漢朝前期與匈奴的屈辱關系(劉邦、呂后、冒頓主演);
●視線再回到中亞,順著月氏人的遷徙路線來到南亞,就順利成章點出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的源頭——犍陀羅藝術,順便梳理東漢與烏孫、貴霜帝國的關系(班超、貴霜國王、和親公主主演);
●有了所有以上鋪墊,佛教以及佛教藝術才開始以漸進的方式傳入中國(白馬寺、“敦煌菩薩”竺法護登場);
●而到此為止,包括敦煌在內的河西四郡還沒有納入漢武帝的版圖,但是霍去病已經率領大軍向西出發了(第三章預告:“長安城外,那位少年英雄的陵墓前,“馬踏匈奴”的石雕下,保留著一副匈奴人的漫漶面孔?!保?/p>
20世紀初的霍去病墓
3
敦煌研究院官方授權罕見石窟、壁畫高清原圖
如果你是敦煌鐵粉,一定聽說過江湖上流傳的一句吐槽:“敦煌是世界的,敦煌壁畫是敦煌研究院的?!?/p>
為了讓大家明白這句話的豐富內涵,以下事實你要知道:
1、敦煌石窟壁畫、塑像的數據文件主要由敦煌研究院制作、整理、保存、管理,一切對外授權必須經過嚴格審核和評估,付費之后按規定使用。
2、敦煌石窟最重要的莫高窟和榆林窟,所有窟內嚴禁游客拍照。
3、幾乎所有石窟內部都是漆黑一片,即便窟內允許拍照,在沒有專業設備和輔助光照的情況下,根本拍不出可以使用的照片。
4、市面上的敦煌的日歷、畫冊,很多使用的是當代的臨摹畫,而不是原畫照片。
5、雖然敦煌研究院近年來通過“數字敦煌”等項目為公眾開放了越來越多的免費資料,但是對商業使用和學術研究使用的管理依然嚴格。要將敦煌壁畫、石窟的高清原圖印在書里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而《敦煌大歷史》做到了,書中收入的高清原圖不僅與文字講解內容精準對應,還包括了在“數字敦煌”和一般畫冊中難得一見的壁畫和塑像。
莫高窟第322窟,西壁佛龕,彩塑,初唐。
吳健攝影,圖像資料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榆林窟第19窟曹氏夫婦。孫志軍攝影,圖像資料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莫高窟第205窟,中心佛壇,釋迦佛一鋪,初唐。
吳健攝影,圖像資料由敦煌研究院提供。4
精美贈品,限量專享
首印版的《敦煌大歷史》特別為讀者制作了三種贈品,分別是“莫高窟藏經洞唐代人物絹畫明信片”一套五張,“絲路山水地圖·2023年月歷”一份,“敦煌漢碑書法藏書票一張”。
看名字就知道文化內涵滿滿!三種贈品分別在當當、京東、文軒自營渠道,直接購買對應版本就會收到隨書的贈品。贈品數量有限,趕緊去選一種下單吧!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
◢往期內容 查看更多精彩◣
南懷瑾先生講中國智慧:把人做好,把事做對,就是學問
“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去世,他留給世人的寶貴財富都有哪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